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外国的殡葬方式异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5日18:52 央视《东方时空》

  中国殡葬方式

  历史上,我国长期以土葬为主,这与我们自古以来是农业国有关。因为支配汉族的思想是“有地则生,无地则死”,所“以土为本,入土为安”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可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与人口的矛盾更加尖锐,大量营建灵塔园、公墓等建筑,仍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达820多万,每年有12余万亩土地被用作坟地,500余万立方米木材被埋入泥土中化为朽木。为此,有关人士呼吁严格控制骨灰公墓的发展,制止骨灰装棺土葬,大力推行少占或不占土地的“树葬”等骨灰处理方式。

  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3月16日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单位发出“树葬”倡议,倡导全社会推行以树代墓的“树葬”这一殡葬新风。在每一死者的骨灰上植一棵树,骨灰成为树的肥料,在树身上挂上死者的纪念牌,而树木就成为死者亲属对亡者思念的寄托。

  主持人:何教授,您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大力提倡“树葬”这种绿色殡葬呢?

  何 兵:当然要提倡这种殡葬了,实际上对环保的意识,我有时候觉得老百姓可能比我们有一些官员更有知觉,更在付诸行动当中,

  我看到很多民众非常欢迎这种葬式,第一它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人同自然的关系,第二,它为我们葬式提供了方便,不会觉得经济上压力很大,再一个我们对后者也要负责任的,留下绿色给后代,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入土为安,置办墓地,这种绿色殡葬是不是作为百姓来讲还要在心理上有一个转变和接受呢?

  范英:树葬也是关系到入土为安、落叶归根的问题,符合我们国家民族这两个心理的诉求,群众看到这个效果这个积极性会越来越高的。

  青岛海葬

  青岛实行骨灰撒入大海是从1991年的9月份开始,现在实行海葬的收费标准是500块钱。

  李树海:500块钱,殡葬管理部门就可以进行登记安排,一般是每年清明节之后和农历的10月初一各举行一次。

  殡葬部门对海葬一个是向每位家庭保证他们五到七个人上船,另外在保证每一具骨灰纪念的时候赠送每个家庭一些鲜花,包括骨灰盒的一些袋子,以示民政部门对这个事情提倡。

  青岛市民对海葬非常赞赏,因为很多青岛人都是在海边长大,与海有深厚的感情,把骨灰撒向大海,他们觉得他们长在海边,故去了,也是回归自然,

  主持人:范会长怎么评价这种殡葬方式?

  范 英:我很赞成树葬,简便文明,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老百姓把墓地变成休养、疗养,休闲的地方,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如果沿海,海葬又比较方便,价钱又比较便宜,那不妨用海葬。

  国外殡葬方式

  在美国,传统的丧葬是土葬。近年却兴起了绿色殡葬:不建墓室,不用化学品进行防腐处理,棺材仅需约100美元的硬纸板做的。美国退休人员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1%的人更愿意选择一种环保殡葬方式。“绿色殡葬”不仅有利于环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殡葬费用。在美国,一场传统葬礼花销约8000美元,绿色葬礼在3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不等。

  据德国国家电视台的一项调查,德国每年平均有60%的人选择传统的丧葬方式,即放入棺木土葬或火化后将骨灰葬入墓地。有15%的死者不按照传统的方式入土,其中选择无名墓穴埋葬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城市高达25%到50%。对此德国心理学家指出,昂贵的丧葬费用是促使许多人选择无名墓穴的关键原因。在树林中购买一块无名墓穴,只需要800欧元,可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购置棺木、墓穴以及葬礼仪式,平均要花费5000欧元左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感交流观念的变迁。德国心理学家说:“现在对许多人来说,有没有一座坟墓和墓碑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只要有心,默想也能传情,可若是无意,墓碑造得再大也没有人来看望。”

  日本人对于身后之事的安排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其形式也极其复杂。根据传统习俗,人死后的遗体必须“魂归故乡”,死者亲属要请和尚为死者念经超度,还必须设立祭拜为的灵堂,准备一幅加了黑框的死者的放大照片,这是整个葬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此,日本是世界上丧葬费用最昂贵的国家这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今天的日本人来说,要想为他们去世的亲人举办一个像样体面的葬礼,不从他们的银行存折上取出大笔钱款是办不到的。

  主持人:殡葬问题实际上也在困扰影响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但是大家都在逐步选择一种更为适合自己民族和国情的殡葬方式。在我国,殡葬业也开始成为群众比较重视的民生大事,而不再是以往只属老年人和丧主才关注的临终噩耗悲情。

  范 英:希望有心的人士对殡葬问题要摆在重要问题上来宣传,不要等到清明节就宣传,清明节过后就不理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关系到生和死的问题,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生生死死是我们的国家大事,和谐欢乐幸福的大事,生要生的好,死要死的文明,要让老百姓看到我们人生的价值,死亡的价值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