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浩然的两次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09:04 《小康》杂志

  步入生命低谷

  粉碎“四人帮”以后,浩然从山巅跌入了谷底。《金光大道》第三、四卷因“四人帮”倒台未能出版,根据他的小说《西沙儿女》改编的电影未及封镜便被打入冷宫。1977年12月,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会议开幕时却被突然取消了代表资格。这对浩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事发之先没有跟他打招呼。陈徒手后来访问浩然的时候,他还提过好几次。此外,浩然成为了清查对象。最终被认为“摔了跤,没有完全陷进去”。

  这段时间的浩然心情落寞,北京人艺的老编剧梁秉堃去他月坛北街的家中去看望时,老伴说,很久没人来看望他了,而浩然则摇着他的手流下了眼泪。林斤澜抱着一只老母鸡,和多年没见面的刘绍棠一起来给浩然鼓励。人民体育出版社原文艺编辑张健1988年去采访浩然的时候,浩然提到,自己被批判的时候,一位领导(也是文化人)对一个日本记者说,浩然的小说并不是他写的,他会写什么小说?是雇人写的,署上他的名就是了。浩然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将掏出的烟和火一把扔到窗外,从此再不吸烟。

  复出执掌《北京文学》

  1989年之后,浩然担任了《北京文学》的主编。上任以后,浩然强调要多发工农兵作者的作品,从1990年到 1992年,《北京文学》几乎没有刊登名人的作品,基本都是基层业余作者的稿子。北京作协会员,平谷的张爽很早就认识了浩然,他说,“浩然破天荒地在《北京文学》头条位置一举发表了平谷区农民作者陈绍谦的小小说25篇,此举惹来了很多非议,议论声四起,有的说,《北京文学》之后该改名叫《郊区文学》得了。一些作家联合起来,不给《北京文学》写稿。”

  《北京文学》社长章德宁回忆说,“作为编辑部成员,我们也很苦恼。大家就想扭转局面。后来,浩然也听到了这种批评,他也不太管了。到1993年,他基本不过问稿子的事了,一些作家慢慢给我们写稿。”

  章德宁说,在这之后,有些大的会,《北京文学》编辑部请浩然参加,他一般都来。浩然在社会上知名度很高,所以有些企业家都很尊重他。只要是编辑部求他的事,他基本上都做。

  浩然的女儿梁春水说,浩然从80年代开始,基本是在通州区。1986年去三河,先是挂职段甲岭镇(紧挨着蓟县,离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很近)副镇长、镇长,1990年在三河县成立了文联,创刊了《苍生文学》。

  在培养业余作者方面,浩然不遗余力。梁春水如是认为,“他把这个工作当成了自己创作的一部分。”

  文艺绿化不遗余力

  张爽说,1998年,自己申请加入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会上讨论名单时,浩然一听没有张爽的名字当场就问:平谷的张爽怎么没有?作协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他的入会申请上报晚了。浩然一激动就又说出了过头的话,他宁肯得罪那么多著名的作家,也要为一个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农民争一个‘作家’的名份。“结果我可能是北京作协历史上唯一一个没被提上理事会讨论名单而加入作协组织的一个特例。”张爽说。

  不仅如此,浩然为业余作者主编了“三河泥土文学丛书”、“北京泥土文学丛书”等等。但是,浩然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作,1987年,浩然出版了43万字的长篇小说《苍生》这部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社会巨大变化的小说,发行了一万多本。后来,《苍生》被改编称了电视连续剧。1990年2月,《苍生》荣获北京市庆祝建国4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的文学优秀作品奖;1990年5月,又荣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特等奖。《苍生》先后所获得的两笔奖金都是1500元,第一笔奖金,浩然捐给了三河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第二笔奖金,浩然捐给了三河文联,作为《苍生文学》的办刊经费。2001年,69岁的浩然为他的71岁的“老学生”———三河段甲岭山区的老农民李纲出书,在自己的稿费中拿出3000元资助。

  此外,浩然还推出了自传三部曲《乐土》、《活泉》、《圆梦》。本来他还想接着写下去,但是,身体原因使他不得不中止这样的念头。后来,浩然还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签订过《“文革”回忆录》的出版协议,但是,他一直没有写。

  刘庆邦认为,“浩然后期的小说写得比以前好,《苍生》等拍成电视剧反响不是特别大,这可能主要还是政治的原因,媒体对他宣传很谨慎,不像对一些新作家无所顾忌,老想着他在‘文革’的走红。我觉得,《苍生》比《艳阳天》好,意识形态的东西少了,艺术的东西多了。”

  围绕浩然的两次争议

  进入90年代之后,文艺界围绕浩然先后召开了两次争论。1994年,完整的四部《金光大道》终于出齐了。

  此时,离这部作品第一部出版已经相隔了20多年。可想而知,这时出版引起的否定比肯定多。艾青在1994年1 0月29日《文汇读书周报》发表《关于〈金光大道〉也说几句》一文说:作品虽然没正面写文革时代的现实,但却是用文革时期的主流思想来表现五十年代的“路线斗争”。

  第二阶段的争论,是由1998年9月20日《环球时报》的一篇名为《浩然:要把自己说清楚》的长篇访谈引起的。这篇4000字的文章披露了浩然的观点主要是:(1)迄今为止,我(浩然)还从未为以前的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后悔;相反,我为它骄傲。我最喜欢《金光大道》。(2)我认为我在“文革”期间,我对社会、对人民是有贡献的。

  其后,吴越农、章明等人纷纷发表文章,批评浩然。此后不久就访问浩然的陈徒手称,浩然看完一些批评他的文章以后半天不说话。他对很多问题表达可能更困难。批他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他觉得有隔膜。作为“文革”当事人,他觉得别人说的隔了一层,双方没有办法交流,他也没办法大声去说什么。

  张爽对浩然的一次哭泣记忆尤深。2000年夏,三河文联和平谷文联联合搞了个联谊活动,浩然也参加了。那一次的浩然,是张爽所见过的最显衰老的浩然,一点也没有了当年编“泥土文学丛书”时的意气风发。他拄着杖,慢慢走在山路上,头上满是白发。

  张爽说,那天中午很热闹,大家相互敬酒。自己坐在浩然的对面。浩然在与和他年龄相仿的韩牧平先生喝酒,两人提到了毛泽东年代,谈着过去的一些事情,然后又感叹自己现在都已经老了。“我看见他大颗、大颗地掉着泪,眼泪砸在酒杯里,砸在菜碗里。那是控制不住的泪水,浩然好像是用尽了浑身的力气,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可那一刻,屏声静气的几个酒桌上的人还是看到了他的眼泪,听到他哭出来的声音,因为极力压制而又变形了的声音,有些尖,有些细,甚至有些孩子气的声音。”

  在梁春水眼里,外界的批评并没有对他构成很大的压力,“他在农村听到的是是非非比较少,他主要的压力不是别人说他怎么样,而是在创作上。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写一部超过《艳阳天》的书。只要他活着,就不愿放下手里的笔。他就是愿意写东西,如果写不了,他就感觉活着是一个废人,没什么意义。但是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他的才思不如以前敏捷,这方面有压力。”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