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乾隆下订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1:44 新民周刊

  BY 哈 林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可谓首屈一指的国之大事。所以,把先进武器列入外交使团的觐见礼单,可以显示自己 的诚意。1793年,奉英王乔治三世之命出使大清的马戛尔尼使团,就在北京圆明园向乾隆皇帝赠送了铜炮、枪支和战列舰 模型等许多礼物。那艘载有110门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随即被束之高阁,直到60多年后才被攻占圆明园的英国士 兵翻检出来。

  核武诞生之前,庞大的舰队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类似核威慑的作用。英国人安德鲁·兰伯特在《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中指出,国家靠动员海军或者威胁使用海军,经常不用战争就能达到目的。“对于海洋经济体来说,军备竞赛很有吸引力,因 为这能避免一场真正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为通商协议而来的马戛尔尼,礼单上却有这么多的武器,似乎也可视作一种 委婉的力量展示。可惜浸泡在天朝优越感中的东方皇帝,根本瞧不上这些“奇技淫巧”,只是为“藩国贡使”居然坚持不愿“ 双跪俯伏”而气恼。

  昔日皇家海军称雄三大洋,150余年中霸权不坠,为英国挣下相当于本土面积百余倍的殖民地。心态复杂的国人一 遍遍追述“日不落帝国”这段早已画上句号的辉煌,深恨当年“肉食者鄙”,昧于大势,中国没有坚船利炮,被呼啸而过的“ 蓝色文明”撞落尘埃,抛在身后。最近美国航母小鹰号退役后的归属引起关注,一时间,关于海洋、海权和海军,关于中国要 不要航母,又是一派众说纷纭。

  在我看来,《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中强调的“海洋大国”和“海军强国”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正是全书之警策。作 者认为,前者是依靠海洋以求生存,譬如英国,后者则是利用海军力量提升国家实力,在海洋中并没有关键性的利益,譬如一 度也曾拥有庞大舰队的法国。

  有人说,19世纪的世界,“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样的概括固然醒目,却有失偏颇。有了大炮,没有炮手, 有了战舰,缺少水兵,一切雄心,终是泡影。《剑桥战争史》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动辄数万人的规模,如何 才能保证足额兵员?作者的结论是,只有庞大的商业舰队才能在战时提供足够多的熟练水手。英国作为一个依靠海洋以求生存 的岛国,海事劳务市场的发达成为大洋争雄的制胜关键。

  根据历史资料,在英国战舰这个浮动的社会里,尽管也有军官和海员之间的分层,但不像陆上等级森然,这种向上流 动的机会对低阶层社会成员而言,无疑是颇具吸引力的。《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中还详述了皇家海军“食”与“色”的两大 要素建设。除了较高薪俸之外,栉风沐雨的海员同样看重口腹之欲的满足,比岸上工作者吃得更多更好。为了防止海员春心萌 动离船而去,军舰进港或靠岸时,军官极少让他们上岸,而是把那些“在每艘船上有个丈夫”的“妻子们”组织起来,集中上 船服务。看似一言九鼎的舰长,其实被禁止对船员使用残酷惩罚手段。19世纪70年代,英国水兵还开始享受退休金制度… …一切都是为了增加这个职业的含金量与吸引力,保证战时大量商船船员加盟。

  不妨假设当年乾隆皇帝见到“君主”号战列舰模型,马上向英国的造船厂下了大订单,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历史会不会 改写?实际上,“演出”不过推迟了数十年开场而已,北洋水师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假设的答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