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记者:含泪记录灾难撤离如同背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04: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直面灾难 记者感悟

  一小时从平原到高原

  经过多番联系,5月16日我从绵阳赶赴成都太平寺机场,登上军用运输机直击空军向北川、平武空投救灾物资。

  和我们平日乘坐的民航客机不同,运输机、特别是军用运输机,并不追求乘员的舒适。巨大的发动机噪音让人必须“吼着”说话,而缺乏空气加压装置则让人倍感高原缺氧反应,相当于在一个小时之内从平原升到青藏高原,又由青藏高原降到平原。特别是起飞后5分钟内就从平地急速上升到3000多米,剧烈变化的气压让人两耳倍觉不适,连签字笔笔尖不停地向下滴墨水。

  缺氧反应只会让人头疼和呼吸困难,但几千米的高空打开舱门,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大风卷出舱外,那就真的是“魂飞九天”了。尽管系上了安全绳,但真正开舱空投物资的那几分钟,记者还是觉得站立不稳,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机舱口!政文中心副主任刘海健

  亲历“北川大撤离”

  初入北川的人也不难发现,整个县城被一条河分两半,每一半都靠着一座高耸的大山。这次地震之所以严重,实际是两边的大山大面积滑坡,山体的力量几乎把城市推到河边。

  就在记者从山体滑坡的一半跨过被地震几乎掩埋的河道向另一半走的时候,突然看见远方身穿黄色衣服的消防救护队伍集体向外移动,当身后的人也在奔跑的时候,记者才听说,前面被地震掩埋的河道的水位逐渐增高,有决堤的危险。这时,记者才随着人流奔向另外一个铁索桥,铁索桥已经扭曲变形了,有的地方的护栏已经脱落,众多的人同时跑上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

  安全通过铁索桥才看清,是军人在指挥人们有序地撤离。在跑的当中,看见一堆放置路边的矿泉水,半天没有喝水的记者顺手拿起一瓶水。这就是记者到达绵阳第二天所经历的“北川大撤退”。 政文中心副主任何有贵

  含着眼泪记录灾难

  “跑不动了,如果要留下就留下吧!”5月17日下午3时30分许,北川大撤退,从县城最远处向半山腰的前线指挥部狂奔时,忍不住会这样想。然后看到身边一位士兵正抱着一个孩子,非常感动。

  患难见真情。从北川撤退,几乎是战士们赶着往前跑。停下来拍照,身边的大兵正抱着个孩子,远处的女兵也扶着老人。在绵阳、北川、青川,无论何时,总能看到无数的战士、志愿者、医护人员冒着山崩洪水的危险在向前冲。还有那孩子们总是站在路边,摇着旗举着牌子说谢谢叔叔,叔叔保重。塞过去的食物,战士们却推了又推。

  不能不把这一切记录下来,这是记者的责任。灾区群众的苦难时刻都使我眼中含着泪水。但不能哭,我的责任是记录下这一切,将灾区的困难、灾区群众的需要传达出去。当青川县堰塞湖上的村民央求记者一定将这里的情况反映出去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点头,用笔将这一切写给大家。 北部记者站首席记者欧阳晨(前)

  饿肚步行40多公里

  地震造成路桥大量垮塌,车辆难通,为尽快到达震中,5月14日下午,我们同事4人开始从都江堰市区步行前往汶川。一路落石不断,走得人身心俱疲。下午3时出发,一直到晚上9时30分,才走到达阿坝州电解铝厂,而从铝厂步行到达汶川县城至少还需要两天时间。

  这一夜应该会让我终身难忘:走了40多公里路,都没有东西吃,肚子在造反,翻江倒海,不时的余震,让周围山崩不断,哗哗啦啦的声音,非常恐怖。

  为防飞石伤人,我挤进了一辆充满汗臭味道的大巴,虽然味道难闻,但总比躺在地上被飞石砸到强。已很虽然劳累,在大巴里,却根本没有睡着的可能,已在余震中度过了两天的人们,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死命往外冲。

  终于等到天亮,清晨5时30分,我们又踏上了前往映秀的路,同路人见我们没有吃喝的东西,送了我们一瓶啤酒。大家分喝了几口,剩下的分装在矿泉水瓶里,带着“液体面包”的能量,我们踏上了3个多小时的攀爬之路。摄影部记者杜江 政文中心记者周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