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称发改委改革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1:17 新民周刊

  大部制改革并不是一次改革,而是一个连续的改革的过程。未来的关键是监督“一把手”。

  撰稿·汪 伟(记者)

  发改委应该如何改革,《新民周刊》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胡伟教授。

  《新民周刊》:为什么说发改委的改革迫在眉睫?

  胡伟:因为发改委的权力太大,不符合政府职能设置的原则。设置政府机构的依据是功能,好像一个人,要消化,所以有胃,要呼吸,所以有肺,与生命体不同的是,部门的功能分割更复杂,很难做到特别清晰,总是难免职能交叉,功能重叠,这是世界上所有行政机关的通病,但中国特别严重。比如,为了实现管理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国外一般有商务部,我们则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对应这个功能。1970年代,国务院共有100多个部,光机械部就有8个,1980年代以来,改革的重点是精简机构,减少部委数量。80年代,部委数量减到70多个,90年代减到40多个,其间必然要进行职能合并,结果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把过多的功能整合进了同一个部,导致权力太集中。发改委权力之大,到了“院中有院”的地步,它既有规划的功能,又有改革的功能,既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又有微观经济管理的功能,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把一些权力和功能从发改委身上剥离出去,让它主要负责宏观调控。

  《新民周刊》:发改委本身是改革的产物。2003年,发改委合并经贸委和体改办,权力大大加强,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胡伟:发改委是一个宏观协调的机构,看似能够超越各部委的部门利益,保证行政效率。今天看来,事实未必如此。实际上,任何机构都可能寻求自己的利益,部门利益很难避免,发改委很难例外。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调配和限制权力,把部门利益压制到最小。

  在政治层面上说,压制部门利益的关键在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在行政层面上说,关键在于部门之间的权力功能划分要科学。如果一件事由几个部门去做,就会产生争夺利益而推诿责任的情况。

  看看我们的部门设置:经济管理的功能分散在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交通管理功能分散在交通部、铁道部,甚至连五星级宾馆由谁来评定,商务部和国家旅游总局也要争论不休,最后国务院出面协调才解决问题。这样行政的成本就非常高。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朝科学分工的行政体制迈出了一步。

  《新民周刊》:各方对大部制改革寄望甚高,最终出台的方案似乎离预期有些距离。

  胡伟:大部制改革并不是一次改革,而是一个连续的改革的过程。就本次改革而言,方向是对的,因此不管是走了一步,还是走了一百步,都值得高度评价。以前改革像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今天拆分,明天合并,后天再拆分,往往旧患未去,又添新病。不管是分还是合,当然都有当时的需要,比如当年将很多功能整合进发改委,但是长远看来未必科学。

  机构整合并不容易。从出台的大部制方案里,也可以看出部门利益的掣肘。改革一定会很艰难,但一定会推进下去。只要方向明确,贯彻坚决,就是时间问题。比如铁道部,就留下了伏笔,中央的安排、舆论的关注,会给铁道部带来改革的压力。

  《新民周刊》:下一步的行政体制改革会循着什么样的路径进行?

  胡伟:改革需要时间。即使在西方,精简人员的改革也是最难的,因为这是刚性的利益冲突。但也要看到,人事上的障碍有一个自然消化的过程。如果我们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消化这种阻碍,就是政改的软着陆。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有30年时间,改革很难一步到位,再过10年左右的时间,对国家的发展来说,就历史来说,不算长时间。如果大部制10年能基本到位,即使没有完全到位,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新民周刊》:“大部制”的议论中,有学者希望行政权力内部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分开,以规制权力的运行,对此有何评价?

  胡伟:行政权力分割成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叫做行政三分制。于幼军主政深圳的时候曾经试行过,但是最后不了了之,进行不下去。可以说,这个改革的初衷是要实现权力的制衡,这是好的,但采取的方法与意愿背道而驰。

  让行政权力自我监督,监督的动力必然不足,而且解决不了对地方或部门最高权力、对“一把手”的监督。比如,一个市长下面设决策局、执行局和监督局,但市长本人却超脱在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之上,你如何监督?而我们知道,权力监督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一把手”的监督。

  目前一些行政权可谓极度扩张,权力监督方面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强人大和司法的权力,而不是让监督权在行政权力内部循环。我们的根本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不能“忽视”人大。有些人对人大的功能存在误解,以为立法权仅仅是制定法律,其实制定法律只是人大功能的一部分。它还应该掌管好国家的钱袋子,加强对财政的预算和管理。这些年来,数以万亿计的国家建设资金通过发改委、财政部等机构投入各种建设项目,而除了三峡工程,这些项目很少经过了人大的批准。要监督行政权力,亟待落实人大的权力,包括对重大项目的批准权。那种在行政权力内部进行三分的设想,表面看有利于分权和监督,但整体上看,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优选项。-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