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景观不是室内设计的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0:52 外滩画报

  B:商业设施对每个航站楼都是挑战。置身于T3,那些商业设施一眼看去,琳琅满目,特别破坏空间。作为建筑设计师,你们对这种情况有办法吗?

  S:这也是建筑师经常困惑的问题。建筑师和商业一直有冲突,在T3,这个矛盾同样存在。香港机场也是如此,运营商希望机场的盈利来源除了航空公司的使用费之外,还能通过增加商业设施,提高非航空盈利。这种要求其实是合理的,但增加的商业设施破坏了建筑空间,已经偏离了福斯特的设计构想。

  但我们也不能说建筑师就是神圣的,想法都是对的。我认为理想的办法是把商业设施规定在一个框架里,在这个框架内可以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在框架外尽量不动。

  B:能实现吗?

  S:到目前为止,我们对T3的商业设施也不是很满意,对很多原本没有的设计元素持否定态度,但我们无法左右。

  我第一次在T3内部看到那些商业设施时,相当反感。那时T3还没有投入运行,建筑内部没有人,很空,建筑、空间和那些怪异的装饰语素之间形成强烈的冲突。最近我又去了T3,随着人的因素加入,这种冲突被冲淡了、稀释了,好像毛病不像最初那么大了。

  商业设施首先要在建筑的控制之下进行,不应该失控。但目前的这些商业设施一看就是过渡性的,不是设计的原貌,也许过两天就换了,构不成主流。

  B:有时候内部设施会和建筑生长在一起,弥补先天不足。

  S:对,可能会弥补。现在T3问题比较大的是国际区的人文景观,那也是建筑师无可奈何的地方。

  B:对T3内部空间设计的批评是一边倒的。不少国际知名机场都拥有知名的室内空间设计。美国丹佛机场在通向候机楼长长的过道两边,展出在现代设计史上非常有名的椅子系列。而T3却在内部弄了浑天仪、九龙壁、江南园林等“特色景观”。这个方案是如何确定的?

  S:室内设计和人文景观是两码事。T3的室内设计(指公共空间,不包括个性空间)都是由建筑师完成的,统一控制风格。T3的天花板、细节、墙面、栏杆的设计都很经典。那些增加的所谓的传统元素,不是设计师的原创,是在我们完成设计后附加的,不应该被称为室内设计。有些专业人士也笼统地把责任归咎于室内设计,其实那不是室内设计的错。

  B:这么说,室内设计是被冤枉了,他们承担了很多骂名。

  S: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我们也一直在抵制这个室内景观方案,到最后也不同意,但是没有奏效。很多事情不是建筑师所能左右的,在有些事情上,建筑师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

  其实业主的出发点也不坏,他们想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但景观的尺度、色彩、风格应该和建筑统一、融合。

  我们原来想做一个空中庭院,以绿化为主,效果比现在的方案更理想,方案都已经做好了,但业主没有接受。也许,几年后,人们的观念变了,会重做室内景观。

  B:据我所知,福斯特曾想请蔡国强在T3做一件巨大的火药爆炸作品,后来没了动静。为什么?

  S:有关艺术品陈设,福斯特和北京院一起邀请了很多艺术家做了一些概念设计,包括徐冰、蔡国强。我们也为这个设计做了很好的建议,但业主没有采纳,最后这件事流产了。业主自己选了艺术家。

  B:福斯特对这些事怎么看?国外建筑师在设计中是很有权威的。

  S:他也反对,建筑师的观点是相似的,但最终还是业主说了算。这和社会普遍的建筑修养有关。可能在发达地区,业主对建筑更敏感一点;而在发展中地区,业主总觉得自己也是艺术家,有权决定,结果适得其反。确实,国内外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很不同,这也造成很多中国建筑并不是百分之百建筑师来完成的,有很多非建筑师因素介入。

  B:所以你曾说过,设计航站楼有很大风险,建筑师要背负一些不是设计本身造成的负面评价。

  S:对,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其实,我们倒不在乎质疑,质疑可能会让更多的人受到建筑熏陶。有时,我们直接面对业主,他们不太能接受我们的观点,但通过公众,他们会容易接受一些。

  B:来说说室内空间设计吧,为真正的室内空间正下名。

  S:T3的室内设计有很多特点。第一,要创造出行的享受。让旅客把坐飞机当成愉快的享受。在T3里很容易辨别目标,空间很高大,给人震撼力,这都是我们设计的初衷。比如一到出发层,你就会被挑高的大屋顶感染,最初设计屋顶挑高达50米,那种尺度感是相当震撼的,后来我们稍微优化了一下,做到40多米。这种空间感受是其他机场没有的。旅客行进的线路是由高往低走,这会让你很自如,很容易发现方向。别看T3那么大,但是你不会觉得特别有压力,特别无助。这就是T3的优势。

  第二,整个空间极度开敞,特别简单,富有逻辑。一般的建筑,出于消防考虑,机电设备都往天花板引,增加很多隔墙,这会造成视觉上的障碍,而T3除了四周的外墙,建筑里没有到顶的隔墙,主空间没有一面墙直接跟屋顶相连,剩下的都是结构柱子。另外,T3所有天花都是南北方向,创造一种方向感,让旅客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T3从红到黄的色彩过渡,来自紫禁城的联想、民间传统文化。一般的航站楼为了体现自身是高科技的产品,都用灰色等中性色彩,比如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英国伦敦的希思罗机场。T3通过这种色彩体现了地域文化特点,它的效果远比几个亭子大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