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东西方封建农奴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09:55 CCTV《新闻调查》

  2008年4月20日,CCTV《新闻调查》播出《透视东西方封建农奴制》,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六七个世纪之前,在欧洲曾经存在着一种封建农奴制,农奴制和教会的肆意横行让欧洲的那个时代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西藏直到20世纪50年代也存在着封建农奴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法国藏学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被认为是第一个到达拉萨的欧洲女性。她在1953年出版的《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这本书当中写到,旧西藏所有的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他们完全丧失了一切人的自由。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两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出现过的封建农奴制,今天的《新闻调查》为您解读。

  解说:1600年2月17日,意大利罗马的鲜花广场,当时被人们称为中世纪最粗暴的地方。52岁的乔尔丹诺·布鲁诺在这一天,被绑在火刑柱上。罗马教会宣布布鲁诺反对天主教义中的地球中心论,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接受了其它宗教理论和信仰,是罗马教会绝对不能容忍的异端,被处以火刑。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馆长、教授:法国的理性主义的三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特别是伏尔泰和卢梭,对欧洲中世纪的批判毫不留情,他对我们知道的西藏神权和政权合一的政教合一的制度,他认为这是最黑暗的制度。

  解说:历史学家所说的中世纪是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段历史时期。

  郭小凌:古罗马在公元前的三世纪末和二世纪初到公元的二世纪,大概400年的时间里,发展出来很大规模的奴隶制庄园。像在西西里的一些奴隶制的大庄园当中,奴隶甚至要戴着镣铐进行劳动,在监工的皮鞭下。在西藏的庄园也是以庄园的形式进行生产、组织、劳动、分配的,这个和古罗马的奴隶制的庄园有相近之处。农奴制和奴隶制只隔着一张纸,它是人类史上依附程度最强的人身依附制度或者最残酷的剥削制度,农奴制是接近于它的,仅次于它的亚残酷的制度。

  解说:在地球的另一端,位于西藏高原的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就在这座宫殿的不远处有一座地牢,是专门用来惩罚贫民的,人们叫它蝎子洞。洞里的毒蝎毒死了无数的农奴百姓。这些在今天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一幕,都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真实场景,是历史画卷中最黑暗、最残酷的一页。对于中世纪这段历史,郭方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专家,曾进行过多年的研究并对历史遗迹做过实地考察。

  郭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农奴制在世界历史上应该说是一种黑暗的制度,可以讲世界各地曾经普遍存在。比如在欧洲、在中世纪初期形成农奴制,往往是征服、奴役和压迫的结果。使原来各种身份的农业生产劳动者,首先丧失了土地和一切生产资料,然后又丧失了人身自由,当了农奴之后境遇是很悲惨。

  解说: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不乏对这一时期底层人民生活的纪录。

  郭方:可以讲作为一个农奴这一生过得是很不幸福的。第一,人身没自由,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家庭幸福。生产劳动又很繁重,生产劳动不是按自己意愿,成果也大部分不归自己所有。没有迁徙自由。在教会统治下更没有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自由。

  解说:在中世纪的欧洲,虽然已经出现了自耕农和佃农,但是农奴,仍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时间的存在。欧洲的农奴制最晚终结于19世纪的俄罗斯。但在中国的西藏,直到20世纪中叶,仍有百万农奴在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的情况下终其一生。他们的境况比欧洲中世纪的农奴更为悲惨。

  记者:您觉得西藏当时的农奴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

  朋措扎西 藏族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副总干事:很野蛮,很落后,很残酷。

  解说:《农奴》是一部描写西藏农奴悲惨生活的故事片,今年87岁的编剧黄宗江对半个世纪前的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黄宗江 剧作家 电影《农奴》编剧:这个影片尤其那个时候拍有价值在于它真实。

  记者:所有的情节和设计都是有实际根据的。

  黄宗江:它基本是根据当时的现实。

  影片中农奴主:你这奴才敢顶撞我,没割掉你舌头便宜了你,叫他女人把他们三代欠的债,连同收尸税一起送来。要不就叫他把鞭子送回来。

  解说:电影《农奴》拍摄于1962年,黄宗江当时四次进藏,对西藏解放前普通民众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黄宗江:我在西藏的拉萨的时候看了一个活报剧,就是老百姓演的,叫做“强巴的遭遇”,写一个强巴被农奴主欺压得就装哑巴了。那么等到平叛以后他说话了,强巴的遭遇,怎么受虐待、受迫害,底下老百姓看了非常感动。

  解说:剧中,农奴强巴只有几句台词。强巴的扮演者是西藏话剧团的演员旺堆。黄宗江还记得当时找他扮演角色时的情景。

  黄宗江:我说,我写了一个关于西藏农奴解放的电影,给这个剧本。他说,老师,我感激。就把剧本顶在头上,表示我感激。

  解说:旺堆之所以有这样的表演,是因为他就出生于农奴家庭。

  记者:对这样一个角色的话,你从内心来讲,刚开始接受起来适应吗?

  旺堆 藏族 西藏话剧团演员:主要就是靠自己的生活。

  记者:你从小也是在一个农奴的家庭生长起来的是吗?

  旺堆:对。

  记者: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了多长时间?就在农奴生活的这样一个状态。

  旺堆:我脱离农奴庄园的时候,我已经17岁了。

  解说:不仅仅是强巴的扮演者,片中的其他演员也都出身于农奴家庭。

  记者:我们看到电影里有很多场景,还有一些细节很残酷甚至很残忍的,现实中真是那样吗?

  索朗绕登 藏族 西藏话剧团演员:真的。

  影片中农奴主:学马叫,叫少爷,叫少爷,学马叫。

  索朗绕登:我听到内地人说,这个小孩骑在人身上,我说这是常有的事。那我的背上,贵族、小贵族骑多少次了。我从9岁开始给小贵族少爷当佣人,他们考试时候考试不及格,打的不是他们,是打我们。我这里小的时候有洞,这边。

  记者:用什么打的?

  索朗绕登:竹子。

  记者:就是你代替少爷挨打。

  索朗绕登:哎。

  记者:那一个孩子当时你只有9岁,你能承受住那种生活状态吗?

  索朗绕登:就这样忍着。

  旺堆:它这个电影,几乎把有些西藏旧社会事实的一些东西集中到这个电影的故事里边。

  记者:我们看到电影《农奴》里,刚开始开场的时候,一些农奴扛着粮食,然后往贵族家庭里送,然后还在脸上盖一个印章,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旺堆:它这个是有,标志着什么东西?你今天背了多少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解说:这些出身农奴的演员认为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旧西藏贫民的生活状态。

  索朗绕登:(农奴)等于物品,真的,工具,所以就说最底下层人死了,一根绳子,草绳。

  记者:这就是一个生命的价值?

  索朗绕登:一个生命的价值,绑起来,草绳绑起来。

  解说:1963年,故事片《农奴》的公映,在西藏地区引起了很大反响。

  索朗绕登:那个时候对我们献哈达,老百姓自动地、主动地给我们献哈达,都是感谢。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举动呢?

  索朗绕登:就说这个反映得好嘛,他们认为这个反映得很好。就是把我们过去的生活,过去过得生活,农奴们过的生活,把它搬到银幕上来,让群众看一看,这个很好的。

  记者:在布达拉宫下面的雪生展览馆,陈列并还原了旧西藏的种种管理制度和生活习俗。那么在旧西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奴们,他们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央吉 讲解员 布达拉宫管理处:根据这个犯人脚的大小。

  记者:定做的。

  央吉:对,给他定做的,也就是说像这种刑拘给犯人使用之后,犯人无法想象双脚并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解说:在西藏博物馆里,很多农奴时代的文物被保留下来,通过这些带着历史印记的物品,我们能感受到历史传递出的真实信息。

  记者:像农奴主对农奴的人身占有,他有多大权力?

  央吉:就是说,咱们打个比方,这个照片这个小孩从生下来到死一生都是奴隶,也就是说,这个小孩可以出售、可以买卖、可以交换,一切用在物品上的交换都可以用在这个小孩身上。当时旧西藏有个法典,这个法典上说,女人生孩子、鸡下蛋都要交税。

  记者:这是什么概念呢?

  央吉:就是说这个小孩和牲畜一样,平等的,没有人身自由,没有权力,牛马不如的一种生活,就是这种状况。

  解说:农奴制在人类历史上被认为是黑暗的一页,但是它在西藏和中世纪的欧洲却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长时间存在呢?

  解说:无论是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制还是旧西藏的农奴制,宗教和政权的紧密结合,使农奴制的存在有了深层的制度保障。

  郭方:农奴制是黑暗的一页,至于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更是历史上落后野蛮的一章。这个是没有,从历史的发展进步上,再从横向,各国对比上。无论从经济的发展,无论从政治的民主,无论从人民生活的自由幸福,无论从政治的民主、人权的保障,还有人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各个层面来看,农奴制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应该说是一无是处。

  任延黎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这时候可以有一句话,概括当时的制度,就是万流归宗。(当时)天主教的领导处于最高领导地位,它在精神上控制着统治者。这时候一切的科学、文化、哲学等等所有的成果都得服从天主教神学信仰的需要。符合天主教信仰的,它就可以接受;不符合天主教信仰的,那它就一定要处罚。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600年天主教一个神父,叫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为什么他被烧死呢?现在多数人认为他的科学思想,从根基上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学。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