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挂牌首月直面区域交通纷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02:05 新京报

  新部门在北京廊坊公交纷争、东航返航事件中的表现,获较高评价

  交通运输部是大部制改革中最早挂牌的一个部委。3月23日晚上,仅仅在全国人大通过大部制改革方案5天后,原“交通部”的牌子换下,悄然挂上了“交通运输部”的牌子。

  今年南方雪灾之后,不同区域、不同方式的交通运输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备受关注,交通运输部最早挂牌,并在高层人事调整和协调区域交通上展开了尝试。

  人事 稳健中有所突破

  人事调整,是一个受关注的敏感话题。

  3月24日,李盛霖主持召开交通运输部组建后的第一次党组会议。会议明确了部领导工作分工。

  第二天,交通运输部的高层人事对外发布。原民航总局代局长李家祥任副部长(正部长级),同样来自民航的副部长还有原民航总局的副局长高宏峰。原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冯正霖、徐祖远任副部长。邮政总局局长马军胜任党组成员。

  李盛霖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组建交通运输部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新人事的一个亮点,三个部分并不是简单拼合,而是有交叉,这从副部长高宏峰的分管领域就可以看出来,高宏峰从原民航总局副局长调任运输部副部长,分管领域不再是民航,而是交通运输部的政策法规、科技教育、内部审计、新闻宣传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工作 部门计划保持连贯

  机构调整后,各部门的工作是否从头再来是公众关心的。因今年年初,原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各自召开了工作会议,安排了2008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对此,李盛霖指出,从工作的连续性来讲,这些工作任务,也是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2008年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将加强规划上的统筹优化与工作中的协调配合,提高政府部门服务的效率。

  这意味着各部门的今年工作将按照原计划展开。

  而高层人事调整后,交叉熟悉业务逐步展开。4月3日上午,李盛霖到国家邮政局调研座谈。这是李盛霖以交通运输部部长的身份首次到邮政局调研。李盛霖强调,要依托交通运输平台,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月14日,李盛霖以交通运输部部长身份首次亮相民航系统,在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调研座谈。

  4月15日,在交通运输部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全国交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新上任的副部长高宏峰也首次亮相并讲话。

  整合后大交通部的指挥协调优势也逐步体现,4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奥运交通保障及安保工作的通知》,通知不仅仅对公路和水路,而是要求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各系统做好奥运准备工作。

  难题 协商跨境公交纷争

  交通运输部组建后,在整合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区域交通运输上被寄予厚望。该部的主要职责中,“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是重要的部分。

  由此,该部组建不到一个月,就被推到台前。

  4月3日,北京开往河北廊坊的938支5路公交在廊坊被当地的长途车主们堵住了。他们认为938支5路公交用政府财政和他们进行不平等的竞争,并指这条线路未经审批。

  堵车3天后,媒体开始报道,并提出堵车事件可作为大部制后的首个协调个案。协调跨界交通矛盾属于原交通部的职责,加之城市公共交通在大部制改革中由建设部纳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被认为应该在该事件上有所作为。

  第二天,交通运输部派出了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交委、河北省交通厅以及廊坊市政府负责人在廊坊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堵车事件和公交跨界营运问题。

  会议解决了堵车的问题,决定北京938支5路公交车不从廊坊撤出。这是一个直接成果,有与会人士表示。就廊坊车主遭受的经营困境,会议提出可以由地方政府减免长途车营运费用,让利于车主,同时建议当地政府研究新办法,保障经营者利益。

  会议并没有立即给出跨界公交的长效解决方案,而交由河北和廊坊方面研究,可能需要新一轮的磋商。会议认为京廊的客运矛盾具有典型性,北京与其他地区的客运矛盾,可参照廊坊共识解决。

  热点 及时调查东航返航事件

  大部制试点中,民众曾有担心所涉及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出现推诿等消极情形,而这次交通运输部及新并入的民航局在应对“东航集体返航事件”上,则获得较高的评价。

  交通运输部挂牌一周后,3月31日和4月1日,东航云南航空公司21个航班出现异常集体返航,大批乘客滞留云南各机场,而当天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基本正常。

  4月4日,清明假期,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的调查组就到达昆明,介入调查。3天后,东航发布初步的调查结果,推翻了此前的“天气原因”一说。

  4月17日,民航局公布了调查的最终结论。认定返航存人为因素,东航及云南分公司被罚150万,并被停止部分航线经营权。民航业内人士和法律界对民航局在处理方式和尺度上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本报记者 李立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