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日记:当祖国召唤的时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5:55 兰州晨报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

  5月18日 星期日 晴

  好可怕的地震,全国十几个省份都有震感。特别是家乡四川受灾最严重。临时接受救灾任务也没有来得及给家里打电话,不清楚家人的情况,很担心。第一次来到救灾前线,这里的受灾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到处是残垣断壁。山路也总是不同,前面的工兵开了路,我们才能继续前进。走走停停的,对家里人的思念更加强烈了。这里离家乡广元不到100公里,两个小时就能到家,可是我的战场在这里。救灾时,一个老乡对我说:“小伙子,我很佩服你,这里离你的家乡不到100公里,你却能投入到我们这儿的抢险中”,他不知道,我早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了啊! (士官 田龙)

  5月18日 星期日 晴

  早上七点钟就出发了,透过车窗看外面的世界。高低起伏的山脉,绿意盎然的树木。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唯有不时看见倒塌的房子,让心里一阵一阵的悸动。下车之后,我们就沿着小路开始步行,随后又是一整天的辛苦。记得刚当兵的时候,父亲告诉我,到了部队要好好干,锻炼自己。《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说过,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自己现在这样应该算是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吧!  (士官 田龙)

  5月1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有件事很是让我感动,碧口镇年逾七旬的老人王凤珍,家里4间房子全部倒塌,儿女均在外地打工,因通信中断一时联系不上。见解放军前来救援,她没有让我们搬粮食,而是请求我们把装有现金和手饰的小布袋从废墟里挖出来。九班长王养玉听了老人的话,二话没说,第一个进到危房中,班里其他四名战士积极协助,大家一起用双手在瓦砾中刨找,整整往下刨了一米多深才将老人的小布袋找到。看到有的战士手蹭掉了皮、磨出了血,老人热泪盈眶,连声说:“兵娃娃们,太谢谢你们了……”二班长说:“看见您,就好像看见我远方的父母一样,怎么能不帮忙呢!”  (副指导员 张旭昌)

  5月1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已经是参加救灾的第四天了,昨天夜里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余震。好在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上午我们不像前几天一样从危房中抢运物资,而是从倒塌的房屋废墟中抢救物资。工程量明显比以前大了很多。进展很慢也很辛苦,为了给一位乡亲找到压在房屋废墟中床下的户口本,我两手都磨出了血。下午,我们打扫碧口镇道路两旁的垃圾。镇上有很多老乡,对我们都很热情。送来了矿泉水和饮料,但是我们有纪律,不该拿的我们一点都不会拿。(列兵 柯承业)

  5月19日 星期一 晴

  作为一名新兵,能够参加此次的抢险救灾,我颇为振奋,但又有些紧张。连续几天早出晚归的情况下,干部骨干仍然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救灾现场,党员、骨干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遇到危险挺身而出,时时关心着我们这些新战士的安全。虽然说大多数时候,我们新兵只能收拾残局,可是就是在党员、骨干和我们这种有点“不平等”的分工下,我们已经成功地救助了400多户人家,相信明天会更好。 (列兵 余志华)

  5月19日 星期天 晴

  今天好辛苦啊!足足走了三四十公里山路,真的难以承受。乡亲们的生活都十分困难,一位老大爷的子女都在外打工。一个人从地震中逃出来,身无分文,东吃一顿,西凑一顿,大爷消瘦的脸颊和黑黑的眼眶让我格外难受。我当时就把自己仅有的70多块钱硬塞到了老乡手里,却忘记了自己连给家里打电话的钱都没有了。晚上回到连队已经八点多了,帐篷里竟然有了无线电话,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士官 刘汝超)

  5月1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最近几天最辛苦的一天。帮助老乡搬了几千斤的粮食,还打扫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卫生。晚上八点回到营区的时候,全身又酸又痛。于是就跟连长建议洗澡。八点半的时候,我们就整队出发了。大家拿着洗漱用品,喊着番号,高高兴兴地到河里洗澡。河水很清凉,我们在里面打水仗,我还给大家表演了几个漂亮的仰泳动作。大家都说我动作很帅呢! (上等兵 刘备)

  5月1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早上起床,我们在集合的地方集体默哀了三分钟。听连长说,后面三天被定为全国哀悼日了。为了能够让灾区的人民好一点,再辛苦一点也值得了。中午,我们每人吃了一包方便面,虽然没吃饱,但是心里却很充实。这可能是我长这么大干的最有意义的事了。晚上回营房的时候,我们给老乡集体唱了一曲《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老乡们听着听着都流下了眼泪。我也险些就哭了。 (上等兵 刘备)

  5月20日 星期二 晴

  抗震救灾的这段日子,使我受益匪浅。什么叫做无私奉献?什么叫做大爱胸怀?什么叫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灾难无情人有情,是啊,作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我感到无比光荣。时间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消融不了我们团结向上的心灵,灾难冲垮了家园,但只会让我们越挫越勇,更加一往无前。在挨家挨户的救援中每一个人都是一首壮丽的凯歌,战友们高唱着真诚,谱写着感动,用无私的情怀串起感动的浪潮。一根木桩两个人抬,一个馒头两个人吃,一口清水两个人喝。在课堂上,我们感受不到这种情怀。 (列兵 曹晟)

  本报特派记者 朱静渊 特约记者 周长江 路波波 整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