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一家离开了砂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5日14:47 新周刊

  约翰牛一家离开了砂糖

  有人吃无糖的芝麻糊,有人喝无糖酸奶,有人还吃无糖蛋糕。这一切都是那样辛苦,因为他们在心底仍然默默地深爱糖。

  文/殳俏

  有人说,没有人生来就讨厌糖,可我从小就不喜欢糖。所有带甜味的东西,浅尝辄止可以,吃得“多了”就不行。这 “多了”涵盖的意思是——一块甜味小饼干从来没有从头吃到尾,一碗加了糖的粥对我来说只有三两口的胃口;夏天到了,所有小朋友都会觊觎那甜甜的、凉凉的,加了无数香精和色素的水果味冰糕,但是我宁愿回家去喝奶奶帮我一早泡好,凉了之后冻在冰箱里的茶叶水。

  长大之后,小孩子的口味开始分化,本来喜欢糖的有些就渐渐不怎么对糖上心了,有些则变本加厉地喜欢甜味。我结婚的时候遇到我先生一家人,是我有史以来见到的最爱吃糖的家族,可以从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吃甜食,直到晚饭,不吃任何咸的东西都没问题。同为上海人,我的婆婆炒个青菜都会放把白糖,但我家里就算做烤麸都不会放糖。后来我和我先生探讨了一下,这大概是祖籍的问题,他出身江苏无锡,那是个连小笼包都蜜样甜的地方,而我出身浙江吴兴,在那里的小孩子吃的零食都是些熏豆之类的咸东西。

  结婚后,我和先生依然维持着各自的对糖的态度,仿佛丝毫没有被同化。我喝咖啡、红茶都不加糖,点心也不喜欢吃甜的;他一如既往地喜欢在吃饭时要糯米糖藕、糯米红枣、冰糖蹄膀,吃完饭照例要来碗甜酒酿圆子。有天他遇到知音,是位老先生,吃饭时也总要些甜得腻人的菜,聊天之下,老先生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东西吃,后来人家不知从哪里给他弄来两斤白糖,于是他就给当饭吃,一口气两个晚上就都给吃完了。我听完大骇,先生也连连自愧不如。但是老先生说,因为这两斤白糖,后来他就变得特别爱吃糖,直到现在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多吃糖了,他偶尔还是会放纵自己大吃一番甜食,更多时候,他都会挑选无糖食品来吃。当然,吃无糖食品还是追求甜味,只不过没有糖,或者说,用了另一种糖来代替甜味无敌的砂糖,没有糖的人生,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起来会更加安全一点。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跟我一样的无糖人生,但有着本质区别的是,我的无糖人生是追求咸的人生,而他们的无糖人生仍然变着法子追求甜味。有人喝无糖可乐,有人吃无糖的芝麻糊,有人喝无糖酸奶,有人还吃无糖蛋糕。这一切都是那样辛苦,因为他们在心底仍然默默地深爱糖——说来很有趣,曾经砂糖短缺的时候,人类也是深爱着糖,并且拼命追求糖,现在砂糖泛滥的时候,人类同样深爱着糖,但又意识到不能再多吃糖了,要适当拒绝一下糖。无论历史怎样颠来倒去,大多数人仍然是爱糖的,只不过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来爱。

  如我这样天生对糖没有什么感觉的人,反而会对糖的态度更加纯粹一点。因为我吃糖的机会很少,所以但凡要喝可乐,我当然是要原味的;但凡要喝酸奶,我也会喝那种很甜的。女儿出生之后,我和先生默默地观察着她,看她的口味遗传了谁的基因。结果一个不可抗拒的事实就是——我女儿也不爱糖,她拒绝喝任何有甜味的水,包括婴儿果汁,甚至加了一点点冰糖的她都会咬紧牙关。对她来说,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喝白水,吃葱油咸味小饼干,我们家之前买的所有的小甜饼干都让邻居家的孩子给吃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无糖主义的小人儿,我以后可以不用为了吃糖蛀牙的事情跟她耗费精力了,她也不会因为对糖果的迷恋而从小被痛苦折磨——有幅油画叫做《约翰牛一家离开了砂糖》,画的是18世纪末英国掀起反西印度群岛奴隶制的时候,英国王室一起加入反奴隶制反砂糖的抵抗运动的虚拟场面。画面中,没有加糖的红茶让公主们面露难色,难以下咽,而王后劝导她们说:“孩子们,试试看,没有糖,味道也不赖。”

[上一页] [1] [2] [3] [4]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