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孩子的名义,守望明天的亮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28 瞭望东方周刊
本刊编辑部 举国更当驻足沉思:如何将灾难中升华起来的情感变成持久的共识?如何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寻 找最大的公约数 第一次因普通公民,举国三日同悼;第一次为普通公民,五星红旗低垂。民之丧成国丧,民之哀成国哀,彰告仁厚悲 悯成为国家共守的价值,人性光辉照耀国家伦理。未来书写历史的时候,大写的不仅是汶川,更有一个国家对生命的不离不弃 。 举国同哀,举国更当驻足沉思:如何将灾难中升华起来的情感变成持久的共识?如何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这个国家 的未来,寻找最大的公约数? 无数的中国人泪雨倾盆,最难抑制的泪水,流给了那些受难的孩子:他们的离去,让我们心碎;他们的无助,让我们 颤栗;他们的坚强,让我们汗颜。 我们以感天泣地的悼文献祭那些凋谢在废墟中的花朵,以深切真挚的同情安慰那些伤痛欲绝的父母,以最美好的言辞 赞美那些相携相守逃离劫难的孩子,哽咽声中,总理叮嘱大人:“好好地照顾孩子们”。 不要把伤痛轻易遗忘,不要让时间轻易冲淡记忆,不要让柔软的心灵再度变硬,为了这一切不发生,让我们记住:“ 好好地照顾孩子们”,并以孩子的名义重新出发,去寻找凝聚民族力量、激励国家前行的最大公约数。 这个公约数,首先是顺势而为积聚人心。因灾难而流露的坚毅民族精神、被唤醒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因灾 难而催生的高昂民气,聚集了无可置疑的强大感召力。这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政治资源,如何善用这资源构建和谐,推进政治 与经济的进一步改革,不仅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无可回避的历史责任。惟有坚定地把改革进行到底,为了孩子! 这个公约数,还须固化救灾救难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进步。现代公民意识的唤醒,不仅是由于灾难本身,更由于灾难面 前信息透明、新闻开放等政治进步。民有难,国之殇,国有殇,民相望,公民意识的激活,首先是由于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 当灾难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民众面前,当从国家最高领导到所有的救援队伍为了生命决不放弃的场景通过媒体可触可摸的时候, 中国人的爱心与责任,自然不会沉睡。 设立国家哀悼日降下国旗,宣示了对民众情感的尊重和民众呼声的倾听;破天荒地接受外国救援队,显示了开放是“ 以人为本”的逻辑延伸。应该固化这样的进步,把这样的进步进行到底。眼下首先就要对灾难中暴露出的建筑质量等问题,对 救灾款物发放等民众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继续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相信这对救灾和灾后重建,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弊。 这个公约数,还蕴含着这样的意味:相拥相携、真诚对看,不应总是等待灾难的激发;爱我同胞,放下算计,放下自 私的逐利,更应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常态。既然人与人的心如此靠近,就靠得更紧吧;为废墟中的花朵儿震撼流泪,就应该在 教育上多投入一点,不仅让所有的孩子免费上学,还要让他们有坚固的教室;为11岁的留守男孩背着妹妹徒步翻山越岭安全 转移而感动,就应该给身边每一个外来儿童以同等的受教育待遇,不要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户籍和高考招生等刻不容缓的改 革;为不惜一切从废墟中抢救生命并想方设法救治而感动,就应该不再容忍任何病患因无钱医治等死的麻木与冷酷,推进有病 能医的医改。 这个公约数,还要求我们像这次救灾一样,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对安全生产、黑工童工、血汗工厂等阳光下不能容忍 的痼疾,挥刀痛医,为的是每一个孩子不要哭泣,每一个父母不再伤心。 这个公约数,还包含这样的警示:防灾避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逃生救生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我们是一 个灾害频发的大国,所有的建设布局,都应考虑地质与环境灾害的防范,包括校舍在内的每一栋楼宇,从设计、选址选材到施 工监理,都应把认真二字坚持到极致,震不垮的希望学校,应该成为灾难中高扬的旗帜。 那个夜晚,共和国总理在都江堰聚源中学躬身从断瓦残垣里扒出孩子的书包和鞋子,一位电力工人赶到现场支起应急 照明灯,他说:“因为有亮光,孩子们就会有希望。” 一个给自己孩子以亮光的国家,将拥有未来。灾难,让亮光醒了,千万别重新睡下。让我们以孩子的名义,永远守望 明天的亮光。-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