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选局长台前幕后:民意推动的择优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11:51 郑州晚报

  核心提示:2008年3月27日,南京市参与4个局长职位竞争的16名人选逐一登台,进行现场公开PK。电视竞选局长的做法掀起官员民主推选制讨论的热潮。从轰动一时的“仇和新政”现象,到南京正局级干部进行电视直播竞选,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走过了怎样的民主之路?之前被公推公选出来的干部,他们是否实现了在竞选时的承诺,取信于民后造福于民?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表示,江苏的民主历程发展至此,还会进一步去探索和完善。

  PK结束话题仍在继续

  在3月27日的现场PK后,南京市民以及外地的网友仍然热切讨论着这个问题,许多人纷纷猜测着结果。3月28日,在玄武湖边,两位南京大学的学生为自己各自支持的人选向记者分析了坚信其会当选的理由。

  南京的这次做法,公众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从前,谁当什么局的局长与我没关系,但现在,看到他们竞选,我也有了兴趣,看一看,是这个人当局长好一些,还是那个人当局长更好一些?谁的想法最好,对市民最有利”。这是中山路一名交通协管员的话。距离南京电视竞选局长PK结果公布还有两天,部分市民对结果已经有了猜测。一些南京市民表示:“如果能够进行场外投票,会更好。”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多次成为公推公选评委的叶南客称,这次南京电视竞选的PK形式开创先例,电视直播+网络直播令全市市民乃至全国网友都有收看权、评论权,增加了参与的广度,充分体现了公开化、透明化,使公众的眼睛不得不盯向政府,开始关注政府,民众对政府的关注度增加,向心力自然就增加。“这次PK的岗位,都是关乎民生的,像社保、药监、旅游,新上任局长的新政策和行动,一定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群众。我们肯定是要关心的。”

  江苏“公选”历程

  在说到“公推公选”制度的起源时,知情者不约而同会提到两个人,其中一个叫仇和。曾担任江苏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在三两年前,无数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被媒体誉为“最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有句名言,“不要截然把人治和法治当成是非的两极,承认宿迁的现状的话,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

  仇和,1957年生,江苏滨海人。2001年任宿迁市委书记。2003年5月9日,通过“公推公选”,他主持选出宿豫区曹集乡新的党委书记及侍岭镇新一任镇长。2004年7月,仇和在宿迁推出的勤廉公示制度,将容易“出问题”的“一把手”或“特殊岗位负责人”的资料公布在《宿迁日报》上,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最后考核评定。经过这次大动干戈,10位领导干部受到通报批评,12人被免职或调整岗位。

  仇和的举动掀起轩然大波,领导干部无不兢兢业业,接受群众监督。

  在富有争议的仇和主政宿迁期间,“公推公选”最早被用来选拔村级“一把手”,随后,这一方式经由江苏省委调研,在省管干部中试点推行。几年间,“公选”级别由低到高,公选职位由少到多,由副到正,其模式与程序日渐成熟。公选,在江苏已不陌生。

  2000年以来,江苏省已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公选,其中,有相当一批是“厅干”岗位。

  2000年8月,江苏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干部,2300多人报名,21名脱颖而出。

  2004年9月,江苏省组织公推公选22个职位省管领导干部,1174人报名,21人胜出,1个岗位因无合适人选而空缺。

  2005年11月,江苏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20名领导干部。其中包括10个省管正职,这在全省是第一次。

  2007年4月,江苏公开选拔20位省管干部和省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其中包括9个副厅(局)长、6个高校副校(院)长、5个省属企业高管。这也是江苏首次定向公选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女干部。

  另一个最重要的人物,是现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2001年11月调任江苏,以省委副书记身份兼任南京市委书记以来,李源潮就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方式,在南京以及江苏省各机关推行作风改造工作。这使得公选在李源潮离任江苏后得以继续推进。

  2月26日,南京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决定采用“公推公选”的方式产生市政府47名组成人员人选,其中包括民主推荐4名区县委书记人选。南京这次进行电视PK,以完全公开化的形式将“公推公选”制度推上了顶峰。

  南京市委组织部表示,目前南京市委组织部已有热线、网站、邮箱等多种方式接受市民的建议留言,但因为此次是第一次电视直播,很多条件都不够成熟,日后将想更多的办法让市民能够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考核与任免,听取更多的民意。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