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之言以制“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17:43 青年参考

  中国人对举办奥运会热情十足,除了对世界显示我们的成功之外,也应该显示我们的开放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如果 我们不能用别人更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报道新闻的话,效果就不会理想。

  ::文赵华(法籍华人)

  

  清末的魏源(思想家、史学家和诗人)曾在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之技以制夷”的主张。今天的中国已经掌握了许多 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科技或国防领域,已经占有令人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医疗服务、社 会保障等制度措施也在逐步跟上。海外华人很清楚地看到中国近年来的变化,也正因如此,海外华人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才 会表现出保护圣火的极大热情和对辱华言论的极大愤慨。热情和愤慨过后,我们不免思索,为什么欧美会出现“反华大合唱” ?笔者曾在前文(4月25日本版《试站在法国人角度的几点思考》)中分析了部分原因,其实还有一个较重要的原因未曾阐 述:即如何用西方人容易理解的“语言”同他们交流,让外国人更容易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这里所说的“语言”,当然不是 指“外语”。

  我近期同不少法国人进行了畅谈和交流,发现一个令我十分吃惊的现象——他们常常会很深地误解中国。试把这些误 解归纳如下:

  中国人说我们没有镇压西藏的抗议喇嘛,他们说镇压了,因为“你们政府从来不说真话”;

  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明明是自发进行的游行和示威,他们说是“受政府操纵的”;

  中国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他们说大部分人比以前差了;

  中国人去非洲做生意,同时也帮助非洲发展,他们说你们去非洲殖民;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了,他们说你们把世界上的石油全用光了;

  中国人住房得到很大改善,他们说你们把世界上的木头全砍完了;

  中国人吃饱了,他们说别人都挨饿了;

  中国人说,我们和平崛起;他们说,你们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还是前人有先见之明,拿破仑早就说了:当中国觉醒之时,世界将为之震颤。其实早在十九世纪,“中国威胁论”就 曾经在欧洲大行其道,但当时主要担心的是所谓“黄祸”,担心中国众多的人口向海外大举移民;而今天他们担心的,则是中 国经济发展对全世界产生的影响。

  我们不能否认这里面有很多意识形态因素,如欧洲人对中国人去非洲心里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也有人加入“反华大合 唱”的目的是想唱衰中国等等(有人就靠唱衰中国吃饭,那是人家的饭碗),但更多的普通民众并不一定是要唱衰中国,他们 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再说,有些人的一些意见也不一定全错。比如有些中国人好大喜功,追求奢华的生活,环保意识差一些; 有些二三十岁的大城市年轻人就会买两百平米的住房,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四五十岁、事业成功的中年人,往往只住一百平米 的房子等等。但是我认为,普通西方人误解中国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听不懂中国人的说话方式。我们的用语常常千篇一律, 生硬单一,套话连篇,令人耳起茧目生斑,想听都听不进去。某日,笔者打开某报,欲读某篇文章,但还没细读内容,映入眼 帘的几个词句已经令人有一种排斥感:我们一定要……高举……坚持……不动摇……不放松……引导……带领广大群众……发 挥积极作用……大力推动……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毛泽东早就写过著名的《反对党八股》,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八股腔” 还是没改掉。

  近年来,我觉得中国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首先对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都在第一时间迅速 向外公布。此外,对外宣传的媒体已经比较注意用词,如中央四台的中国新闻和凤凰卫视的新闻和评论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报喜不报忧”方面近年来也有进步,如这次海外火炬传递的抗议画面也上了央视。但仍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希望 这些变化能与我们经济的发展和大国的自信相匹配。中国人对举办奥运会热情十足,除了对世界显示我们的成功之外,也应该 显示我们的开放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如果我们不能用别人更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报道新闻的话,效果就不会理 想。

  我有时在和西方人辩论辩到生气的时候,也会想“算了,我们不理你们,你们也别理我们好了”。但转念一想,不行 ,今天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必须继续改革继续开放。我们只能努力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看懂我们 。因此,使我们的媒体更有沟通技巧,更善于用普通外国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也算是对外交流方面的一门新功课吧。

  (::发自巴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