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改编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1:44 新民周刊

  撰稿·孟 静

  有次听人私下议论,说李少红接了《红楼梦》这个烫手山芋之后才开始后悔,也看到她在媒体上说:她的同学中陈凯 歌拍《红楼梦》最合适。不管陈凯歌是不是因为《无极》被推下大师神坛,起码他讲过,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红学家,他们 家旁边就是红学研究院,每天看到那些红学家喝茶聊天,对这种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生活很是羡慕。《红楼梦》只有在闲适的 心情下、珍爱的态度中才能拍好,而现在不止是它,包括其他三大名著,都变成了名利场,每个人都想捞一笔,尊重作者和读 者反而成了末节。

  几年前有个导演很神气地说,他是在接到拍金庸剧的合同后,才在飞机上看完了那部小说。这种话也敢腆着脸说?任 何工作,只有在有兴趣、有乐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好,这只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要条件,你同时要具备做事的能力,这种 导演既无能力又无兴趣,就是为了钱打工,一个会计不喜欢本职工作他依旧可以是好会计,一个导演不喜欢原著你能指望他拍 好吗?

  1987版的电视剧在时间、精力上远比将来这部《红楼梦》精致,它在后四十回的处理上没有时代的局限性,只有 技术的局限性。当然它也有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眼下能不能靠技术解决,才是令人担忧的。

  曹雪芹的时空是压缩过的,他那里的人物年龄很含混,宝玉和黛玉不能按书中的一年又一年长大,如果细究起来,林 黛玉进贾府不能超过9岁,不然后面的时间表就乱套了,可是找几个演员演不同年龄段的宝黛钗,也挺不靠谱。首先这些演员 得像夏雨和姜文那么相似,不然观众就会有抽离感,那么小的孩子情窦初开、打情骂俏,对于晚熟的现代人,又有点刺激。李 少红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分散风险,她心里也明白,那两个硬塞进来的钗黛,风尘气十足,年龄偏大,如果不变相减少戏份,《 红楼梦》就是她的《无极》。

  现代人与《红楼梦》有着距离感。前五千年,我们是生活在一条缓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节奏比西方慢得多,传统文 化保存得相对完整,近20年是中国人价值观、世界观变化最急速的20年,很多古代人的做法我们根本没法认同了。有一次 看林兆华的话剧《刺客》,讲的是豫让刺杀赵襄子的故事。这个进入太史公《刺客列传》的人物,不断引起现场观众的哄笑, 笑他毁容替故主报仇,尤其笑他被捕后,赵襄子脱下外衣让他刺,完成他报答恩仇的心愿。悲剧换一种眼光就是闹剧,讥笑声 说明现代人已经完全不能理解古人的观念,比如忠义、君臣、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红楼梦》何尝没有文化差距感?为什么 现代人多喜欢薛宝钗、王熙凤,反感贾宝玉、林黛玉,因为从实利出发,这一对基本是废物、寄生虫,扔在社会上没法生存, 所以他们的爱情发生在当代人身上,会变成笑话,薛宝钗那种极重实惠、除了自己和母兄,对任何人没有感情的人是能人,择 偶的第一选择。想达到古人和今人价值观的双重满足,这才是真正的困难。

  中国人都听说过《红楼梦》,真正看过原著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少,那些参加红楼选秀的少男少女别说理解原著了 ,能搞清人物关系对他们来说都是奢求,实际上,《红楼梦》影响年轻人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他们现在生活中植入的是《传 奇》、《征途》、《鬼吹灯》,也许过了25岁,才能懂得欣赏古典名著。书中反反复复的诗社活动,老版电视剧中赛诗会只 保留了很少,太过冗长,也不能指望观众有耐心欣赏这些小资趣味,但这些删去的部分恰恰是大观园中最温馨的日子,没有这 段温暖,也显示不出后来的风刀霜剑严相逼。《红楼梦》注定不会像《西游记》那样老少咸宜,不如满足爱好者的愿望。

  高鹗的“续”言语乏味就不提了,逻辑上就更不通了,凤姐怎么会允许健康、城府深的宝钗与自己争夺荣国府二奶奶 之位,使出调包计?一向疼爱黛玉的贾母怎么会突然厌恶外孙女,对其死活不管不问?这在情理上无法解释。老版的设计让贾 宝玉出海期间黛玉病死,但他在黛玉尸骨未寒时就与薛宝钗成婚,这只能丑化他的形象。贾宝玉无论是与宝钗或者湘云结婚, 其中的情感过渡是一个难点。新版的编剧需要集中下力气的不过是后四十回,前八十回曹雪芹自己都已经分好镜头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