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政府快速反应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05 CCTV今日关注

  主持人:

  这些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在面临大灾大难面前,他们表现出了坚强,表现出在应急方面的一些能力,对于整个灾民的心情恢复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汪玉凯: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一个村党支部也好,一个乡镇政府也好,或者一个单位的领导也好,他在这个地方,他所处的这个地方,他的镇定,他的应变能力,他的处置方式的得当与否对整个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种比较慌乱的突如其来的地震面前,肯定人人都是比较慌乱的,在这个时候,就是一些领导,不管村支书也好、乡镇长也好、县长也好,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地方的安定,老百姓的安慰,他首先不会考虑到我如何来自救,所以这一点我认为这是我看到的普遍现象。他们用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比较得当的应对办法,通过他们的艰辛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我看到的非常清楚的。

  主持人:

  栾教授,关于医疗救助这一块,我们发现在整个灾后也是非常有步骤地在进行,比如一开始可能是急救、抢救。

  栾文中:

  救命。

  主持人:

  救命。现在可能在转运的过程当中,可能就有一些相关的护理,包括可能还会有一些专家的会诊,这个是按哪些程序和步骤来进行呢?

  栾文中:

  一开始,比方是急风暴雨似的,温总理所说的抢时间,走在时间的前面,早到一秒就多救出一个人来,这就是救命。救命完了整个病人平稳下来之后就是后续的治疗,刚才连线的时候说了,绵阳那个地方有8万多住院的,派再多的医疗,对8万人治疗也一个大问题。

  主持人:

  对,因为有的不能全部在野外进行,有帐篷医院,但是帐篷医院的容量也是有限的。

  栾文中:

  对,也有限,手术台也有限,医疗队的人也有限,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平稳的病人大量往外转,进行一些救治,我总想这个就是一个医疗流程。国外医疗队也是这样,国外医疗队现在到了,可以到各个大城市,来的专家负责会诊,对疑难病人进行讨论。所以这一次我觉得抢救真是非常有序的,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

  尤其是现在可能很多长时间被埋压在废墟当中被救出来的幸存者,他们有的人可能有些身体的机能还在恢复的过程当中,有些问题还需要一些专家来进行会诊,根据具有的情况。

  栾文中:

  多学科的,不但是伤了,先是多学科的,有时候外伤之后有多器官功能损伤综合症,还有机体挤压综合症,还有的肾脏有一些问题,这方面都是多学科的互相会诊治疗才行。

  主持人:

  对于这次的救灾,我们也注意到,在灾后国务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协调各个部门,我们发现各个部门也立刻行动起来,而且军队、地方,再加上政府各部门统筹安排合作,我看到很多国外媒体也评价说,这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确实对我们这次的效率也有很高的评价。

  您觉得这次我们各机构,包括军队地方的协调,对于这种效率您怎么评价?

  汪玉凯:

  这次中国政府快速的反应和信息的高度公开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我的看法就是任何一个灾害首先有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个灾害是全局性的呢还是局部性的,是哪一级可以解决的,如果是局部性的,可能省级就能够解决,主要的部委提供指导,或者说资金上也可以提供,但是这个是个全局性的,全局性的大型自然灾害。现在大家看到,一出现以后,我们的最高领导层就跑到第一线。有人说我们把抗震指挥部的中心搬到了地震的中心,我们的最主要领导人在不断的余震中进行穿梭,指挥各方面力量来拯救生命,挽救生命,感动了全世界。有人说我们把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地震灾区,事实上卫生部、民政部,每一个部几乎都和这个相联系,全都在里面,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且大家看到这个组织队员能力对我们过去这么多年的应急指挥、应急预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栾文中:

  解放军就80个将军。

  汪玉凯:

  对,这么多,将近10多万人,我们调动军队是透明的,一方面调动,一方面在民众面前公布,这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完全不一样,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们基本上对外是封闭的,不太让公众知道,现在我们经过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信息的透明和快速的反应对我们这次有效的救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因为毕竟中国也经历过很多的灾难,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确实从这一次来看,虽然有一些应急反应的机制建立了,但是可能会面临一些突发的情况,确实很难想到。比如像这次有一些县城,包括有一些受灾的乡镇,它们被形容为孤岛,通信断绝,电力也断绝,在这种状况下,可能原来有些应急机制不能够完全按照本本去办,原来比如说我们要通过电台、电视台首先发布灾情的预告,断电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做不到,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基层政府可能真的是一种考验。在面临这种状况下,您觉得对于一个基层政府,什么样的才是一个合格的基层政府?

  汪玉凯:

  首先在没有上级作出部署的情况下,完全靠基层政府官员的主观判断,他有没有这种意识,有没有这种应变突发性危机的能力,能不能快速的组织和调动各方面资源,能够尽快地进入角色,这是最关键的。

  从过去这些天各级地方政府报道的事实来讲,我觉得大部分在这方面做的是非常完美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尤其很多官员自己失去了亲人而不顾,继续在指挥拯救生命,所以我说基层政府的形象,它的作用起到一个稳定人心,能够组织调动各方面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挽救生命,在这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和上级没有联系的情况下,他的毅力,他的意志,他的能力对抗震起很绝对性的作用。

  主持人:

  包括很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次抗震救灾当中也确实体现出这方面的一些精神。比如我们看到广东的一位医生,他到四川去旅游,结果他的9位亲人当时都在四川灾区,然后罹难了,但是他当时选择留在四川。

  栾文中:

  留在四川,忍住悲伤来抢救病人。

  主持人: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好像也有自己的天职。因为栾老师原来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在那个时候是不是医务人员也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作出了很多这种奉献?

  栾文中:

  都做出了这种奉献,那个时候当然不用说什么豪言壮语,也不会思考什么,就知道救人,所以别的都不顾了。咱们现在这次汶川大地震,当时都江堰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电视播了好多,家里的人埋在里头都不闻不问,就使劲在这里抢救伤员。

  主持人:

  但是心里的悲痛可能我们外人很难理解。

  就像刚才我们看到的当时北川的民政局长,他内心的那种痛苦虽然他自己掩藏在心里,但是我们好像都能够感受到,他说有时候写死亡者名字的时候,他心里都有滴血的感觉,所以我们更能够感受他心里掩藏的痛苦,因为他自己的11位亲人全部离开了他,包括他唯一的儿子,所以这确实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栾文中:

  令人痛心,也觉得这个民政局长很伟大。还有我看到都江堰那两个医务人员,我觉得他们真是白衣天使,真伟大。

  主持人:

  其实伟大往往有时候就是平凡之中体现出来的。

  现在我们看到有数千人的重伤员都已经转移到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进行医治。栾教授,您觉得转移到这些地方以后,在下一步治疗的过程当中主要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栾文中:

  我估计下一步治疗到了各个大城市、大的医院,拿现在咱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来讲,治疗上绝对没有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要注重多学科的治疗,现在转的都是重病人,不要来了骨折就光想骨折,想想有没有别的毛病,原来他有个什么基础病,原来地震之前,8万人并不是个个都非常健康的,可能有别的病,依病综合考虑治疗。所以说转上来之后,医院一定要成立一个综合的,甚至包括内科,有小孩,包括小儿科,专家组对这些病人每一个进行评估之后再进行治疗。不要太集中,集中转到一个大医院去,像四川、成都,我觉得病人人满为患了,一天做60台、70台、100台手术,医生也是人,那么做手术,手术都是精细的,牵涉他的精力,太疲惫了,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手术和医疗的治疗。

  主持人:

  我们的记者也谈到,8天前他赶到德阳的时候,当时德阳人民医院连走廊上、院子里都停满了病床,有的甚至放一个席梦思席子,马上伤员来了就放在那儿开始进行抢救,这种情况确实当时非常紧急,但是他8点以后去的时候看到,随着一些重伤员转移,随着一些其他省市包括一些国外的医疗队进入之后,这个情况已经好多了,包括原来缺的医疗药品现在也都到了。

  汪玉凯:

  从这中间看到上面的组织协调工作非常复杂,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情况不断在变化,甚至余震也不断地在发生,受伤的、救治的、需要转移的,这样复杂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从最高层到各级指挥组织、协调、调度,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主持人:

  包括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刚刚开完政治局的常委会,马上就奔赴到浙江,因为现在还是最缺帐篷,现在缺将近300万顶帐篷,所以外交部现在还在呼吁国外能够优先进账篷,再提供一些帐篷,包括温总理再次赶赴到四川去指导抗震救灾。

  所以从整个十几天来各方面抗震抢险的工作来看是有步骤、有秩序地展开,到现在随着重伤员的转移,包括灾区群众的转移,我们看到灾后各项工作还在进展,我们也希望各位的工作能够继续顺利,谢谢两位嘉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继续关注国际频道的节目,再见。

  制片人:张立勇

  策 划:朱同合

  编 辑:寇 春

  监 制:马 勇 王未来 王跃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