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逼近广东 98%依赖从外省购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01:22 央视《经济半小时》
粮食危机逼近广东98%依赖从外省购买
为了防患于未然,广东的一些一级、二级粮食批发商已经开始增大粮食库存,以防万一

粮食危机逼近广东98%依赖从外省购买
东莞市麻涌镇过去是东莞的产粮基地,然而映入记者眼帘的不是稻田,而是成片的香蕉地

粮食危机逼近广东98%依赖从外省购买
周建华教授,专门对广东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4月上中旬国际粮价开始了新一轮上涨,不过这次的领涨板块已经不是玉米、大豆,而是大米,香港人喜欢吃的泰国香米,一个月暴涨了30%,以至于引发了超市里的大米抢购潮,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广东省,大米市场有没有受到波及?我们的记者来到广东省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

  位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之间的常平粮食批发市场,是广东省最大的粮食一级批发市场,这里集中了全国所有产粮省的粮食生产商,有100多家,每天成品粮交易量达到2500吨,这个市场的粮价,可以说是广东省粮价变化的晴雨表,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的粮食运到这里,100斤大米,平均价格都上涨了两元到7元钱。

  记者同时调查了广东省第三大粮食二级批发市场,信立国际农产品贸易城,这里的粮食价格同样在小幅上涨。

  每月销售大米达500吨的童伟告诉记者,在他销售的大米当中,普通大米涨幅较小,大约100斤涨了3到6元,本地大米涨幅较大,100斤大约涨了10块到15块钱,而泰国米的涨幅最大,每100斤则涨了12块到18块钱,而且市场已经脱销。

  由于批发市场的粮食价格上涨,使得零售市场的粮价也水涨船高,记者在广州的一些超市了解到,超市的粮价比批发市场的价格涨幅更大一些。

  无论在广东的粮食批发市场还是在超市,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批发商和消费者都在担心粮价还会继续上涨,尤其泰国大米脱销,更是给广东这个粮食消费大省拉响了警报,在无法把握粮价走势的情况下,粮价持续上涨会不会威胁到粮食安全?为了防患于未然,广东的一些一级、二级粮食批发商已经开始增大粮食库存,以防万一。

  在东莞石龙镇做粮油生意的董建国,这几天感到有些忐忑不安,普通大米的价格,仅半个月时间每100斤就涨了5到6块钱,他很担心大米价格继续涨下去。

  董建国的大米主要销往东莞市各企业职工食堂,每个月大米销量达300多吨,虽然大米在继续涨价,但是为了留住老客户,他至今仍然是按照一月前的价格卖给老客户大米。

  这种不赚钱的卖米方式,让他感到心里十分没有底,他告诉记者,万一米价继续上涨,他的经营就困难了,现在他采取的应对方法是,趁现在粮价涨幅不大,将所有的资金购进粮食存起来。

  在董建国加大自己大米库存的时候,专门为超市送大米的东莞昌兴粮油副食批发部经理童伟,也感到了近期超市进米数量比以前增加了。

  童伟告诉记者,由于受香港大米涨价的影响,周边不少超市担心大米价格还要上涨,于是纷纷增大了在他这里的进米量,在涨价预期心理的影响下,童伟也不得不加大大米的库存量。

  在常平粮食批发市场记者了解到,有实力的大米批发商都将自己的库存量加大了,于是,粮食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

  东莞信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我们跟去年同期相比的话,我们第一个季度整个的粮食的销售量大概增加了20%左右,相对来说,同比的这个价格大概增幅在10%左右。”

  刘芳告诉记者,粮食价格涨了10%,销量同时也增加了20%,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刘芳:“预期整个粮价还会涨的时候,他肯定是作为他商业上的考虑的话,他还会多储备一些粮食在这个地方,以防止进一步的涨价。”

  那么,近期广东的粮价为什么会上涨?难道加大大米的库存量就能避免大米涨价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来自湖北的大米一级批发商彭尧清告诉记者,这些大米都是他们在家乡收购农民的稻谷,经过加工后运输到广东的,现在家乡的稻谷在涨价,大米的价格不得不上涨。

  彭尧清:“老百姓化肥、农药都涨,没办法,价格低了他不卖。”

  童伟:“像我们乡下有时候停电,用柴油发动机,这个柴油成本也在增加,工人工资也在涨,加上运输这块也在涨。”

  广东大米涨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汽油柴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大米的运输成本,童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2007年,他们从河南发60吨大米到广州,米厂到火车站的短途运输费用是400到600元,现在短途运输要600块钱到800块钱,上涨了200元;从河南到东莞一个火车皮的运输费是7500到7800元,现在运输费是9000到9200元,上涨了1500元,到了东莞,大米的提票费原来是2800元,现在增加到3100元,上涨了300元,60吨米的运输成本共计上涨了2000元,也就是说,每100斤大米光运输费就上涨了1.66元。

  童伟:“成本也增加了,利润空间也减少了,一袋米正常的情况下,挣一块五毛钱,纯利就是说接近是八毛至一块钱之间,行情不好的话,有时候五毛钱。”

  童伟告诉记者,为了让大米的涨幅不要太大,保证企业不会亏损,现在他们只能加大库存摊薄涨价成本,同时,他们还担心万一收不上稻谷,还可以有些库存。

  在预期涨价的压力下,广东的大米批发企业纷纷加大库存,防止脱销,粮食批发商的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广东是个人口大省也是个粮食调进大省,2007年常住人口接近一个亿,再加上流动人口,实际管理人口数为全国第一,而广东几大粮油市场销售的大米,大约98%需要从外地调进,广东本地产大米只占2%左右,只要外地粮价稍有风吹草动,广东的市场就会引起一阵波澜,那广东省目前的粮食生产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再来看看记者的调查。

  东莞曾经是广东省著名的鱼米之乡和粮食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东莞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东莞由广东的一个农业大县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工业制造业城市。

  东莞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副科长魏宇航:“我们东莞的粮食,以前应该可以基本满足自给自足,现在我们东莞,本地生产的粮食是供应不了在东莞生活人的这个口粮的。”

  魏宇航告诉记者,1978年,东莞市的粮食播种面积是207.2万亩,粮食总产量是53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就达171.5万亩,总产50万吨,1978年后,水稻的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呈下降趋势,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到2.1万亩,产量下降到0.78万吨,现在东莞的1200万人口,消耗的大米,98%以上要靠外地调运。

  东莞市麻涌镇漳澎村民委员会主任林汝顺:“这一片地,以前都是种水稻的农田,但是根据市场经济,农民都是根据那个经济作物为主,把它转成到种香蕉。”

  东莞市麻涌镇过去是东莞的产粮基地,然而映入记者眼帘的不是稻田,而是成片的香蕉地。

  东莞市麻涌镇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主任黄伟雄:“全镇耕地种香蕉的面积占90%以上,香蕉效益比较好,然后劳动力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所以农民他选择种香蕉不种水稻。”

  黄伟雄告诉记者,1978年麻涌镇种植水稻的面积是6万5千多亩,1998年,由于每亩香蕉的收入能达到1500元,要比种水稻多收入一倍,农民纷纷把稻田改成了香蕉地,现在麻涌镇香蕉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5千多亩,水稻的种植面积则萎缩到了389亩,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建华认为,麻涌镇仅仅只是广东省的一个缩影。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