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逃生:拯救映秀最后的幸存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7:34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记者 谢海涛 主笔 石扉客 四川汶川报道

  映秀镇最后的幸存者

  姓名:马元江

  性别:男

  年龄:31岁

  被埋地点:汶川映秀湾水电厂

  被埋时间:近179小时

  获救时间:5月20日零时50分

  5月12日,映秀湾水电总厂的办公楼在地震中轰然倒塌。原先7层的房子,瞬间只剩下两层,仅有6米高。

  马元江正走在2楼和3楼之间。他被埋在距离废墟顶部18米左右的下面。

  在4楼办公的电厂女职工虞锦华也被埋在离马不远的废墟里。

  六天六夜之后,虞锦华被救援人员成功救出。那时,虞锦华已在废墟中埋了150个小时,被认定为汶川大地震中存活时间最长,也是营救时间最长的一个脱险者。

  八天七夜之后,5月20日凌晨零时50分,废墟之中,奇迹再次发生,该厂发电部副主任、31岁的马元被江被成功救出,此时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近179个小时。

  在179个小时里,他没吃没喝,只能在狭窄的空间里睡上个觉。

  “我们发现的被埋超过100个小时的幸存者已经有9个,而马元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在废墟中被救的幸存者。”映秀镇灾区医疗救助总指挥王登高说。

  此时,重灾区映秀镇的搜救已基本结束。

  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杨欣建23年的从业经历中,从来没有一次手术,是在那样一个狭窄和令人窒息的环境中进行的。

  5月18日晚上近7时,杨欣建和深圳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杜冬,先爬上一个近10米高的废墟上,再下到一个7米深的探洞底部,洞口显示着一层一层打通的楼板,然后猫腰钻进了一米深的小洞。借助头灯的光线,杨欣建看到一块水泥板下,压着一双脚。楼板的左下方,又是一个小洞。

  钻进小洞,是一个不到1平方米的空间,他要做手术的对象就躺在里面,旁边的位置刚刚清理走一具尸体,恶臭扑鼻,苍蝇嗡嗡作响。

  6天以前,这里是汶川县映秀湾水电厂的办公楼,在5月12日14:28,这座七层的楼房摧枯拉朽般迅速倒塌,所有在里面办公的干部职工瞬间被压在下面,在4楼办公的女职工虞锦华,双腿被垮塌的水泥板压住了。

  和虞景华一样被困在废墟深处等待救援的,还有31岁的发电部副主任马元江。

  救援力量

  汶川县映秀湾水电厂位于映秀镇的中心区域。

  映秀镇是此次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之一。5月13日,第一支徒步进入映秀的成都军区小分队报告,映秀镇70%以上的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大量人员被埋。这个12000人的乡镇,包括沿途群众、旅游者共生存3000余人。

  最先来到这里的专业救援力量是中国国际搜救队,他们发现了这里的废墟里有生命迹象,然后是上海消防总队突击队员,5月14日,他们是第一批来到映秀镇的消防力量之一。

  当上海消防总队在映秀湾水电厂进行抢救的时候,山东消防救援队一行260人,正从都江堰方向经18个小时的徒步跋涉而来。这次大地震的震中位置,汇集了来自海南、上海、江西、山东、安徽五省877名消防官兵。上海消防总队队长陈飞少将统领这支队伍。

  与专业救援队相比,民间救援力量的反应并不慢。原山东省预备役炮兵师少校宫治华,5月12日知道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迅速向所在单位山东济宁市公安局请假,穿上了他多年前的军装,赶赴映秀。这是个浓眉大眼,声音洪亮的山东大汉,在水电厂附近,碰上沈阳军区休假的现役军官徐兴明,和个子瘦小的四川资阳志愿者尹春龙,三人加入了抢救行列。

  在映秀湾水电厂办公楼区域,5月15日才赶到的山东消防总队青岛支队30名官兵,几乎在同一个地点,发现埋压着五个被困者。

  被困者是牟玉雷和李科。在现场一直参与抢救的宫治华看来,两个被困者获救时非常乐观,其中一个脚受伤了,简单包扎了一下,就一瘸一拐地走了,甚至留下一句话:“谢谢同志们,有机会请同志们吃饭”。

  虞锦华是第三个被困者。在5月16日12时开始,救援人员对她实施救援。

  由于余震不断,上面的楼板不断下沉,打出的洞口不断压缩减小,二次塌陷随时有可能出现,救援人员不得不另辟蹊径,决定换到背侧进行重新打洞。经过近一天的作业之后,连续在两层楼板上打开两个洞口。

  但是,晚上两次6级以上的余震让洞口不断缩小,救援人员不得不在左右两个方向打侧洞,未果。最后选择了在顶部打洞。这时,上海消防队员也参与进来。

  一夜,又大半个白天。

  压在虞锦华上方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从七楼一直到四楼。当打到5米深处时,救援人员已经能和她直接对上话,并向她传下水和牛奶等食物。

  此时,救援队员发现虞锦华的双脚被水泥板压住了。一打洞,水泥板就直往下沉。上海消防总队再次退出。青岛消防队员改用钢钎,一点一点地在水泥板的左下方打洞,却发现洞口被一具尸体挡住了。

  在打洞的过程中,个子瘦小的志愿者尹春龙,和消防队员一起充当了开路者。这个身高1.6米的资阳农民,穿着土黄色的夹克,在洞里钻在最前面。

  看见了遇难者,他先用绳子套住他右臂,再慢慢和志愿者徐兴明一起,将遇难者拉出来。他说:“别人怕尸体,我不怕,人都有生老病死。”

  18日18时,挡在虞锦华上方的遇难者尸体终于被完整拉出。杨欣建和杜冬紧急进入救援通道。

  截肢手术

  在18日的手术中,杨欣建不敢看虞锦华的脸,他一边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一边和对方拉家常,放松她的神经。在小洞的外面,杜冬也在准备器械。

  此前的一次下洞检查时,杨欣建发现虞锦华右腿已经坏死。他和杜冬商量,决定对她施行双膝离断手术,每人负责一条腿,杨左,杜右。

  杨欣建半蹲在放尸体的位置,头顶着大梁,侧着身子,开始了手术。杜冬在洞外负责给他递手术器械。由于不能对虞锦华进行全麻,他们只能采取了局部麻醉,于是,整个救援通道里全是她痛苦的叫喊声。杨欣建有些喘不过气来,他担心自己会窒息过去,又担心病人会承受不住而崩溃,“你知道吗?她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我的脸!”

  半个多小时后,杨欣建顺利摘除了虞锦华的左膝以下部位,止血,包扎。然后,他钻过洞去,换杜冬进来,进行右腿手术。

  又是半个小时。

  当全部手术结束,杨欣建爬出探洞,两手在发抖。他看见外面黑压压的记者,相机的镜头对准他,和即将上来的被困者。

  生命空中接力

  5月18日20点05分,虞锦华终于被抬到办公楼前的平地上。此时,一直守候在现场外面的虞锦华的弟弟虞骁,泪流满面。

  消防人员手拉手结成人墙挡住围观的人群,7名第三军医大学的医生和护士围在担架周围,加呼吸面罩,输液,测血压,监控心跳,人缝里可见虞脸色苍白,双眼盖着一条白毛巾。满场都是相机的咔嚓声,间或有闪光灯闪过,有医生抬头怒斥。

  让主持抢救的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王卫东吃惊的是,虞锦华的生命力之顽强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这个在废墟中被埋了156个小时,刚刚做完双膝关节离断手术的女人,被救出来就居然要求医生给她导尿。

  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大校说:“这个病人我们要负责到底”。根据手术情况,因被压迫时间过长,虞景华的膝关节以上部位也已经部分坏死,有可能要接受下一步的髋关节脱离手术,方能保证最后脱险。

  王登高是映秀镇医疗救援力量的总指挥,在他麾下集结了整个映秀镇上包括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等上千名医疗人员。由于他的指挥,虞景华安然度过了一场由地下手术、空中转运、后方救护三部分组成的生命空中接力。

  与此同时,另外一场生命接力,也在虞锦华刚刚脱险的废墟底下进行。

  虞刚从废墟上被抬出,志愿者尹春龙突然爬出废墟顶部,回身吆喝:下面还有一个,咱们抓紧,一鼓作气把他救出来!几个山东消防队员应声而出,跟着鱼贯爬下。

  争取

  尹没能想到,当媒体的焦点对准虞锦华时,一个说法正在悄悄传开。

  那就是虞景华身上有可能带有恶性传染病,参与抢救的消防队员、志愿者、医生和武警都有可能被传染上。

  和虞锦华一样被困在废墟深处的,是31岁发电部副主任马元江。但马显然情况要比虞糟糕得多,后者从16日开始就已经能从外界陆续获得水和食物补充,而马没有任何补给,连准确的具体位置都未能确定。更糟糕的是,这个传言使得虞脱险之后,援救马元江的工作暂时放缓了。

  唯一坚持在现场的,是尹春龙和宫治华等志愿者们。“我们要做好其他人不来了的准备”。尹说。

  当天晚上,只有这三名志愿者继续轮番守候在废墟深处,一边陪马元江说话。尹充分发挥他身材瘦小的优势,将刚刚拯救过虞锦华的生命通道用钢钎一点点地又往前拓展了近一米。

  但是,一根巨大的横梁结结实实地挡住了志愿者们正在推进的生命通道。此时,已经是5月19日的早上。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几名队员钻进废墟深处研究,判断如果没有专业破除混凝土墙体的消防器械,很难突破这个障碍,而此时,又熬了一夜的马元江,声音越来越弱。已经几日几夜没合眼的水电厂党委书记,找到一位在救援现场附近的阿坝州秘书长,后者建议其立即跑步前进到指挥部汇报。

  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就设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前面的沙堆上,阿坝州委书记侍俊任总指挥。负责协调包括消防救援、武警和部队、医疗和防疫在内的军地所有在映秀镇的力量。

  吴首先跑到广东医疗队驻地,找到杜冬医生,杜解释这个传言属于误传,其实是他给虞锦华做手术时,发现其右腿可能是一种会导致外科感染的气性坏疽,而决不是传言所说的恶性传染病。

  吴随即找到指挥部,侍俊不在,成都军区一位坐镇指挥的少将得知情况后,将情况协调到消防部队总指挥陈飞少将,陈随即指令上海消防总队某特勤中队中队长姜亦山率队前往现场。

  坚持

  5月19日上午10:50,上海消防队员赶来,特勤队长姜亦山爬上了废墟,宣布如果废墟底下还有生命迹象,上海消防将全面接管援救工作,他要求还在救助的志愿者全部离开,和志愿者宫治华发生了语言冲突。

  宫治华愤愤不平从废墟上下来,大嗓门里还在嚷着:“他七天七夜没吃没喝了,这样的中国人刚强,活一个是一个。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我的心已给了他了。如果你们能把老马救出来,我还是要感谢你们。如果救不出来,我跟你没完。”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上海消防队员开始切割废墟顶部的巨大水泥板。他们一改青岛消防队打洞的营救方式,尝试用大型机械从顶部清除的方式。

  尹春龙被赶到警戒线以外,看到吊车轰鸣,大块混凝土块在废墟顶上滚动,激动得浑身发抖,他冲向姜亦山反复申述,说:这么大动静会要了下面的人的命!

  姜说:“你先下去,问问他,这样机器作业会不会影响他。再就是鼓励他,要坚持住。”尹春龙连声答应。

  12点之后,尹春龙从废墟上走下来。马元江还活着,精神还不错,居然跟他开玩笑说“你抓紧救我出去啊,等我出去了我要到你老家资阳去玩。”但最麻烦的是,马元江的手不能动,水和吃的东西又送不进去。

  在进行了四个多小后,救援方式再次发生改变。上海消防部队停止了机械清除的方式,又回到青岛消防支队和志愿者从顶端往下挖洞的方法上。

  最后的幸存者

  5月20日凌晨零时50分,经过30多个小时的救援,在地震废墟下被埋179个小时的马元江从废墟中救出。

  据被救出来的其他人说,他们在废墟下时可以听见马元江说话,他躲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地震当晚,马元江摸索着将身边的小水泥块和其他杂物清理开,躺下睡着。他说,他睡得很好。

  “我们发现的被埋超过100个小时的幸存者已经有9个,而马元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在废墟中被救的幸存者。”王登高说。

  当天下午3时,呼啸的救护车把马元江送到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一场挑战生命极限的时空大接力,进入争分夺秒的下半程。由于马元江的左前臂缺血性坏死,并已发黑发硬,出现异味,马接受了左前臂截肢手术。

  尹春龙长出了一口气,在他看来,无论是谁救出来的,只要人救出来了,人还活着,一切就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