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30余载从未间断的地震监测记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14:16 新华网

  5月12日15点,北京延庆五里营监测站水温发生了异常变化,从平常的34.35℃,升到了34.45℃。而平常,这一温度是常年不变的……

  王彤辉,男,32岁,房山地震监测台最年轻的工作人员。具有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历的他,已在这个台站工作了8年。房山地震监测台的台长张红旗说,王彤辉是这个地震监测台的接班人。

  以下是王彤辉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与网友在互联网上的对话——

  网友:“汶川地震了,北京会不会震?”

  王彤辉:“从目前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北京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网友:“汶川这么大的地震都没有预报出来,我们怎么相信你们呢?”

  王彤辉:“我认为,你们只能相信那些始终工作在抗震减灾一线的专业工作人员。否则,你们能相信谁呢,难道相信那些流言蜚语吗?!”

  网友:“据报道,汶川地震前,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了大规模的蟾蜍迁徙:数十万只大小蟾蜍浩浩荡荡地在一制药厂附近的公路上行走。这个现象不说明问题吗?”

  王彤辉:“动物异常,是预测地震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我们有精密的仪器监测,准确的数据,需要更为科学的判断。任何政府和地震监测机构都不能单纯以大规模的蟾蜍迁徙作为地震预测的判断依据。如果这样,就太不负责任了。”

  网友:“说了半天,我认为你们的工作毫无意义,不如把地震局解散了,干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王彤辉:“你这样说,我很难过。实话说,准确地预报地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它像医学上的癌症一样,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找到了能在地震发生前准确预报的方式方法。但是,我们相信,在中国几代地震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个难题终究会被破解。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测地震!”

  ……

  地震灾害是一种小概率大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面广等特点。北京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是首都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日益加快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也对城市的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全世界,准确地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仍然是一个难题,然而在北京,有一支常年工作却不为人知的队伍,他们实行着半军事化管理,一年365天日夜观测着大地内部的细微变化,他们的任务就是监测地震。从地震队伍组建以来,他们就被喻为“大地的哨兵”。

  18年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曾经采访过这些工作平淡枯燥,但又肩负保障广大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重任的“大地哨兵”。如今,18年过去了,他们又是怎样工作的?又面临那些困难与问题?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次走访了北京市地震局直属的两个最基层的地震台站——延庆、房山台站。

  周恩来的嘱托

  北京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国江在车行的一路颠簸中向本刊记者介绍情况,北京市地震局前兆台网的任务就是为地震预测收集前兆数据,这些台站的监测资料对于分析地下构造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第一手的监测资料,就谈不上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如果没有连续、完整、真实的监测资料,分析与预测也不可能准确。

  前兆台网的这些地震台站主要分布在各郊区县,北京市地震局直属台站有7个,共有工作人员40多人,无人值守台站40余个。此外,各区县又有它们自属的地震台、点,这些区县自属的地震台、点,多由十多年前的群众监测点(简称“群测点”)发展而成。其数量占整体前兆台网的1/3,不过使用的监测手段已与以前有所不同,大多数都是规范的电子仪器。另外,北京地区建有较系统的宏观观测网。其中,包括以观测动物习性异常为主的65个测点和以观测井水变异为主的18个测点。

  前兆监测主要分为三大学科,分别为形变监测、电磁监测、流体监测。李国江说,今天要去的延庆台,三个学科的监测方法都齐全,而且这个台监测形变的山洞是北京最好的一个山洞。另一个要去的房山台则主要以监测地壳形变为主。

  近年来,北京地震预测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监测技术上广泛使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输技术。比如无人监守台,其监测到的数据由网络实时传送到位于北京市地震局的监测预报中心。这个中心利用地震系统专用软件,及时完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依据2006年9月公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防震减灾发展规划》,北京地区的地震监控能力达到了ML1.0~1.5级,定位精度小于3公里,大震速报时间在5~10分钟以内。

  李国江说,北京市前兆监测台工作人员有40多人。学历层次,从高中学历到本科都有,但四分之一强的人员是老中专,这些人依然是当前台站里的骨干。

  北京市地震局的前身是北京市地震工作队,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倡导下建立的。1966年邢台地震期间,周恩来总理前后三次亲临现场,领导抗震救灾。当年的4月1日,地震考察队员与当地群众坐在麦地里听周总理讲话。周总理勉励科技人员说:“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工作。”1970年,北京市地震工作队正式成立。

  “地震工作者天天记录数字,天天看数字”,李国江说,“我们惟一希望的是看出东西,在地震之前能提出一些预测意见。”地震工作者平时的工作需要耐心与责任心,地震是小概率大破坏的事件,平凡与淡定应该是工作的主流。

  清晰记录了这次地震的波形

  5月14日中午11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车到达了延庆县城。但延庆地震台并未设在县城内,为避免县城生产生活的干扰,台站设在了县城以西的荒郊野外。

  延庆地震台赵秀珍台长已经在地震监测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她说,延庆地震台始建于1969年,是集测震、形变、流体和电磁于一体的综合性台站,由张庄、西拨子和五里营三个子台站构成,台部设在张庄台,其余两个台站为无人值守台。

  54岁的赵秀珍从前一日的早8点开始值24小时的班,她说,现在地震台都是电子仪器在自动监控,夜晚0时以后,如果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就可以休息了。

  赵秀珍带着记者来到了五里营地震台。这是一个无人值守台,五里营台监测手段有气氡仪、气氦仪、气汞仪、水位仪、水温仪。事实上五里营台监测手段基本上是流体监测,监测基础就是五里营台的一口热水井。

  但5月12日15点监测站水温发生了异常变化,从平常的34.35℃,升到了34.45℃。而平常,这一温度是常年不变的。“这可以确定是同震效应”,李国江说。

  两位工作人员驾车带路,我们在绿树繁山之中穿行。李国江说,这条水泥路是北京市地震局特意为西拨子地震台修建的。但是一旦下起雪来,即使有车也上不来。工作人员只能徒步攀登上去。

  车子停了下来,在半山处出现了一幢白色的小房子。本刊记者走进去,一下子闻到了山洞的气息,这是一股潮湿阴冷的味道,然而,室内地面上铺着粉红色的磁砖,房屋的装修也同一般的办公室毫无差别。地震台的工作人员先后打开了两道门,记者终于看见了狭长的两米多高的监测山洞。

  事实上还要再经过五道门,才能到达山洞最深处摆放形变测量仪的地点所在。山洞全长96米,最深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9.6℃,年温差只有1%。工作人员说,如果夏天到山洞最深处检修设备,会觉得冷得受不了。根据资料显示,这是全国观测条件最好的定点地壳形变观测山洞之一。

  在另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记录仪器,在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山洞形变仪器SS-Y型伸缩仪出现了剧烈的摆幅。“仪器清晰记录了这次地震的波形。”李国江说。

  1968年建台以来,延庆地震台地震监测方法与仪器经历了多次变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台站的数据处理与传送实现了计算机化与网络化,“首都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实施后,仪器设备全面升级换代。自FSQ仪器投入监测以来,该台站在1989年大同6.1级、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均出现短期异常显示。连续、可靠的监测数据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