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担心尸体掩埋工作装备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公共环境卫生需警惕

  除了灾民安置点,灾区整体大环境卫生也面临急需解决问题。

  其中,尸体如何处理和科学掩埋是灾区当前最重要影响公共卫生的话题。目前,灾区尸体掩埋分为两类,其中对学校、工厂等公共设施内的尸体由部队统一挖掘和掩埋。专家勘查认为,这类掩埋操作基本规范。

  但分散在各村镇的遇难者尸体掩埋不够规范。普遍问题是挖掘深度不够,未严格按规定消毒,特别是上层掩埋土层不足,有的已经出现异味。

  “如果有野生动物包括流浪狗在周围活动,存在极大的传染病隐患。”上述专家表示。

  同时,专家们还担心官兵或其他工作人员对遇难者尸体挖掘和处理时,装备不够。如没有个人防护设备、拾检设备等。

  除此外,专家组的担忧还有遗留在灾区废墟上的食物正在成为防疫的危险因素。

  如专家组在汉旺街道见到多处被遗留的食品已经腐败发臭、生蝇。而没有坍塌的原居室中冰箱断电后,里面食物也变质腐败。

  疫情监测体系急需重建

  相比上述急需消除的疾病隐患,灾区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也还有漏洞。

  由于灾害严重,很多乡镇、村的疾控监测体系都破坏了。这意味着防疫信息的监测和传递途径“断裂”。

  “很多山区救援出来的灾民,以前长期在山里,是否打过相应疫苗?”上述专家担心,一些医疗救治点接诊病例没有完整的记录,不清楚如何报告传染病,外援医疗人员较多,不清楚报告途径。目前,原有的传染病报告系统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了。专家感到,这样容易漏掉一些传染病的及时报告。

  本报记者在绵竹体育场安置点医疗站的登记记录中看到,前两天还有病状登记显示,“今天由于人太多,登记本不够用了,就没有登记症状。”医疗站医务人员表示。

  据专家组调查,目前绵竹市主要病人仍然以外伤为主,但是已经出现了如下传染病,如水痘、甲肝、腹泻、手足口病等。“虽然病例不多但是这些病种在大灾后必然会出现的疾病,要提前作好防治准备。”国家CDC专家、此次应急二队队长倪方表示。

  “尽管是绵竹的状况,但部分情况对灾区而言具有普遍性。”倪方说。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CDC专家组提交给绵竹市政府和卫生部的“紧急报告”中提出了相应建议。

  针对大部分安置点无厕所,建议就近修建有顶的临时厕所,方法为挖深坑,建蹲点,每天定时用漂白粉消毒。

  鉴于目前灾民居住点过于集中,且人员密度较大,不利于疾病控制和安全管理,建议尽快对灾民安置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降低人员密度,并尽快建立供水及排污等基础公共设施。

  同时,民间捐赠的旧衣服应该就地存放,消毒后发给灾民,以防疾病传播。

  鉴于目前尸体接近高度腐烂期,应尽快向现场尸体处理人员提供防护用具。也要尽快提出尸体掩埋的技术方案和标准,供现场各有关部门安全有效的处理尸体。

  相比上述细致措施,专家组强调要尽快恢复和完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先让各安置点各个系统和地方来参与的医疗救助站和药品发放站,密切观测和记录可疑病例。”尚琪表示,尽管全系统的监测体系一时难以完善,但这种临时措施需要跟进。记者 王世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