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娟:水与火(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7:11 央视《面对面》
罗雪娟:水与火(组图)
罗雪娟成为中国火炬接力第一棒。

罗雪娟:水与火(组图)
面对面-罗雪娟

罗雪娟:水与火(组图)
罗雪娟-水与火

罗雪娟:水与火(组图)
罗雪娟接受采访。

     cctv《面对面》栏目播出《罗雪娟.水与火》以下是节目实录

  『总导视』

  她是第一个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她?

  罗雪娟:在希腊的奥运会上,我拿了一块金牌,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也是密不可分的。

  她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她能成为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

  罗雪娟:当别人都不相信你的时候,自己一定要相信自己。

  她极富个性,直率的表达让她备受争议。

  记者:那什么最重要

  罗雪娟:就是你需要做出一个

  奥运冠军的样子临近北京奥运会的时候,23岁的她为什么又选择退役?

  记者:其实尊重生命也是,尊重奥林匹克本身。

  罗雪娟:对。

  <面对面>董倩专访北京奥运会火炬第一人罗雪娟,即将播出。

  『面对面片头』

  『董倩串场』北京奥运火炬现在正在全世界各地传递着,到了8月8日它将回到北京奥运的主场馆——鸟巢,从而点亮北京2008。当3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的时候,第一名传递北京奥运火炬的中国人是一位已经退役的中国女运动员,她的名字叫罗雪娟。

  『人物介绍』

  罗雪娟 24岁 杭州人

  2001年世锦赛50米、100米蛙泳冠军

  200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50米、100米蛙泳、4×100混合泳接力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冠军

  第一位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

  『正 片』

  解说:希腊时间2008年3月24日11点45分,北京奥运会圣火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点燃,之后,第一位火炬手希腊跆拳道运动员亚历山大·尼克拉泽斯,从最高女祭司手中接过圣火,向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墓地的方向跑去。在那里,前游坛名将罗雪娟正在等待成为首个触摸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

  记者:奥运圣火的收集是在3月24号,你作为传递者,第一名中国人传递者,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可以担当这样一个角色的?

  罗雪娟:正式地说,应该是3月18号,然后我收到希腊奥委会正式的书面通知。虽然在这个之前,中国的媒体已经有报道说,我可能成为第一棒中国人的火炬手。

  记者:他们知道怎么的?你都不知道,媒体知道?

  罗雪娟:对,特别疑惑的就是这一点,我也觉得挺疑惑的。

  记者:在此之前,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可以进入到这样一个名单?

  罗雪娟:我从未想过,根本没有期待过这样的事情。甚至于说,去到希腊这个特别的国家,去参与火炬接力,这都是我没有想过的。

  记者:那你怎么看这次把这个机会,这么神圣的机会给你了呢?

  罗雪娟:我觉得其实最,奥林匹克在体育方面,真正的实践者是运动员,所以他可能去选择一位运动员,相对来说会比较直接一些。那我又是很幸运地说,在上一届2004年奥运会上,在希腊的奥运会上,我拿了一块金牌,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也是密不可分的。

  解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罗雪娟夺得了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在冠军领奖台上,她头戴橄榄枝的灿烂笑容几乎成为那届奥运会最美丽的瞬间之一,就连国外通讯社都纷纷称赞她“健康、阳光、自然,具有浓郁东方味道的美女”。四年后,罗雪娟再次来到雅典,成为首位进行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中国火炬手。

  记者:那你要去希腊之前,做圣火传递手之前,你要准备一些必备的物质上的东西吗?

  罗雪娟:事先请教了专门的造型师,然后可能在化妆方面,包括在发型方面,那也为我挑选了一款比较别致的发卡。那它是带有跟奥运火炬一样的那种云纹LOGO的,正好我觉得跟火炬的本身非常地匹配。

  记者:那其它的呢?

  罗雪娟:在2004年奥运会之前,我的父亲特别地带我去,怎么样一种象征意义地说,要戴一样金饰去奥运会,希望能够拿回一块金牌回来的这样一种寓意。那最后我父亲送给了我一条,是橄榄叶型的金项链。

  记者:那那一次是去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你戴那么一条金项链。

  罗雪娟:对。

  记者:这次为什么还要戴,你又不参加比赛。

  罗雪娟:这次是因为,当时我觉得它已经带回了我一部分的幸运,然后在2004年奥运会,包括后续的一些活动之后,我就把那条项链藏起来,然后保留,再也没有戴过。

  记者:好运。

  罗雪娟:对。那这次再去到希腊这个国家,我就觉得,我还要把这个好运带过去。

  解说:在圣火采集仪式正式开始前半个多小时,罗雪娟已经提前站在了自己将要传递火炬的地方,这里距圣火采集现场只有二三百米。虽然无法到圣火采集现场观看取火仪式,但罗雪娟并不遗憾,她正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等待着奥运圣火的到来。

  记者:当时你的注意力能集中吗?有那么多的记者和围观的人。

  罗雪娟:能。其实在亚历山大跑近顾拜旦纪念碑的时候,他在纪念碑下他有跪下,然后一手拿着橄榄枝,一手拿着火炬,我觉得他可能是在一种祈祷性的东西。那当时其实我是非常安静的看着他,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记者:为什么会安静地去看着他?是一种远远地在,心里上的参与,还是说带有一种欣赏形式的在观看?

  罗雪娟:我觉得是心灵上的。因为那么神圣的事情,不只是去做的这个人,而是身边所有的人,都应该去尊敬他。其实后面有很多记者,都一直希望说我能够回过头来,给大家一个正面的机会,那很多人都会叫我的名字。可是记者的声音很大,所以我就回过头去,我就跟大家讲了一句说,这样的场合,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怀着一颗尊敬的心,去感受他的经过。

  记者:你为什么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你可以先满足他们的要求,然后再说那样一句话。

  罗雪娟:其实我觉得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很多很多,那个场合不是展现我个人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最大的是应该听由自己的心声,我自己告诉自己说,我就应该去看着亚历山大,去用我自己的心,用我自己的正面去迎他过来。

  记者:而不是自己的正面去迎摄像机。

  罗雪娟:对。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