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下的塑胶巨头去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17:02 南风窗

  本刊记者 石 破 发自河南漯河、遂平

  在“限塑令”到来之前突然解散的亚洲最大塑料袋生产企业华强塑胶,如今有望以新的身份重生,但其前途依然未卜。

  2008年4月18日,在停产3个月后,河南遂平华强塑胶公司更名为“惠强塑业发展有限公司”,重新开工。遂平县中小企业局、公安局、环保局等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工仪式,该县常务副县长赵峰为开工仪式剪彩。

  “它是华强公司的总经理王红兵领着几个人干的,”遂平县中小企业局局长徐俊彦说,“现在只开工了一部分……县政府支持它重新开工。”

  华强为什么来河南

  华强公司原为龙门华强塑胶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凤岗村。华强老板陈殿成当知青时曾在此下乡,希望以投资建厂来回报当地百姓。

  1991年1月5日,龙门华强建成投产,后成为惠州市民营企业100强之一。然而,塑料制品企业是耗能大户,龙门华强的发展受到了当地供电因素限制。陈殿成便于1995年来到河南,在遂平县开办新厂,扩大生产。

  与地处偏远的龙门县麻榨镇相比,遂平的各项优势都很明显:这里处于我国南北交界处,交通发达,进货和发货都很方便;与遂平相邻的西平县,是全国最大的塑料产品集散地;塑料制品是劳动力密集行业,遂平的劳动力多且便宜;遂平县政府给予华强多项优惠政策,如供电只收每度2毛钱的成本价。

  华强在遂平发展得很快。1998年,遂平华强用3年多的纯利润,在漯河又建了一个华强。漯河华强的员工人数、机台数、产品产量、产值均比遂平华强高一倍,但它只是一个生产基地,由遂平华强控股经营,本身无采购和销售权。

  2004年,陈殿成将龙门华强整体搬迁到漯河,龙门县政府和麻榨镇政府苦留不住。龙门县统计局2005年初的一份文件称:由于华强撤离了这个近70%企业都在亏损的工业小县,使全县工业总产值直接减小了5600万元。

  谁也想不到,四五年之后,苦苦挽留陈殿成“不要离去”的主角,变成了河南省遂平县和漯河市的地方政府。

  亚洲最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

  与遂平县政府为华强一路开绿灯不同,华强在漯河市的投资过程,充满了荒诞色彩。

  1998年5月,遂平华强派人与漯河电厂洽商,希望利用漯河电厂的优势,再搞一个全国最大的塑料袋厂。陈殿成表示,用电是塑胶行业的主要成本,如果电的成本降下来,华强每年可增加利润2000万元。

  但漯河电厂却提议:把华强挂靠在电厂名下,双方合搞一个公司,由电厂供电。于是,华强撇开电厂,直接与漯河市政府洽谈。漯河市委书记程三昌、市长刘法民对引进华强热情高涨,在两人主导下,漯河市政府迅速与华强公司达成“投资办厂协议书”,其中规定:2001年底,如华强能完成政府规定的产值、纳税、用工、用电等项指标,政府将电厂所有权无偿交与华强。

  漯河华强开工建设于1998年7月,时值新《土地法》尚未出台,国家已冻结土地审批。当地村民对华强占地表示抗议。程三昌多次带人去工地视察,摆平了华强与村民的矛盾。

  上述“投资办厂协议书”还规定了漯河华强可享受的一系列免税政策:从投产经营之日起,市政府将华强第1年至第10年的所得税全额当年退还华强,第11至第15年的所得税,减半返还乙方;漯河市政府免征华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建设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厂房建设税、工商管理费、劳动管理费、环保认证费、环境监测费、消防认证费。

  这些条件之优厚自不待说。但在中国,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政治”。当初引进华强公司的漯河市两名主要领导,市长刘法民因患肝硬化1998年9月离世。市委书记程三昌1999年离任漯河,2001年携巨款与情人潜逃新西兰。就在这一年,漯河华强准备按协议接管电厂,但电厂领导组织职工去市政府请愿,并向朱镕基总理及全国总工会发公开信,指责漯河市政府借企业转制名义,欲将其白白送与私营企业,造成近亿元国有资产流失。

  面对强大压力,市政府决定退缩。但陈殿成公开表示:“当初把厂子建在漯河,就是因为漯河有个电厂。按照协议,我公司要坚决接收电厂,如果市政府做不到,我们只有撤离漯河去别处发展。”漯河华强全厂停机两小时,抗议市政府违约;员工包租大巴赴省政府状告漯河市政府。华强高层向职工承诺:如果我们与市政府的官司打赢了,全员涨薪8%,厂区也打出了“年底接收电厂,提高工人工资”等标语。

  官司的最终结局,是省高法判决漯河市政府向华强赔偿3800万元,相当于漯河全体市民每人拿出15.2元赔给了华强。

  原协议中“华强上缴所得税全额返还”等条款,因被认定违反国家税法,亦未能执行。至于华强与当地村民的土地纠纷等官司,直到现在还在打着。

  当然,此后遂平、漯河两地政府还是各尽所能,给了华强不少优惠政策。两家公司组成的河南华强飞速发展。遂平华强盘活了整个遂平县的经济,其纳税额占了全县税收的60%。漯河华强2001年的销售、利税收入均为全市第3名,仅次于双汇集团和漯河卷烟厂。此后,华强每年都是漯河市纳税前3名。驻马店和漯河市政府分别对华强给予了现金、轿车等奖励。

  到2006年,河南华强拥有2500多台吹膜机,职工2万多人,生产几百个品种的塑料制品,但最能赚钱的是19~30厘米宽的超薄单色塑料袋。遂平、漯河华强塑胶制品公司成立之初,都同时成立了华强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华强的生产原料,80%以上都来自该公司回收的废旧塑料。除了在本地回收废旧塑料外,公司调度部还安排货运公司的车辆,按华强指定的线路配货,到目的地后,再将当地回收的废旧塑料拉回厂里。

  由于食品袋须使用新料制作,因此华强不产食品袋,产品外包装上印有“非食品袋,请勿直接盛装食品”字样。

  全盛时期,华强在全国有500个代理商,这些代理商70%都是西平人。在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干旱地区,超薄塑料袋消费量巨大。餐饮行业因缺水、嫌麻烦等原因不愿洗碗,普遍使用塑料袋套碗,华强的产品大受欢迎。兰州市每月消费超薄塑料袋3万件(每件18公斤),其中华强产品占60%。西安市每月消费超薄塑料袋4万件,华强产品占50%,余者被福建、东北、浙江及当地70余家小塑料袋厂(40%是西平人在西安开办的作坊式企业)瓜分。

  2007年6月,西安市政府下令“禁白”,禁止所有餐馆使用塑料袋套碗。于是,很多小餐馆转而使用从都江堰等地发来的“食品级塑料袋”来套碗,对华强的市场造成冲击。但不久后西安出现许多假冒的“食品级塑料袋”,政府“禁白”也不了了之,华强产品重新兴旺于西安。在全国的塑料袋市场,华强产品也占据了40%~60%的份额(这个数字为估算,因为该行业有很多家庭式作坊,其生产与销售情况无法统计)。按照华强在网上的介绍,该公司各类塑料袋产品的年生产能力总和达30万吨,公司年营业额20亿元,“无论在中国还是亚洲,华强都是当今塑料行业中无人能及的超大规模企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