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如是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0:33 新民周刊

  BY 思 郁

  豆瓣上的豆友发了一封邮件给我,要与我讨论博尔赫斯。他的论点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博尔赫斯,尽管我们不断读 他的书,耳闻他的轶事,景仰他伟大的人格,敬佩他渊博的学识,但这些只会让我们距离他越来越远。

  他说的可能是对的,我们没人能理解博尔赫斯,毕竟他不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而且我怀疑,哪怕有一天我们真正理解 了他,也没人告诉我们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换句话说,我们能理解谁呢?同时代人?身边熟悉的人?朋友、家人、爱人之间都 有隔阂生隙的时刻,何况一位素昧平生的人。哲学家用悲悯的口气说,人生而孤独。天地之间,人世之内,我觉得最好不要奢 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更不要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说,我什么都懂你。

  对博尔赫斯来说,理解虽然是一种奢望,但是通过阅读之间的交流,两颗虔敬之心的碰撞,总有一个和谐的音符发出 声音,这就足够了。

  阅读作品是一种与古人最好的交流方式。在新近出版的《博尔赫斯谈诗论艺》中,博尔赫斯谈到了古希腊人并不像现 代人如此迷信书籍,他们宁愿选择述而不作、耳提面命的口传心授。所以那个时代最吃香的是演说家,最流行的是天花乱坠一 般的修辞术。在他们看来,书都是死的,而思想却是活的,如果把思想用语言写在书本上,无疑是一种对思想的束缚。当然现 在看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了,书虽然是死的,但是如果我们阅读它,它就会活过来。博尔赫斯在第一讲中就谈到了这个简单而 有趣的问题:“究竟书的本质是什么呢?书本是实体世界当中的一个实体。书是一套死板符号的组合。一直要等到正确的人来 阅读,书中的文字——或者是文字背后的诗意,因为文字本身也不过是符号而已——这才会获得新生。”这个时刻,是文字显 圣的时刻,沟通了生者与死者,今人与古人,过去和现在,乃至两颗伟大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追问与融合。

  对博尔赫斯有个称呼我觉得非常恰当,我们称他为“作家们的作家”,那些博尔赫斯写下的书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关 于书的书”了。没有比博尔赫斯更像作家的作家,也没有比博尔赫斯写下的书更像是书的了。在博尔赫斯的书中,他总是不停 地提到他阅读过的那些作家,那些作家的书。我们这些喜欢博尔赫斯的人总喜欢说,“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而博尔赫斯 在他的书中总喜欢说,“卡莱尔说过……”。当然,其中的卡莱尔可以置换成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任意作家的名字,知名的,不 知名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不知名的。我们都以引用博尔赫斯的话为荣,而博尔赫斯呢,他引用的,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博尔赫斯仅凭他一个人的阅读,复活了西方博尔赫斯以前所有时代的无名和失落的文学史。而我们通过引用博尔 赫斯,让历史活在了当下,活在了我们阅读与写作的语境中。因此之故,有理由认为,西方的文学史可以划分为“博尔赫斯之 前”和“博尔赫斯之后”。

  在《博尔赫斯谈诗论艺》的最后一讲“诗人的信条”中,博尔赫斯有意识地提到了他自己的作家身份:“我是把自己 当成一位作家的。而身为一位作家对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身份对我而言很简单,就是要忠于我的想象……我会写一些故 事,而我会写下这些东西的原因是我相信这些事情——这不是相不相信历史事件真伪层次而已,而是像有人相信一个梦想或是 理念那样的层次。”这就是说,作家依靠想象创造真实。也许你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这句话:真实是一种存在,还需要想象来 创造么?如果你不能理解这句话,我想你可以想象自己双目失明的感觉,那就是博尔赫斯存在的状态。他用一生的创作证明了 这句格言是个不折不扣的真理。没有哪一位作家能比博尔赫斯更懂得想象的重要性。博尔赫斯曾说,我们写作时,不能写出想 写的东西,而只能写出能写的东西。没有哪位作家比博尔赫斯更理解作家的身份,也没有哪个人能比博尔赫斯更了解自己。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