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少将陈振有:最看不得的就是群众伤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28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成都报道

  我们早一分钟通路,就可能多救活一个人

  陈振有少将,武警交通部队指挥部副主任、武警交通部队前进指挥部负责人。14日下午,他从北京抵达成都,指挥 曾在西藏、青海等恶劣地区修筑公路的武警交通部队抗灾。从都汶路到北茂线,这支曾经战胜了青藏高原的部队正全力应对大 地震带来的挑战。

  《望东方周刊》:武警交通部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组织体系是什么样的?

  陈振有:我们前进指挥部在抵达成都后一方面争取任务,一方面制订方案,建立组织。后来在都江堰方向设立了三个 小组,一个是抢通突击组,就是总突击队,包括技术人员在前面干活。第二个就是政工安全组,因为我们在多年的施工经验中 总结出,只赶进度是不行的,还必须注意安全、科学施工。最后一个是保障技术组,物质、材料、人员生活和技术保障。现在 ,我们用一个白天的时间完成了都江堰到映秀的20多公里的通行任务,没有一个人死亡。

  其实我们在整个四川地区都有部队,参加了各地的救灾。他们都是在自己受灾的情况下,一接到地方政府的请求就冲 了上来。可能是都江堰这条路关注度比较高,所以大家更注意这里部队的表现。

  《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能修得这么快呢?

  陈振有:那个地方确实难度比较大。一个是塌方量很大,但是我们在这一点上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大部分参加抗灾救 援的部队都曾参加过青藏线的施工。这次救灾集中了我们最好的部队,他们一是有经验、二是有技术。

  同时,部队还有作风的优势,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驾驶人员有经验,但最重要的还是有胆识。

  我们这些部队在西藏锻炼了这么多年,高原缺氧,还经常要应对塌方。经受锻炼的好处就是我们在关键时刻可以冲上 去,冲上去以后能完成任务。

  《望东方周刊》:在经历了这么多年和平时期以后,部队的作风有什么改变吗?

  陈振有:从这次抗震救灾来看,部队保持了自己的精神。我们有个战士叫范卓亚,二级士官、操作手。他去年冬天都 在高原上做养护保通。终于等到5月可以回家了,刚到成都买了飞机票要到老家甘肃,就发生了地震。根据指挥部的要求,所 有有经验的操作手都要集中待命,他主动请缨,把飞机票退掉不回家了。本来我们是安排三班倒作业的,但是操作手往往上了 设备以后就不下来。

  在这样的灾难和困难面前,战士们把自己的安危、安全置之度外,这一点我感到非常欣慰。

  《望东方周刊》:作为指挥官,你在什么时候最着急?

  陈振有:一个是我们打通到寿江大桥的公路后,在大桥那里无法前进。因为地方设计院的工程人员认为它损坏得太严 重了,不能通行重型车辆。这个时候是当天的晚上10点多,突然停下来部队都很着急。后来我们决定闯一下,就开了两辆装 载车过去,但是大型设备确实过不去了。

  第二次是到了阿坝铝厂,地方施工队、解放军的工程部队都挤在一条泥路上,如果我们再挤进去施工,就更乱了。我 们就尽量派部队先通过,赶到前边去。但还是没有大型设备。没有大型设备,抢修就会受很大影响。

  我们的作用不是直接去抢救人,但是会为有效的抢救提供保障。现在都是楼房钢筋混凝土,赤手空拳进去救不出人的 。

  我到映秀镇,先进去的同志跟我介绍说,一开始咱们部队进去时,镇里还有人在喊救命。但是路不通,大型设备进不 来,确实就挖不了,钢筋弄不动,水泥板搬不了。慢慢的,一些人就没了喊声。

  虽然我们的部队已经竭尽全力,但是我听到这里,还是会感到自责,如果我们早一分钟通路,可能就多救活一个人。 我们的官兵最看不得的就是群众伤亡。

  《望东方周刊》:打通映秀后,部队下一步的重点是哪里?

  陈振有:哪里的路最难通,哪里就是我们的重点。现在,我们的部队还有三项主要任务:一个是保通到映秀的路,打 通后,天天有滑坡塌方,需要维护保证它的畅通;一个是卧龙镇到耿达乡的抢通任务;另外就是北川到茂县98公里的抢通任 务。这项任务难度非常大,断桥、堰塞湖很多,有近20多公里的路面都已淹没在水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