茂陵博物馆面临搬迁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09:41 三联生活周刊

  李夫人墓之外,距汉武帝陵最近的封土堆,当地人一直叫它次冢。茂陵博物馆文保部的张女士说,长久以来,村民都认为这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的墓,因为这个墓离汉武帝陵和卫青墓都很近。阳信长公主后来改嫁卫青,这个方位既是陪葬武帝又是夫妻合葬。但是1981年,在距汉武帝陵东2公里的豆马村出土了鎏金马等200多件文物,一些文物上有铭文“阳信家”,排除了这个猜想。后来,又有人认为次冢是董仲舒的墓,因为次冢所在地临近策村,策村人姓董。而此次勘探后,次冢位于外城内,这是与皇帝有血缘或者姻亲关系的人埋葬的地方,董仲舒的猜想也排除了。

  除了李夫人墓和次冢两座残留封土的墓葬,通过勘探,外城内还有其他8座陪葬墓。队员赵旭阳很确定地说,“有长长的斜坡,是墓道”。焦南峰院长对这8座无名冢的解释是,可能是汉武帝的妃嫔或子女。他分析,汉武帝最著名的女人有四个: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和钩弋夫人。陈阿娇和卫子夫都是在皇后的任上被废,“离婚了,还能葬在一起吗?”而钩弋夫人的陵墓是云陵,为汉昭帝刘弗陵所修。

  出陵园向东是东司马道,据勘探,它应该是土质路面,而如今地面上的标志是正对东阙门遗址的笔直小路,路的两边种着柏树。考古队员说,这条道路基本与司马道重合。司马道的两旁是功臣权贵的陪葬墓,陪葬墓与武帝陵的距离,可以推断出墓主人在朝廷中的级别和权势。

  距离最近的是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卫青的封土为覆斗形,北面有一个两层台。《汉书·卫青传》记载“起冢象庐山云”,经过2000年的风化,山的形状看得并不真切。卫青墓东侧50米处就是霍去病墓,汉书记载“为冢象祁连山”,“冢上有竖石、冢前有石人马者”。这些石雕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石雕群,也因为此,霍去病墓是茂陵中最好识别的坐标,通过它还可以推断出金日墓的方位。三朝元老霍光的墓离武帝有3800米,按照史书的推测他的对面是政敌上官桀。除了这些已知的陪葬墓,此次勘探出的大中型陪葬墓100多座,它们的墓主人也无法确认,甚至是否为茂陵的陪葬墓都有待进一步证明。岳起解释说,咸阳原上情况复杂,有秦墓也有汉墓,在之前的考古发掘中,秦末和汉初的墓葬很难分辨得出。

  茂陵邑也是茂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置名义上是为了供奉陵园,实际上则带有政治目的——汉武帝迁徙郡国豪杰巨富于此,既便于控制又利于繁荣京畿地区的经济。传说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茂陵邑的具体位置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岳起说,考古界的前辈一直把陵邑的方位确定在东南,而根据咸阳考古所对咸阳原上8座帝陵的钻探调查,发现陵邑在帝陵北部的规律。考古界之前的说法难以经得起仔细的推敲。2003年,岳起所在的咸阳考古所把茂陵邑的位置划在了帝陵的东北,呈曲尺形。岳起说,茂陵邑与其他的陵邑不同,它没有城墙,四面围绕着沟渠,他的推测是,考虑到茂陵整体的景观设计,高大的垣墙会减弱武帝陵的气势。此次汉陵考古队也以自己的方式推断出了茂陵邑的位置,基本结论与咸阳所相同,只是形状略有差异,除了大致轮廓,汉陵考古队还勘探了陵邑中的街道和手工作坊等设施。根据他们的推算,茂陵邑的面积大约有3平方公里。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茂陵邑居住了6万多户,27万多人,而3平方公里如何居住如此密集的人口,考古队员无法解释,这也是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矛盾

  茂陵博物馆上午的游客比下午多,因为它是一条旅游线路的第二站,早上从咸阳博物馆出发,经过这里再去杨贵妃墓、乾陵和法门寺。如果是个人旅游,它的交通就很不方便了。茂陵博物馆的围墙只围起了霍去病墓,游客也多是为了观看墓前的石刻,展厅的布置和陈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虽然藏有鎏金马等国宝级的文物,但也难以吸引人们驻足。这个县级博物馆实行的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依靠门票自负盈亏,经济困难,茂陵博物馆馆长王志杰说他现在出差补助每天只有8元钱。

  茂陵一直没有好的机遇。秦始皇兵马俑没有发现前,茂陵、乾陵、昭陵的知名度都很高,后来兵马俑发现吸引了游客绝对的目光。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陕西成立旅游公司,把文物古迹和旅游捆绑起来时,乾陵被收进了路线,后来虽然中止了这个模式,乾陵并没有归回县里,而是直接由省里来管。茂陵没有搭上这趟车,岳起推断,从旅游的角度,茂陵的可看性不如乾陵。1995年之后,因为修建机场,省考古研究所对阳陵开始发掘,建立了阳陵博物馆,是6个省级博物馆之一,复制了南阙门并向观众开放了部分从葬坑,仅从葬坑展厅投入就有1亿元之多。提到这里,王志杰心有不甘:“我们这里陪葬墓都出土国宝,阳陵从葬坑的陶俑,这里有得是,只是没有发掘。”

  王志杰也曾经想提一些建议增加收入。他说,茂陵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来参观的不仅是陕西省的学生和解放军,这部分门票费用不能全部由地方承担,国家也应该负担部分。他还希望省政府给旅游公司一些补贴,把阳陵的旅游线路延长,让游客看完茂陵再回去。

  而目前对于茂陵博物馆来说,所能看见的最好的前途就是“丝绸之路”的“申遗”。上升到历史意义的层面,有人说汉武帝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茂陵是“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环节。而王志杰的说法颇为实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很困难,我们集中在一起成功率高。这次考古勘探后,茂陵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为茂陵“申遗”成功加重了砝码,如果“申遗”成功,无论是资金还是知名度都会提升很大。

  但是,根据“申遗”要求,茂陵博物馆要做的还有很多,搬迁是最大问题。王志杰说,根据这次的勘探,整个茂陵遗址涉及6个自然村,2万人,这其中土地大部分是耕地,国家对耕地控制得很严,手续很多。事实上,除了手续,首先要面对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茂陵区域内的农民。-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