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迷雾渐散,救灾更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07:2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权威分析汶川地震灾害五特点

  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表示,此次汶川县地震灾害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强度大,波及面广,破坏力强。此次汶川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除吉林、黑龙江、新疆无震感报告外,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震感。

  二是震中位于地震高发区。有地震记载以来,此次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一次是1933年四川茂县7.5级地震。

  三是灾区建筑抗震能力较弱。震中汶川县羌族人口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羌族房屋结构为石砌墙体或夯土板筑墙体,防震性能差。

  四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人员伤亡情况严重。由于地震发生在下午,学校、医院等单位人员较为集中,学生、教职工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

  五是抗震救灾难度大。震中汶川县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震后道路、通信中断,灾区近日又多阵雨天气,给救灾工作造成很

  大困难。

  专家解释缘何许多地方震感强烈

  中国地震局、中科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表示,这次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我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我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这次地震聚集了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分析,这次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大约每年18次,8级以上大约1至2次。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二七分析说,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作为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汶川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熟悉,5月上旬刚去过汶川地区。他分析,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前不能准确预警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13日对媒体表示,目前四川地震余震起伏还存在,还有可能发生较强余震。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地震目前不可能提前得到准确预警。

  张晓东说,地震的难以预测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第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人类对地下发生的变化,目前只能靠地表的观测进行推测,而这种推测很不唯一。

  第二是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

  第三是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救灾最大难题交通、物资调度、天气

  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交通、救灾物资的调度以及天气等因素是目前四川地震救灾工作中的难点。

  王振耀说,灾区交通现在非常困难。过去每年较大的灾害,全国调的救灾帐篷一般是三四万顶,最多是五六万顶,但这一次仅绵阳一地就提出需要5万顶帐篷。“现在调度、筹措、运输这些救灾物资,并且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里,对我们来说难度也比较大,因为交通不便”。

  罗平飞说,由于地震灾区道路受阻,目前鼓励以捐赠资金为主,并适当接受必要的生活类救灾物资。这些生活类救灾物资包括棉衣、绒衣、棉被、雨衣、雨具、帐篷、毛毯、净水器、手电筒、塑料布等。在全国层

  面,民政部已经协调中国红十字会

  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开展了捐赠接

  收工作。

  新华社记者李亚杰白瀛邹声文杨维汉(综合新华社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