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之道:如果,每个灾区都有一台摄像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12:17 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实习生 贾思玉 陈倩儿 吴冰清

  5月18日下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前,包军昊正在看前一天凌晨李长春视察央视新闻中心的新闻。李长春视察央视的时候,包军昊就站在他身后,领导的指示听到了,但新闻还是要看一遍。

  当晚,《新闻联播》增加固定板块“抗震救灾英雄谱”。同时,与直播初期信息奔涌、话题不断的状态相比,央视直播的面貌也越来越整齐划一。

  5月19日14:28,举国哀悼日把央视的直播推向高潮。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南京、广州、济南、武汉……不同的背景,同样缓缓下降的国旗。各省市电视台播放着同样的画面,所有镜头扫过的人,表情肃穆,举止庄重,哀恸而真挚,电视里的汽笛呜鸣跟窗外的消防警报响成一片。

  这是同一个中国,不久之前,黑砖窑的冷酷让人汗毛倒竖;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的出国游游客让人侧目……在灾难面前,所有的人学会了得体。

  5月19日14:28,中国只有一个表情,只有一个电视频道。

  突发事件

  周荃(化名)会永远记住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她正在编的那条关于CPI最新排行的新闻,就像复印机的按钮被按下,一道白光闪过,所有的信息便留在白纸上。央视新闻中心5月12日下午,值班编辑周荃记住了当天电视上播出的若干条毫不相干的新闻:奥数教育反思、央行准备金率上调、印度聋哑女孩跳舞。“如果在平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我们会做很多背景分析,但当时,所有的人都觉得,赶紧播完。”周荃说。

  地震发生的时候,刚从佳木斯出差回来的央视记者徐丽莉正在家里写稿子。同事张程给她发短信说地震了,毫无感觉的徐丽莉不相信,张程随即把他在四川德阳的父母发给他的短信转发徐丽莉:家里地震了,我已经强烈地感觉到了震感,家里书架上的书全哗啦哗啦往下掉。

  徐丽莉马上紧张起来,正想着自己所在的栏目会不会派人,就接到制片人白玛央金的电话:“你赶快把张程喊来,候命去灾区。”当天下午,张程出发赶往北川,至今没能去德阳探望父母。

  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在新闻评论部两层的办公楼,震感并不强烈。但人们陆续从MSN和QQ上收到“地震了”的消息,浙江、河南、陕西、湖北、成都……随着震感的比较越来越聚焦于成都,《东方时空》制片人包军昊发动办公室里所有的人给成都打电话,都打不通。拨028114,依然不通。包军昊凭着他12年的从业经验知道,出大事了。14∶42,《东方时空》的3名记者定到了去成都和绵阳的机票。

  12号上午,包军昊刚给栏目组开过会总结4月份的工作:4月份突发事件一个接一个,4·28撞车、藏独、火炬接力、抵制家乐福……打破了栏目组日常的生产流程,5月份该喘口气过平常日子了。

  与周荃手下跑国家地震局的记者一样,《东方时空》联系地震局的记者也打不通线人的电话。包军昊一边派记者拎着摄像机直接去地震局堵,一边打开电视,凤凰卫视的直播已经开始,“我们这边怎么还不开始?出了大事,不管有没有信息先把窗口开了再说。”十几分钟之后,央视的直播开始,“这还差不多。”包军昊舒了一口气。

  这十几分钟时间对于一条马路之隔的央视总部大楼来说并不是一片空白。正在编片子的央视新闻中心直播组负责人王昔在剧烈的晃动中和同事跑到楼下。喘息未定,与地方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央视地方部马上跟地方台联系,收集震感、震级方面的信息,寻找可以连线的地方台记者。忙乱中,新闻中心采编部的一位记者接到一条来自国家地震局的短信,一行字,只有震中、震级。

  周荃和她的同事马上上网搜索,震中汶川在离成都100公里的地方。所有人都知道,出大事了。

  没有向上请示,15∶02,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一个棕底白字的小窄条,出现在屏幕正中偏下,叠印在播音员的胸线位置。播音员耿萨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28,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

  速报,更正

  对于以端庄稳重为定位的国家电视台来说,“突发事件”的片头极少使用。最近的两三年内,周荃搜索不到使用过这个片头的记忆:“伊拉克战争的时候都没使用过,因为严格说那不算突发事件。机位就架在那,战争一旦开始,就可以开拍。”

  地方部继续向各省、各地市电视台收集信息。浙江台已经从省地震局获得权威消息,浙江发生7.0级地震属误传。而在此之前,浙江发生7.0级地震及北京通州区发生3.9级地震的消息已经相继被耿萨播报出去。得知这两组数据均为误传之后,耿萨马上更正。

  没过多久,国家地震局刷新汶川地震的震级为7.8级,耿萨再次更正。“这两天很多人在比较四川台做得怎么样,央视做得怎么样。他们不了解我们的运作关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所有的省级、地市电视台的一切资源都为央视调用。以往中央台不求最快,但求最准。这种得到最新消息就播出去,随后再更正的情况特别少见。”周荃说。“在这之前,我们开会的时候曾经传达过中央的明确指示,遇到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速报,以前我们也说‘及时报’——不是及时报道,而是及时上报。”包军昊说。

  为了贯彻上级指示,3月到4月间,央视曾尝试遇到突发事件把新闻频道的栏目打通,冲散整点新闻和新闻专题片的界限,随时中断正在播出的专题片或者整点新闻,插播突发新闻。奥运火炬传递为这种尝试提供了一次演练机会。而更早的准备,从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的时候就开始了,“平常我们新闻频道的滚动新闻都是直播,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没有跟不上的担心。”2006年,在“小丫招女婿”的海选中从北京电视台进入央视的播音员赵普说。

  十几分钟之内,耿萨所在的直播间外已经聚集了央视新闻中心时政部、地方部、采编部、军事部若干个部门的几十号人。跑时政的记者收到最新的消息,温家宝将乘专机赶赴灾区。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地震的决定便在此刻做出。

  15∶12,直播窗口打开。主播耿萨连线在成都出差的央视记者曹越,曹越从成都公用电话亭口述了惊魂初定的成都的街景:

  大约20分钟之前,感觉到强烈的震感,市民纷纷涌上街头。人民公园已经挤满了市民,公共汽车还在照常行使,店铺的灯还亮着,但是手机打不通,人们在等待消息。

  坚持到《新闻联播》

  直播开始的时刻,像曹越这样实时传回的信息凤毛麟角。直播间外,导播和编导们忙着联系汶川、成都、绵阳、都江堰以及周边有震感省市电视台,征集关于地震的一切一手信息。有画面优先播画面,没有画面优先电话连线,没有声音就播报来自前方的文字消息。但在通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下一秒是否还联系得上前方。“所有的人都特别茫然、紧张,从主播、编导到台长。”周荃说。

  按照常规播报完整点新闻就可以离开直播间的耿萨,在“播完这条不知道下一条要播什么”的情况下挺了一个多小时。走出直播间的时候,藏族人耿萨才意识到,她在甘肃文县白马河畔的家,离震中很近。“直播的时候,导播告诉她的地名、经纬度、震级对她完全没有意义。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耿萨的同事说。更让耿萨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她播报地震消息的时候,地震正在她的家乡实实在在地发生,95%的房屋成为危房,道路多处塌方。

  耿萨坚持不下去了,海霞临时顶岗。从连续四个大夜班之后的酣睡中被通报地震的电话惊醒,《朝闻天下》的主播赵普打开电视,发现同事海霞没来得及化好妆,刚画了一条眼线就“上去了”。赵普马上把胡子刮了。

  赵普刮胡子的时候,央视的几名记者已经抵达北京南苑军用机场,准备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飞往灾区。而在此之前,两三位时政记者已经搭上了温总理飞往灾区的专机。

  第一批赴川记者包括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晓真、新闻中心采编部主任许强,他们在都江堰建立起前方记者指挥中心,成为直播信息的第一道把关人。“抗震救灾一线是最重要的,指挥部前移,他们在前方发现信息传给我们,而不是后方告诉他们去采什么。”赵普说。

  第一批赴川记者还在路上,前方信息仍然主要依靠和地方台记者的连线。演播室里的海霞只能退而求其次采访国家地震局的专家,介绍防震知识和汶川地形,提醒观众不要相信谣传,要相信从正规渠道得到的信息。海霞的任务是让大家安心。但一切突如其来,她的语速急峻,时有磕绊。这样的状态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导播从耳麦传来的指令是,至少坚持到《新闻联播》。事实上,在前方信息相对匮乏的状态下,海霞和国家地震局七十多岁的专家坚持了三个多小时。专家坚持不下去了,主播张羽上场。

  张羽上场,海霞稍微舒了一口气。导播的指令可以分别给她和张羽两个人了,她问专家问题的时候,张羽可以监听前方的信号。有一定的提前量,从专家访谈切换到前方记者的连线的时候,张羽就可以较为从容地完成。

  即便如此,事情也并不简单。张羽上场之前,不知道他要在演播室呆几个小时,导播不知道、编导不知道、新闻中心的主任不知道、台长也不知道。午夜12点接到的指令是再往后延两小时,午夜两点的时候又接到指令,至少再延1小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