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山下乡运动”的制度想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17:30 南风窗

  本刊记者 陈统奎 发自江苏宿迁

  4月1日,24岁的戈新化在北京一下子见到了两位正部长,作为江苏大学生“村官”代表,他向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教育部部长周济报告了当“村官”半年多来的酸甜苦辣。对戈新化来说,这次赴京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荣耀一时,他本人于是成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一个符号人物。

  23天后,当记者在杨楼村村部书记室采访他时,陪同前来的宿迁市委组织部处长李军还接到一家韩国电视台要求采访的电话,而第二天,戈新化又要赴京参加央视《对话》栏目,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接受央视访问。事实上,戈新化4月份的采访安排早就由中组部排满。其高调亮相,是为中组部即将推行的“10万大学生村官”工程暖身。

  “李部长认为大学生‘村官’能够获得老百姓认可,说明能力是具备的,这个做法是可能的,是值得推广的。”戈新化告诉记者,座谈会上李源潮听取4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发言后如是表态。不久,中组部正式宣布,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选聘2万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定职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

  戈新化是2007年5月江苏省委选派的1011名支援苏北五市经济薄弱村的大学生“村官”之一。江苏“1011工程”的设计师正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他还亲自到南京奥体中心为即将赴任的“村官”们壮行,送给他们8个字“不畏艰难,玉汝于成”。目前,这项制度也将被升格为一项国家制度,在新中国历史上,这还是中组部第一次开口向财政部要大钱“搞工程”。

  事实上,这一制度甫一公布,即被舆论热评为:“知识青年下乡第二波”或“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有评论认为,这二者之间确实有不小的相似性,譬如:都是由官方出面进行动员与派遣,对象都是知识青年,而其社会背景都包括城市严峻的就业难题等。

  具体而言,江苏“1011工程”惠及的苏北地级市宿迁接纳了254名大学生“村官”,他们“执政”不过半年多,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张力已经被他们彰显出来,或许,他们能许给中国一个充满想象的未来。

  想象一:民主从基层出发

  戈新化本科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如今他已经被贴上“1011工程有为争位第一人”的标签。他说,自己是被宿迁前市委书记仇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吸引过来的。

  去年底,在杨楼村“两委”换届公推直选中,戈新化被推举为候选人之一,参选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第一轮差额投票,在1954名选民中,老书记获得1500多票出线,戈新化只获得300多票,幸运地以第二名的资格出线。12月8日,第二轮投票,也是最后一轮投票,戈新化PK老书记,全体村民票选村委会主任,全体党员票选村支书,前者安排在上午,后者安排在下午。

  平时开村民大会找不到人影,但这一天上午,1760余名村民出席了选举大会,占2/3人口的外出务工村民大多数都返乡投票。投票前,戈新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竞选演说,称选民为“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极力营造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他说“我们杨楼不缺能人、不缺致富能手,但我们杨楼缺一个对杨楼高度负责的人”,表示责任感是自己的竞选优势。他还说“我作为一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没有可供依靠的关系来乱作为……同时我由于由上级部门派遣而来,我将一直处在上级部门的监督之下”,主打廉洁牌。

  “上一届个别干部做得不好。”面对记者,戈新化已经懂得用语谨慎,但这一句已经透露出他廉洁奉公的竞选主轴实为有的放矢。

  这位7月18号才来到杨楼村报到,被组织委任为党支部副书记的候选人在发言最后郑重承诺:如果自己当选,第一,不多征百姓一分钱;第二,钱账分离,完全公开本人经手的所有账目;第三,任职半年内支持各组完善道路网,达到日常生活用车进出的标准;第四,解决好杨楼的土地、丁园的灌溉等遗留问题;第五,起用村中的致富能手,开展招商引资,给村中低收入家庭创造增收途径;第六,就其它村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拜托大家相信自己手中一票的神圣,拜托大家相信自己手中这一票可以影响杨楼的未来。”戈新化最后说。

  开票结果,戈新化获得1359票,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下午,党支部举行全体会议,34名党员中有31人到场,31票全部投给了戈新化,选举戈新化为新任村支书。戈新化“一肩挑”,成为杨楼村的“一把手”。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到杨楼村调研,找老党员们来座谈,令张新实吃惊的是,这些老党员个个喊戈新化为书记,很是尊敬。张新实特好奇,为什么不喊他小戈?老党员们笑答,喊他书记,可以帮他树立威信,政令通行。“大学生‘村官’干得好,老百姓就会拥护他,就会选他。”张新实对记者说。

  虽然大学生“村官”吃住统一安排在乡镇政府,当选后,戈新化搬到村部办公室住,“每天被村民的敲门声弄醒,晚上忙到10点,倒到床上就睡着”。以前村委会筹钱修路都无果而终,而修路是他的第三条竞选承诺,他带头捐出5000元工资奖励修路先进小组,“以奖代扶”;而后,邀请37名事业有成的村民开新春茶话会,一开口便募了23050元,这事就这么轻松地办了。其中,一名开杂货店的村民,戈新化没请他来,却自告奋勇过来捐了300元。

  亲历这场选举后,戈新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民怒之威”4个字,表达自己对民意的领会。戈新化总结出决策三原则,其一,老百姓支持的必须干;其二,老百姓不理解的必须交流,达成共识后才干;其三,老百姓坚决不让干的不干。“我是民选上来的,当然重视民意,以群众利益为准绳。”戈新化对记者说。

  从本质上讲,乡村无官,中国已经实行乡村社区自治民主,大学生“村官”这个提法本不科学,有人还对组织部门为乡村派驻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与基层民主背道而驰。基于此,江苏“1011工程”的做法是,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如果已经是中共党员,则委任为村支部副书记,如果是非中共党员,则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秘书性质。但是,鼓励大学生“村官”有为争位,参与竞选,前者竞选村支书,后者竞选村委会主任。

  经过去年底“两委”选举,“1011工程”的大学生“村官”们基本上都完成了授权转变,纷纷当选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少数几个当选村委会主任。戈新化是特例,“一肩挑”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家就在距离杨楼70公里的邻县乡村,农民的后代,“能讲本地方言,农民把他当自家人”。

  “戈新化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他是民主实践的受益者,将来如能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应该会让更多人一起来享有民主权利。”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通对记者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来至少有10多万大学生“村官”经历基层民主的洗礼。

  有这种可能性吗?记者请教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他答:“我们也希望,我们也期待。宿迁(乡村)本身就很民主,村民直选,村民自治,民主需要一代一代人去发展,大学生的种子到农村,他们下去生根发芽。”

  想象二:专业化执政农村

  今天,任杰的身份是沭阳县沭城镇叶庄村选任党支部副书记,也是去年底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实现授权转变。从委任到选任,任杰获40多个党员全票通过,他的体悟是:“授权不同,心态不一样,选任意味着得到老百姓认可,开展工作无惧无畏。”

  生于1985年的任杰毕业于河海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来自革命老区贵州遵义仡佬族。

  沭城镇其实就是沭阳县城。与任杰碰面就在气派的镇政府大楼里,他的宿舍被安排在第10层,尔后,被他带到一个整齐漂亮的拆迁安置小区——美好家园小区,叶庄村村部就设在那里。任杰说,宿迁254名大学生“村官”中他条件最好,情况也最特殊——主要服务对象是3000多户拆迁安置的失地农民。

  去年7月28日,任杰到任第10天,沭阳县将美好家园交由叶庄村进行属地管理。任杰眼前是这样一番景象:小区里乱丢乱扔,吐痰等非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楼道脏兮兮的,显然这个小区需要一套物业管理制度。

  “我做财务报表编制,进行财务分析,把不必要的成本砍掉,设计一个成本最小化的物业管理制度。”任杰说,物业管理需要居民买单,小成本就是小负担,因此制度设计将物业管理办公室和叶庄村“两委”合署办公,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人员调配机制,以节约管理成本。

  在任杰看来,因为物业管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村集体企业,必须通过制度来规避将来可能发生的村干部以权谋私行为,因此他制定的物业管理制度以工作制度化为中心,一条线管内部人员,如保洁、保安、维修、财务,收费,监督和办公室人员等的管理制度,另一条线管外部人员,如居民公约、居民须知、物业管理合同、装修管理规定、公共环境管理规定、消防管理规定和摊点管理办法等。

  任杰给管理团队设计的工作方针是“人性化、制度化、便捷化”,对居民不称“管理”而称“服务”,将服务理念带进村委会。在任杰的办公室,墙壁四周挂满一块块印着各项规章制度的牌子,这一切都是一位毕业不满一年的大学生“村官”的“杰作”。

  对于小区里的农民来说,他们面临着一个 “市民化”的阵痛期,对于村委会来说,也将村改居,从为农民服务转向为居民服务,帮助农民缩短阵痛,“为农民‘居民化’出一分力”,这是一个新挑战。摆在村委会面前的两个紧迫问题是,失地农民的谋生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

  任杰还将“信息化管理”带入村委会,在楼长们的协助下搜集基础信息,将居民的房号、就业问题、家中主要人员、是否有留守儿童或老人、是否有残疾人、是否享受低保以及低保账户等信息一一入库,然后分析归类,针对性服务。比如,对待业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劳动培训,劳务输出,今年一季度便向县开发区输送了420名劳动力。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任杰也有一套新思路。他成立了一个关爱资金,向社会募捐,目前资金规模很小,但每个留守儿童生日都能买件小礼物送上。此外,他与附近的宿迁经贸学院合作,将美好家园小区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们定期过来与留守儿童开展活动,任杰说,这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在活动中完善性格”。

  采访任杰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关键是,这一切都不是纸上谈兵,他已经将这些专业知识变为实践行动,正在改变一个社区的命运。任杰还讲述了一件让他“很有成就感”的事。今年,他当选了沭阳县政协委员,他的提案是,希望上级政府为小区多修几个公共厕所,因为老人上下楼不方便。做提案时,他首先测量,然后画出图纸,预算出成本。

  “前几天政协回复了,马上派人来修建。”说完,任杰露出灿烂的笑容。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寄语大学生“村官”——实干、真干、巧干、科学地干,翻译成政治术语,是科学执政、专业化执政,告别瞎指挥。张新实告诉记者,宿迁正在经历前无古人的城镇化大变革和新农村建设,城市化与农庄化并举,这一过程,1.2万个自然村将浓缩为2000个集中安置点,对公共管理和服务而言,这是一场革命性变革。

  “原来村干部文化水平低、视野小,在大转型中还浑然不知,如果没有现代知识的新型干部人才,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的。现在农村的危险是没有新型人才,我们求贤若渴。”张新实说,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去,农村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经营,这是历史潮流,“而且是巨变”。

  显然,未来中国农村需要一批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新型“村官”。“农村是一个大舞台,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不是一句空话。”沭阳县委研究室副主任马宏砚说。

  想象三:情系农民的未来干部

  工人出身、从基层一步步打拼上来的张新实特别厚爱大学生“村官”,今年2月中旬,他让组织部长白云萍带宿迁254名大学生“村官”去华西村培训了3天。在结业典礼上,81岁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与年轻“村官”们互动时,妙语连珠:“你们不会永远是村官,有的可能是镇官,有的是县官、省官,我看也有当部级以上的希望,但是你们不能认为自己是下来做官的,而是来为人民服务的!”

  大学生“村官”制度,按张新实的理解,这是执政党从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的一个战略部署。“了解基层,熟悉情况,感情接近,真情关心,这个很重要。”张新实以自己为例,他出生在南京,11年前到宿迁工作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还有这么多差距”,内心油然升起改变人民命运的责任感,“有一种动力,时时刻刻在支撑着我们,再苦再累,都觉得很充实。当农民的生活被改善,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底层出身的张新实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他一般不接受企业家宴请,但到乡下走访,喜欢在农民家里吃便饭,拉家常,张新实也要求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对农民有感情。“为什么?是因为80后的大学生对农民没有感情吗?”记者问。他答:“不是说没有感情,但他们不能自视清高,天之骄子容易好高骛远。”张新实要求大学生“村官”放下身段,从感受农民疾苦开始,从农村现实出发考量问题。

  不了解农村便无法了解国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三农问题。

  王丽,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沭阳人,23岁的她参加“1011工程”回到临镇的大房村当“村官”,选任村支部副书记。

  年初,村里的养猪大户陆方俊突然跑来村部向王丽求援——陆方俊投资近5万元盖了新猪舍,却因为建设时没有报批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被乡政府知道后,强令拆除。王丽很同情陆方俊,利用大学生“村官”的特殊身份直接跟乡领导沟通,获得一个互相妥协的解决方案,陆方俊补办土地使用手续,交保证金,今后如政府执行强制拆除,随时配合。后来,王丽又帮陆方俊申请了1万元扶贫贷款买猪苗。

  “她挽救了一个农户。”大房村村支书卞华山说。令卞华山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大学生“村官”一一走访村里的贫困户,她还以女性特有的身份优势去安慰一位3年前失去孩子、常常伤心落泪的年轻母亲,这些事,都是王丽来以后村委会发生的新鲜事,“村委会正在向服务型转变,大学生‘村官’来做比我们更得心应手”。对此,王丽的体悟是:“我们不是非要为老百姓做很大的事情,小事情也做。”

  事实上,为农民服务无大事小事之分,关键在于大学生“村官”对农民是否“真情关心”。相比那些直接考公务员,从校门直接迈入机关门的同学来说,王丽在通过机关门的路上多了一层“农门”。这个“农门”,在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何通看来,是培养未来干部与群众感情的一个路径。

  起初,何通理解,大学生“村官”制度是省委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权宜之计,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视野太狭窄了,事实上,这是延伸干部培养链。沭阳县委组织部较早意识到这个问题,除了省派“村官”,沭阳县又自己选聘了101名大学生“村官”。何通说,3年后,宿迁市将实现1400多个行政村每个都拥有一名大学生“村官”,不只是254个经济薄弱村。

  何通说,“1011工程”,江苏省委买单并负责选拔和分配,宿迁市委则承担宏观管理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制度设计,完善配套措施。宿迁市委组织部将出台一项后续政策,大胆起用大学生“村官”,为他们“搭梯子”、“腾位子”。

  根据这项即将发布的政策,到2010年,宿迁各县区担任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不少于15%,不少于总数30~50%的所在地大学生“村官”进入乡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两年内,15%以上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助理岗位(兼职),每个县区有两名以上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担任实职(兼职),力争到2012年,全市有两名以上担任乡党委书记或乡长。

  2009年后,在公务员招录中,每年从招考计划中拿出20个左右的乡镇公务员职位。市、县(区)、乡镇各类事业单位,有空缺职位需补充人员的,优先考虑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农民眼巴巴看着他们。”张新实说,宿迁敢于使用这批大学生,甚至准备付必要的成本。他说,整个宿迁乡镇干部,第一学历本科生一个也没有,比起他们一些人的瞎指挥,使用从村委会干出来的大学生“村官”,成本小多了。张新实也闻知,在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打打字,写写标语度过3年就离开,“在宿迁不允许这样”。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3年聘用期满后,他们的出路,张新实都给他们画好了。他坦率告诉记者,将用这批大学生替换一批干部,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其实,去年7月15日的岗前培训班上,他第一次和大学生“村官”见面,就称他们为“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

  “我们不要只把大学生留在机关里,还要把大学生放到基层去,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江苏“1011工程”直接推动者、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国生说。这便呼应了去年12月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十七大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要“努力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