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震中映秀镇受伤民众:拯救生命的接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22:29 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汶川5月16日电 题:拯救生命的接力——救助震中映秀镇受伤群众纪实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黄书波、朱映涛

  16日13时10分,随着一架搭载3名伤员的军用直升机紧急升空,在“5·12”地震中被收治的200多名映秀镇重伤员全部运出。

  这是中国救灾史上的奇迹。在道路中断、天候不利的恶劣环境下,来自全国各地、全军各大单位的数千军民,在短短4天之内,展开一次拯救生命的接力。

  在崇山峻岭间打开“生命通道”

  海拔1000多米的映秀镇,位于213国道要地,具有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典型地貌特征——山高沟深,道路崎岖难行。

  12日14时28分之后的短短几分钟,永远改变了这个美丽小镇的面貌。

  在这场7.8级的罕见地震中,这里不幸成为震中。房屋悉数被毁,不足万人的小镇,有数千人被埋。而那些侥幸逃脱的生存者中,大多伤痕累累。

  生命在呼唤!桥梁被毁、隧道堵塞、道路中断,唯一的希望在空中。

  14日8时52分,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穿透山谷中的薄雾,震动着人们的耳膜……在映秀中学前广场上守候了一夜的数百名群众站了起来,一些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向着飞机飞来的方向努力抬起了头——生命的救星,4架军用直升机正缓缓而来。

  第一个驾机降落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的家就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就和家人失去联系。可是,地震后不到两小时,这位有着5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羌族特级飞行员,就和战友们紧急飞往灾区救援。

  “灾民视我们为生命救星,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失望。”他说,12日他和战友就试图驾机进入,由于天降暴雨,每次都被迫返航。

  14日,天气好转,余志荣就驾驶着战机紧急起航。穿云破雾,他们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食品、药品、帐篷、救援人员……通过这条生命通道源源不断地运了进来;被砸伤、压伤、烧伤的各类伤员迅速运了出去。

  从14日到16日,余志荣和他的战友在映秀镇这个从来没有直升机降落的地方起降了100多个架次,运送伤员200多人、物资3000多吨,开创了中国陆军航空兵这个年轻兵种的新奇迹。

  全中国的力量在这里汇聚

  成都军区、济南军区、空军、武警、上海地震救援队、山东消防部队、广东省人民医院……川西深山中的映秀小镇,汇聚着来自全中国的力量。

  从都江堰到映秀,虽然只有短短的48公里,平时开车也许用不了1个小时,但对于震后徒步开进的救援者来说,却是一次超越生死的“远征”。

  俗话说,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但“铁军”高炮团团长杨恩红却说:“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我们不得不选择最艰险的路段,徒步开进,因为我们是在与死神赛跑。”

  下面是滔滔奔涌的岷江水,上面是摇摇欲坠的峭壁石,脚下是泥泞的砂石和雨水冲刷下来的淤泥……铁军的官兵紧贴着峭壁,鱼贯而行。虽然双手紧紧地扣住石块、树根等一切能抓住的东西,但30多公斤重背囊却使劲地把他们往外拽。

  泥石流和余震总是不约而至。拉开队形,快速通过……官兵们一次次化险为夷。只是,许多人的鞋,被粘在了淤泥中。

  意志,能够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第三军医大学徒步跋涉而来的医务人员中,有一半左右的娘子军。这些平时生活在大城市的20岁出头的女孩,平时走一站地,都喊腰疼,然而她们却奇迹般地背着药品和被囊走了进来。

  人员越来越多,物资越来越多,救援的力量在这里不断汇聚。

  拥有多次海外地震救援经验的中国地震局国际地震救援队在都江堰开展救援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映秀。他们带来了救生犬、电磁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等世界先进的救援工具,一进入灾区就大显身手,从废墟中成功地救出10多名幸存者。

  面对连绵的废墟、粉碎性倒塌的建筑群,救援队领队周敏感慨:“与我们参加的伊朗地震、巴基斯坦地震救援相比,这一次的救援难度是最大的,组织指挥是最出色的,救援的效益也是最明显的。”

  守护生命,守护希望

  11岁的张春梅、20岁的宋艳梅、40岁的王培兴……当一名又一名幸存者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时,他们心中充盈的不仅是劫后余生的惊喜,还有对党、政府和人民子弟兵的深深感激。

  5月15日10时40分,当在被废墟掩埋3天后的张春梅被上海地震救援队成功救出时,现场数百名等待自己孩子下落的家长呼唤起来——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守护生命,就是守护希望;拯救孩子,就是拯救未来。

  从都江堰到映秀,从德阳到北川,各地震灾区都将学校里孩子作为抢救的重点,优先安排力量和装备,全力以赴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在有上百名孩子被埋的映秀小学,救援工作24小时不间断进行着。专业地震救援队、武警官兵、军地医护人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在现场组织指挥的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自进入灾区以来,几乎没合过眼。

  “抢伤员、救活人”,成为映秀震中救灾行动的首要任务;“守护生命、拯救生命”,成为参加救援的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多的孩子被从死神手中抢夺了回来。大多数孩子都失去知觉、不能言语。在地震中与父母失去联系的张春梅获救后说的话,也许代表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听到叔叔们在外面救援的声音,我就有了勇气。我不但要活下来,还要好好地活着。”

  天气的影响,使得运送重伤员的直升机架次一度减少,而聚集在映秀的重伤员却越来越多。参加救援的医务工作者心急如焚——这些躺在露天的重伤员,身体极度虚弱,留给他们的时间非常有限。

  “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员在我们眼前死去!”从广东赶来的医生王小丹说。她和同事们将自己千辛万苦背进来的被子盖到了伤员的身上,把自己一天仅有的一瓶矿泉水悄悄地放到病员的身边。

  15日19时40分,44岁的小学老师董小红被救。而就在5分钟前,当日运送伤员的最后一架直升机已经飞去。暮霭重重,群山耸立,直升机再飞进来已无可能。

  董小红已经昏迷,被压断的腿已经腐烂。在一边救治的医生王小丹急得流出了眼泪:“救出来不容易,活下去更难。”凡是能用的急救手段都用上了,王小丹还是不放心,一整夜蹲守在董小红身边。董小红终于睁开了眼睛,而王小丹全身已完全被露水湿透……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