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的奥运角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18:35 南风窗

  本刊记者 田 磊 发自北京

  “北大一共有13605人正式提交了做奥运志愿者的申请,如果去掉毕业年级,这个数字超过了在校生的一半。”韩流说:“这也达到了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申请人争取占到在校生50%的要求。”从2006年底,担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以来,组织奥运会志愿者,就成了韩流最重要的工作。

  3月31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报名工作正式结束,据奥组委的统计,志愿者的申请人数达到100万人,远远超过了计划招募的10万人。十万志愿者、百万报名者,这些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让很多西方观察家震惊于中国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但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全面介入,让这些数字变得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以高校共青团为主体的各级团组织承担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组织、培训几乎所有工作。“把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全盘移植到奥运会的组织中。”韩流说。

  报名百万

  与历届奥运会志愿者不一样的是,大学生构成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主体,占据了10万人中80%以上的比例,而这个比例,雅典是60%,悉尼是22%。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奥运会官方报告中给出的数据却是悉尼的志愿者工作更为出色。

  随着奥运会规模日益庞大,招募不到足够合格的志愿者,越来越成为让主办方头疼的问题。以刚刚过去的雅典奥运会为例,为了吸引更多的希腊人为奥运会服务,希腊政府甚至颁布过一项政策:如果参加雅典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那些为躲避服义务兵役而在国外居住的希腊人将被准许回国,不再受兵役法追究。

  今年恰是中国志愿服务15周年,志愿者的概念在中国出现也不过15年的历史,有参与大学生奥运志愿者组织工作的北京高校团委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认为:民众的志愿精神还不成气候,如果不限制招募人群的话,中国很难完成10万志愿者的招募计划。韩流则说,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而大学生恰恰是整个社会中相对具备语言优势的人群。

  一位美国记者在获准到中国采访奥运会之后,对奥运志愿者的招募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记者对现实保持着记者职业性的批判立场。他向记者求证:“为了国家的面子,中国政府强迫那些年轻学生来为盛大的奥运会服务,就像18年前的北京亚运会那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是违背志愿者精神的。这应该会遭到新一代的越来越强调自我的中国青年学生们的反感和抵制。”

  但是,中国的现实让他感到不解,在每个招募现场,10:1的录取比例像残酷的职场竞争一样,所有人都挤破头希望能够成为奥运志愿者,只有那些最出色的学生才有可能被选中,就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中国最出色的大学里也是同样的状况。

  陈少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通过层层筛选,他成功得成为了鸟巢体育场里的一名志愿者。从2006年提出申请到2008年正式服务,两年来,关于奥运会的培训占据了他几乎所有课余时间,尤其是最近半年内,做了10次培训,几乎每周两小时。2007年,北大校团委为奥运志愿者进行了9门课共18课时的培训。

  “除了那门《体育新闻学与跨文化交流》有两个学分外,做奥运志愿者再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但能够参与这样一项民族史上盛大的活动,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这也是北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在。”陈少毅说:“但我的同学中也有对奥运志愿者不感兴趣的,他们宁可去边远山区支教,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时间贡献给奥运会这样‘宏大’的志愿活动。”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