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三大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10:53 武汉晨报

  特派记者陈勇 北京报道

  “京剧进课堂”在发扬国粹的同时,课程内容设置妥否?是否增加孩子负担等一系列问题,又引来了社会的争议。

  争议一:

  “样板戏”比重过高?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认为:15个进校园京剧中,9首是“样板戏”,比重过高,“‘样板戏’固然好,但那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不能代表京剧的精髓”。

  官方回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表示:学生通过学习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现实生活的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参与中小学京剧课教材编写工作的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表示,15个唱段是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选出的,代表了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争议二:

  能否增设地方戏?

  作家冯骥才认为:五岳、江浙喜唱越剧,广东唱粤曲潮剧,西藏人唱藏戏, “中小学都学京剧,是愚蠢的”。

  官方回复:

  教育部主管京剧进课堂工作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试点暂不会扩展到其他剧种。

  争议三:

  是否增加孩子负担?

  在采访中,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本来学习压力就大,如果再增加一门新课程,是否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官方回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京剧课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而是纳入原有的音乐课程之中。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从今年3月到明年7月进行的是中小学京剧课试点,在全国“推广”不是硬性要求。

  “京剧进课堂”全国集训结束

  武汉首批11名教师完成三天学习

  晨报讯(特派记者陈勇 沈阳报道)3月28日,11名武汉中小学音乐教师结束在沈阳的3天培训回到武汉。 国粹京剧将这样匆匆地“进中小学课堂”。

  此次在沈阳师大举办的“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专门培训,是从25日开始的,为期三天。由国家京剧剧院相关专家讲授京剧基础知识,教唱《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所增加的,一至九年级15首京剧经典唱段(具体曲目见下表)。

  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作为试点省(直辖市),各选10所试点(中小)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参加培训,武汉“破例”有11名老师。

  参训老师之一、来自武汉市三眼桥小学的音乐老师张杰告诉记者,11位武汉参训老师中,除了小梅花学校的老师是京剧科班出身外,其他的都是“外行”。

  一个“外行”三天能学会京剧吗?这样学成归来的老师又能教好学生吗?面对各种质疑,“京剧进课堂”这一提案的最初建议者、全国政协委员孙萍也不无担忧地说:“跟音乐不一样,京剧是一门包括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翻的综合艺术,教京剧应该教授京剧综合知识,而不是单一的教几段唱腔。”

  培训选段

  一年级:《报灯名》

  二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三年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甘洒热血写春秋》

  四年级:《接过红旗肩上扛》

  《万紫千红分外娇》

  五年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猛听得》

  六年级:《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七年级:《儿行千里母担忧》

  《猛志在胸催解缆》

  八年级:《趁夜晚》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九年级《智斗》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