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约旦前外交大臣称阿拉伯人应学习中国人耐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15:40 青年参考
::文萨拉·蒙克斯::编译林朝晖 曾于1991年~1993年担任约旦外交大臣、现在香港浸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卡迈勒·阿布·贾比尔教授说,他 长期以来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中国“站起来了”,阿拉伯世界却仍“趴在地上”。这位前中东谈判代表认为,自己是一个对西 方和阿拉伯世界的“善意批评者”。 75岁的阿布·贾比尔教授是约旦中东问题研究学会的负责人,刚刚在浸会大学就中东文化、政治和历史讲授了两个 学期的课程。他说:“当中国站立着平等地与世界其他地区对话时,阿拉伯世界却屈辱地趴在地上。现在,在一些领导人的邀 请下,那些在二战后离开了阿拉伯地区的殖民主义的西方军队,似乎又重新回到这里,在这里建立基地。” 他说,至少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东西方就一直在争夺中东的“土地、资源和灵魂”。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和希腊 人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此后,在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中,以及现代社会对石油的争夺中,冲突一直没有停止。阿 布·贾比尔教授说:“阿拉伯人一直在西方列强的直接虎视之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区别。中国因为相隔遥远而免受灾祸。” 他说,中国可以修建长城来保护自己免受外敌的侵犯,而“阿拉伯人根本不可能将自己与世隔绝”,与外界隔绝使中 国有机会保持统一的文化和语言,而阿拉伯人却做不到这一点。“阿拉伯世界被分裂成22个民族、22个政权。每一个政权 考虑的只是它们自己,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关系、自己对未来的梦想和战略。” 他说:“当中国用一个声音说话,一起朝着未来目标前进时,阿拉伯人则似乎处于一种毫无方向可言、混乱的、从传 统到现代的可怕的变迁之中。”他说,中国和阿拉伯世界都拥有十分古老而灿烂的文明。“这是5000年~8000年的持 续文明,因此很难发生改变。西方为它们自己的变革能力感到骄傲,但西方国家历史短暂。我的意思是说,美国就像刚诞生一 分钟似的。” 阿布·贾比尔教授说,他发现他的香港学生能够识别对错,不是因为某种信仰体系,而是因为他们“内在的理性”。 而那些一神论的信仰者则是根据“神告诉我”这样做来行动。 他说,一个由内省引导的社会较容易接受变革,因为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也会发生变化。 阿布·贾比尔教授说,阿拉伯人应该学习中国人的耐心,中国人“接纳”了许多入侵者,并以一种适宜的步伐吸收新 观念。他说:“阿拉伯人发现这样做很难。我们想马上做一件事,不想慢慢来。” 他注意到西方的快餐连锁店是如何在中国被接受,并成为中国现代潮流的一部分的,这些连锁店现在也提供中国餐饮 。他还发现中国人对保持和维护来自其殖民史的外国元素,如香港的英文街道名称等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在阿拉伯世界 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 他说:“当我在安曼时,我们取消了所有外国街道名称,因为我们只允许阿拉伯和穆斯林传统的存在。” 虽然存在各种差异,但在与西方的既爱又恨的关系方面,中国和阿拉伯却有共同之外。阿布·贾比尔教授说:“这就 像与一头大象生活在一起一样。如果大象走偏了路,它会把你踩扁。西方尤其是美国就是一头大象。” 他说:“中国与阿拉伯不存在殖民史。因此阿拉伯世界把中国看成是一个能给国际事务带来某种平衡的大国。” (::香港《南华早报》网络版原题《自信的大陆为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树立了榜样》)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