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9日17:40 中安在线网
消除择校热:“铜陵经验”凸现教育公平 安徽铜陵,一个仅有70万人口的小城,却是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天堂”。在这座城市,“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在这座城市,盛行于全国的“择校风”已然风平浪静。 2007年3月5日,来自铜陵七中小学部的学生涂潇涵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与主持人崔永元以及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一起对话“教育公平”,并充当主持人对嘉宾进行了现场采访。可在2005年以前,涂潇涵却因为身在厂办学校而没有资格参加全市范围的比赛。从最初的“丑小鸭”到现在获全市“金话筒”主持大奖,涂潇涵经历了铜陵几年来教育均衡的发展,也见证了安徽教育公平的进程。 铜陵七中原先是一所厂办学校,那时不仅教学质量和师资和市区学校比相差甚远,连硬件设施也非常老旧。当时班上不少同学都转学到市区学校去读书了,涂潇涵因为年龄小,才没有转学。但厂办学校不能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这让从小就喜欢唱歌朗诵的涂潇涵颇为失望。 这种情形在2005年得到了改善。针对中小学择校风愈演愈烈的状况,铜陵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并立足本地实际,开始调整城市中小学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配优秀校长和教师,加强薄弱中小学建设,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鼓励各个学校办出自己特色;坚持依法办学,严格执行小学和初中“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 在这场“消除择校热的持久战”中,涂潇涵所在的厂办学校划归教育局管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重新改建。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当时最有名的实验小学的老师也调到他们学校来上课了,于是一些原本在市区择校的学生又开始回到七中来。而最令涂潇涵高兴的是,她终于可以和其他市区学校的学生一起同台竞技了。小学四年级时,涂潇涵第一次走出校门参加全市的诗歌朗诵比赛,得了全市第一名。 涂潇涵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离她家很近,每天骑车只要10分钟,除了上课学功课以及课余的学习外,剩下的时间还很充裕,可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涂潇涵兴奋地说:“如果铜陵没有取消择校,我想我也没有机会发展我的特长。” 经过多年的努力,铜陵市发展均衡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全市义务教育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不同学校硬件建设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办学水平大体相当,小学和初中消除了“择校风”,教育乱收费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 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安徽调研时对铜陵“教育均衡之路”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铜陵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切实化解“上学难、上学贵”的矛盾。 “铜陵经验”,让教育公平不再是个梦想。 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有了铜陵这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田”的成功经验,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他表示:“我们要在三年内基本消除区域教育不均衡”。 家住合肥市荷塘月色小区的王和奇两年来一直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犯愁,因为小区邻近北郊,学区内没有一所条件较好的学校。 随着合肥市城市布局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开始向城市周边聚集。老城区学校集中、新小区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也愈发地凸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合肥市对2002年以来所有新建小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科学规划,最终确定以新建、“名校办分校”和“名校整体搬迁”的方式建设33所学校,覆盖47个小区。仅用了一年时间, 33所学校全部建设完成并于2007年9月份对外招生,解决了4万名学生的就近上学问题。现在,王和奇的孩子进入了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海棠花园小学就学。王和奇高兴地告诉记者:“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是非常好的,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也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家长非常放心。” 如今,不仅是城市里的学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均衡教育的成果。在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中学,九(9)班学生史优雅最喜欢的多媒体远程英语课正在进行。城里优秀教师准确的发音、启发式的引导让她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领会。史优雅骄傲地说:“自从我们有了这个系统,我们也能接受到城市里的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我们也能像城里孩子那样接受良好教育”。 现在在安徽省,随着“城镇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全省已经有96%的中小学可以共享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