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炮轰“评估”意味深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1:44 新民周刊

  特约撰稿·熊丙奇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大学评估太多了》,文章认为,高校评估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 教育评估体系、方法单一,拉不开差距;评估造假,敷衍了事。来自著名高校校长对高校评估的高调批评,显然分量不同寻常 ,故这一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客观上说,纪先生所谈到的高校评估问题,并非第一次见诸报端,而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一直批评却顽固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在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如此批评声一直不绝于耳。但批评声并没有改变高校评估不断增多, 高校评估依然故我的姿态,在批评声中,500多所高校按照既定的评估办法接受了评估。

  这种对于批评的态度,在笔者看来,正可解释高校评估为何如此多、如此乱。

  其一,民意无法在决策中得以体现。正常的教育决策,应该是先广泛听取具体办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社会人 士的意见,然后提交全国人大的教育专门委员会讨论、审议,通过方案后方可实施。但是,事关全国1900多所高校、2000 多万在校学生的现行高校评估,却没这样的决策程序,而是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找来一批“教育专家”,按政府管理部门 对高校发展的要求,制订出评估方案。这样的评估方案,显然在总体设计、注重学校个性、体现学校多样性、重视高校的社会 评价方面,存在先天缺陷,以至评估方案一出台,社会舆论就指出,怎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985高校、211高校、本科院 校甚至专科院校,这不是让所有高校变成同一个办学模式,完全失去个性么?怎能用集中方式在几天之内完成对一所大学的评 估,这不是鼓励高校根据评估的指标要求、以评估的时间节点倒计时来弄虚作假么?但这些意见在既定评估方案面前苍白无力 ——主导评估方案的管理部门不愿更改方案,而正常的教育决策程序却没有启动。

  这种教育决策权掌握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模式,还进一步导致更多评估接踵而至,为了推行某项上级部门认为 十分重要的工作,或为了体现管理部门的权威,几乎对应每一个管理条块,都有自上而下由行政管理部门“拍脑袋”就可推出 的评估,覆盖了课程建设(有“精品课程”评选)、实验室建设(有“重点实验室评估”)、师资建设(有“教学名师”评选 )、教材建设(有“重点教材”项目)、学科建设(有“重点学科”评审)等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一片极其繁荣的评 估景象。

  其二,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虽然《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但现实中,高校办学自主权十分有 限,在自上而下的评估要求中,高校往往只能唯命是从,甚至不敢公开表达对评估的不满。此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批评评估, 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于以前大家听到的评估批评之声,几乎没有来自一校之长的——也有评论调侃,如果换在2006 年中国人民大学接受本科教学评估时,纪先生不可能进行如此批评——高校校长不敢批评评估,只有按照评估的各项指标,采 取“一切可能手段”争取最优的评估结果,在于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没有科学的教育拨款机制,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 往往取决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这催生了“跑部钱进”现象,也造成学校不敢轻易冒犯上级部门,甚至在评估中百般讨好 专家、官员;另一方面,高校校领导的任命、考核、评价权完全掌握在上级部门,校领导很难做到不听上级要求办事,很难置 行政通知、要求于不顾,而完全按照学校自身发展要求办学;再就是,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模式,也是行政主导,教授没有资 源配置权,在校内,教师也只能看校领导的脸色工作,听从学校布置的任务,即便明知有些任务有违教育规律,甚至弄虚作假 ,劳命伤财,也得不折不扣执行。

  很显然,以上办学氛围,为行政评估的畅通无阻,提供了良好环境,以致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始终认为自己推出的 评估方案,是得到高校欢迎和拥护的,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持续推进的,同时给尚没有推出评估的部门以积极的暗示,可以采取 这种好的办法。纪宝成校长在文章中提供了一个细节——“有少数公务员,太热衷于给自己制造权力。有的那么年轻,就在一 些学术性的评估工作中对他老师的老师指手画脚,我看着非常难受”,这表明,评估已异化成强化权力的手段。

  治理评估太多太乱,从根本上说不是完善评估的细节,进行分类指导、多元评价,这些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 关键在于建立教育决策的民主程序,以及切实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教育的民主决策中,推出一项教育政策,需要经过广 泛论证,这必然会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得到不进行行政评价,而引入社会中介对大学进行评估的新评估方案。在 民主决策中,行政部门想随意推出一项评估,将不可能再发生,想持续推进不合理的评估方案,也将很难。而如果高校拥有较 高程度办学自主权,则可以拒绝行政性评估对高校办学的干扰,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个性与办学特色。(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