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治理边反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7:42 南风窗

  “目前太行山区的铁矿原矿品位在13%左右,每生产一吨铁精粉需要七八吨左右的原矿,必然伴生大量尾矿,而开采一吨原矿又要采伐植被和产生大量的废碴废石,付出的生态成本巨大。”上述国土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对超贫矿的开采历来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超贫铁矿开发是对自然的掠夺式开采,往往是对大山或土地开肠破肚,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尾矿和废石,对生态环境破坏巨大,应该限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约有97%的铁矿储备的品位低于35%,属于贫矿甚至是超贫矿。仅在河北的承德地区,超贫铁矿资源量就在60亿吨以上,弃之可惜。为发展经济计,或摆脱国际铁矿原料供应商的讹诈式抬价,应把开发超贫铁矿作为矿业开发的新领域。

  针对日益增多的超贫铁矿开采,2005年,河北省发布了《超贫磁铁矿勘查技术规程(暂行)》,这份技术规程提出的超贫铁矿开发思路是“重点开发承德地区,限制太行山区”。

  超贫铁矿的开采究竟有没有边界品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陈伟庆教授说,国家对此并没有相关界定,主要是各矿山企业根据市场波动从成本上来考量。

  话虽如此,专家们还是对超贫铁矿开采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局面深感忧虑。“对尾矿的处理是个难题,目前主要采用填埋的方法。”陈伟庆说。事实上,在太行山区私挖滥采较为严重的地区,当地群众不仅要咽下采铁对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矿与矿之间为争夺采矿权而引发的械斗也时有发生,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信访和不安定的社会因素。前不久,媒体曾刊发过太行山区某村村民因阻止开矿而被殴打致死的报道。

  “矿老板们日进斗金,开着车一溜烟跑了,留给我们一个破碎的山河,断了子孙饭碗。”对于治理矿山不力,群众颇有微辞。

  记者在采访中,一些管理部门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对于遍地开花的游击式鸡窝矿,以他们现有的人力物力力有不逮;在一些两县交界处,由于权属不清,执法也存在空白;在一些深山区,人们还模仿过去“人民战争”的做法对付检查,比如看见执法人员进山,通过燃放二踢脚或焰火给非法矿山报信;如果管得过死,会断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一些部门负责人表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近几年治理私挖滥采如同一场场运动一样,年年治理年年反弹。

  “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疏于管理的挡箭牌。”长期研究资源法并有矿山从业经历的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院长谢军安教授说。谢军安认为,正是由于一些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以发展经济的名义默许或放任非法矿山进入客体,或者在管理上倾向于当地经济发展,才造成非法矿山遍地开花不可收拾的局面,抬高了执法成本,并造成守法者吃亏的悖论。

  “如果一个部门人手有限可以联合执法。黑色GDP与当前科学发展的时代音符相悖,我建议对采铁治理不力造成严重生态灾难地区的行政首长实行问责。”谢军安说。

  靠山吃山的治理难题

  然而,几年治理的事实说明,治理采铁并非毕其功于一役那样简单。

  事实上,在新一轮的治理采铁过程中,各县都采取了联合执法的方式,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

  在太行山区的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帐篷搭就的矿山整治检查站。检查站里的工作人员身着各色制服,有的一个小帐篷里的人员就来自七八家县直单位。

  一家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打着哈欠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双班倒,实行24小时蹲守,交警查车、工商查证、林业查林、水利查河道和水库,发现非法采矿立即对设备车辆予以查扣,“那一院子的挖掘机都是我们查扣的”。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看到一个院子内整齐地停放着几十台挖掘机。

  一名工作人员说,现在除了个别偏远地区外,非法采矿都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问及成果能保持多久,他却并不乐观,“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查得紧就好一阵。撤摊了,非法小矿们又卷土重来。”

  对于联合执法,人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多龙治水”会不会有了利益争着上,有了责任争着让,或者让管理变相地演变为罚款和收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家庄某县一名农民租来挖掘机采铁,刚一开工,一辆联合执法车就到了,他被课以 5000元罚款,直到现在他还不明白那笔罚款到底交给哪个部门了。

  由于陆路的围追堵截,公路两旁的矿山大都陷入停顿。4月18日,灵寿县横山岭水库水面上却是百舸竞发,一派热火朝天的采铁景象。三四百条采砂船正在水面紧张作业,一条条手摇或机动小船将一舱舱磁铁粉运到岸边,一辆辆早已等候在此的三轮车陆续将铁砂运走。在水库边闲坐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采砂船大都来自韩信台、白家河等水库周边村庄,这一带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水库吸铁粉。

  当天上午,灵寿县正在离水库不远的陈庄镇召开会议,部署全面取缔水库内的非法采铁事宜。参与会议的一名官员告诉记者,取缔水库内吸铁不是一声令下就能一蹴而就。“一条这样的吸铁船才3万元,吸铁一天的纯利在1500元以上,半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你给他没收了,用不了多久还会买来船偷偷地干。”这名负责人说,在当天的会议上,一名村支书还大倒苦水说,禁止在水库吸铁,该村月损失在百万元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众利益”是许多执法人员挂在嘴边的一个话题。他们认为,太行山区许多县都是贫困县,过去这一带外出务工的人很多,近几年因为开采贫铁矿很多外出的人又回到家门口打工,“在矿上打工每天会有八九十元工钱,这相当于很多家庭一年的油盐钱,如果自己干收入更多。近年老百姓因采铁增加了一些收入,如果简单地取缔,断了他们的财路,用不了多久还会反弹。”

  治乱如何兼顾群众利益

  在谢军安教授看来,太行山区私挖滥采泛滥是矿业管理无序结出的恶果,本质上却和矿业所有权者缺席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同水资源一样,矿法规定我国的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使用者是企业,过去企业无偿取得采矿权或沿袭“双轨制”。既然资源全民所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就会有“法不责众”的心理。我国实行开放搞活以后,矿业管理的“小、散、乱”局面一直存在。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如今的一哄而上全民采铁算不上新鲜事物,只不过在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这一兴奋剂刺激下,放大了其负面效应。

  熟悉历史的人对上个世纪80年代的“有水快流”可能并不陌生,当时鼓励开办乡镇矿、村集体矿,采矿权归乡村,经营权则多归个人,采矿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一直处于分离。国有大矿也是如此,它们在无偿获得采矿权后,在大矿周边依附众多小矿,有一段时期那些矿长们都是“空挂”。在通过“关系”获得承包权后,它们的投机心态立即突显,越界开采、挑肥拣瘦、层层转包炒矿,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根本问题是产权不清晰,以前讲‘资源无价’,资源是国家的、无偿的,就没有人在乎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只在乎在短期内攫取最大效益。”谢军安指出。

  为扭转“资源无价”、一哄而上的局面。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上报的《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决定在一些省份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并制定了招、拍、挂等实施细则。

  采矿权有偿取得在建立明晰的矿业产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矿业行业的各种短期行为。但在具体实施上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谢军安认为其突出问题表现在矿业权的初始市场上。

  由于矿业权的初始市场代理人是各级政府,具体执行者、监督者是任期有限的官员,有的官员出于任期内“政绩”考虑,就会不计环境生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出让采矿权来获取GDP增长或财政收入的增加,这与矿老板要求短期内获取最大利益的步调一致,如果双方利益趋同,其结果依然是“有水快流”的局面。

  谢军安特别提醒,当前还要谨防个别官员和企业合谋侵占国家利益,应该严查矿山治理不力背后有没有官员或明或暗地参与矿山经营或充当保护伞。

  如何避免出现“矿老板发财、政府增收、矿产地民众受害”的格局?谢军安建议,应进一步明晰矿业权体系,健全与完善矿业权出让程序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权限,规范采矿权的流转。在加强市场管理的同时,大力培育评估体制,完善矿业权的法律体系。

  鉴于我国已经明确采矿权的公开拍卖所得向资源产地倾斜的原则,应该建立财政的民主监督机制,让公众知晓这些费用的使用流向,使采矿权的转让所得最大限度地造福资源产地群众;还应尽快推进资源费改税,建立相应的基金用于矿产地生态环境的长期治理,或者借鉴国外的采矿强制押金制度,开采企业只有恢复原状方能收回押金。

  用雷霆手段治理采铁往往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达不到治本的目的。专家们表示,只有明晰了矿业权,并兼顾了国家、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才能有效遏制私挖滥采,扭转矿山边治理边反弹的局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