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与政府救灾互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04:11 南方都市报

  3 国际NGO专业背景强

  这一次,中国NGO比任何一次灾难时都要反应迅速

  黄洁心认为,陈英凝和姚汉华等人被选中做志愿者医生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都具备优秀的专业背景和在大灾难中的救援经验,土木工程师周健德也一样,他供职的公司参加了水立方等重要建筑的工作。这时,他们4人已是无国界医生向震区派出的第三支救援队伍。“每个小组有两个医生,其中一个是后勤。他们有来自大陆的,也有来自加拿大和比利时的医生。”所有医生和后勤人员都是无国界医生的办公室在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库里精心挑选的。

  “我们的志愿者在全球40多个国家工作着,他们都有一定的专长。30%是医生,30%是护士、助产士,还有40%是工程师、会计师等。”黄洁心说,志愿者在每次面临全球的任何一场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救援事件中,都要面临着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征召,一旦被选中,就要向所在的公司请假,立即奔赴“需要的地方”。

  这一次,中国的NGO要比以往任何一次灾难时都要表现得反应迅速。“有中国的NGO朋友就联络我,他们都问我将去哪里?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些培训,或者手册。”黄洁心非常赞赏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可是,如果他们选择去前方救人,就要先学会专业救援知识,首先学会照顾好自己,才能去救别人。”

  专业背景强可能是国际NGO优于中国NGO的一点,黄洁心认为这很重要。但多数有着一腔热血而来的志愿者仍然让她很感动:“我在广汉医院里见到一大批志愿者,他们跟病人聊天、送饭,往道路不畅的灾区送粮食,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他们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

  自然之友发起人之一梁晓燕说:“目前,各NGO的工作方向几乎是雷同的,多为组织捐钱捐物、发放物资等。应和各组织的专业结合起来,有不同的分工,未来的重建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展现各NGO特长的时候。”

  “在救灾和重建中,民间组织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南都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说,在当前的体制下,政府组织的力量是绝对的救灾主力,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民间力量来参与,比如抚慰灾民心灵这些“小的事情”。

  “我们的志愿者都是有专业技能的。”5月14日,地震第二天。来自贵州联合赈灾行动小组的5名专业救助人员开车于早上9点抵达成都,稍作休息后立即赶往彭州了解情况。当天,联合办公室已经联系到了5名固定志愿者负责物资整理、搬运等工作;物资中转储放地点;筹集到现金15万(来自广东狮子会);价值23万元的药品(来自成都本地一家医药公司,已由红十字会送至灾区);联系好三支志愿运输车队。

  “我们的速度很快,在道路的允许下,货物到灾民手中只要8小时左右,”张国远强调自己NGO身份,但在他的运输车上,还是很鲜明地贴着红十字会的“十字”通行证。

  与国际NGO相比,中国NGO的小巧灵活易于转身是一个明显优势。

   4 NGO与政府救灾互补

  NGO要学会与政府工作的配合

  “众志成城”,这是汶川地震后,高频率出现在媒体上的词,大量支援灾区的钱物从水陆空涌向四川,但通往灾区的赈灾之路只有两条。

  四川当地各级政府对民间力量的支援,也显示了自己的包容,“我们需要很多的志愿者”;然而,自5月17日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进入灾区的NGO或志愿者,必须经过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国红十字会或四川省慈善总会中的任一部门允许,手持“通行证”才能参与救灾工作。

  “民政部门是政府赈灾的主要途径,民间则是中国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紧急时候启动的交通管制,对每辆开往灾区的车辆严格盘查,限制进入,有中国红十字会盖章证明的车辆畅通无阻。

  “最主要的还是政府救灾渠道,NGO所做的,是政府无法照顾到的,或者还没来得及看到的地区。”张国远承认。在临时征用的401室,NGO四川灾区联合办公室的职能打印在一张纸上:服务各地NGO和志愿者,转运赈灾物资,采集灾情。

  实际上,自救援“黄金72小时”过后,政府已开始有意将蜂拥而至的各路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纳入官方的救援计划;5月19日,民政部相关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亦强调,各组织应通过民政部公布的相关渠道,将款物转交灾区。

  17日以后,民间的救援行动更大程度地纳入了官方管理的范围。更多的志愿者由于没有得到官方批文,不能快速参与到灾区的救援。

  此外,官方对募捐的行为也更加警觉。当日,一个叫“牛博网”的募款账号被成都警方以涉嫌诈骗冻结。

  据了解,这是一个为避开政府渠道且采取更加透明的监管问责机制而设立的慈善账号———善款将转成灾区民众需要的物资直接送达灾民手中。

  然而,“牛博网”既不是官方慈善组织,也不是在民政部备案的民间组织,该账号的资金动向引起了怀疑;事后,牛博网负责人罗永浩向警方陈情后,账号才得以解冻。

  此前,网易网站称因中国红十字总会运作不透明而中断与其合作,转向被认为操作更加透明的基金会。“这对现在的募捐方式是个挑战,”梁晓燕说,民间组织应该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

  “到底是为了便于民间力量参与救灾,还是便于管理?”梁晓燕认为,政府部门对NGO的管理模式应有所创新。

  5月22日,“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宣布将于5月30日结束前期工作。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由于紧急救援工作将逐渐减少,政府物资能有效进入灾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灾区工作将转入防疫、安置、重建等,因此经讨论决定,结束前期工作并于未来一个月内提交物资财务报告。

  “NGO不能将救灾中的事情全包下来,政府还是主导力量。NGO要学会与政府工作的配合。”黄洁心说。

  5月21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系统支援汶川地震灾区视频会议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强调,要组织社会动员,掀起救灾捐赠的新高潮。而对于民间组织,李称,要发挥它们在“发动捐赠、接受捐赠的积极作用。”

  5 大灾后将发育新NGO

  这时候除了需要联合,也要找准工作方向

  5月12日,大地震来临时,田军正在成都青羊宫旁的家里整理资料,她很害怕,跑到了屋外。冷静下来之后,她马上打电话了解情况。

  田军是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秘书长,这个2003年成立的组织由河流保护专家构成,主要从事岷江流域河流的保护工作。关于成都府南河的保护,他们给政府提出了很多建议。这次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又给田军和她的组织赋予了新的意义。

  3天后,在田军等的倡议下,一个与张国远发起的网络类似的组织成立了。

  一个由30多个NGO组织和个人组成的联盟诞生了,“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成立。田军、郭虹、何德贤,3个女人成为了这个中心的灵魂———协调人。

  田军说,她们目的是把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和各省志愿者的救助经验、志愿者管理经验和民间的援助力量集中起来,通过网页、公共邮箱、博客等沟通渠道发布各种相关的服务信息,让社会各界关心灾区的朋友能够分享,推动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序地参与抗震救灾。

  这个联合的经验源于今年初的那场大雪灾。当天他们便向省市政府部门写了报告说明:中心工作原则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主动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帮忙不添乱,拾遗补缺、发挥民间组织专业服务、扎根基层、工作规范的特点,在配合政府救助服务的同时,为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和救助,满足灾区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在地震灾区,随同全国各地捐赠物资而来的,还有庞大的志愿者们,目前尚无统计数量,但由于缺乏基本的培训和有效的组织,志愿者之间的负面形象也开始凸现,冲突时有发生。这个,同样是张国远和田军等人正在考虑的问题。

  “开始的两天,工作有些慌乱。但随着工作的开展,几天下来已经渐渐进入了状态。”田军觉得,这样的联合各自的优势可以互补,产生1+1大于2的效应。

  “这是NGO发育非常好的契机。”梁晓燕说,一场大灾难后必将有一批新的NGO发育,很有可能在经过这场大地震后,中国将出现救援方面的专业NGO.但现在大家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这时候除了需要联合,也要找准工作方向。

  “最迟5月30日,NGO四川灾区联合办公室解散。”张国远说,“另一个灾后重建办公室将成立。”

  “如果有可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们准备注册一个NGO联合办公室。”张国远的理想现在看来,还很渺茫,但他又认为,NGO在这次抗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我们跟媒体合作,有专业的信息调查员,又能点对点地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相比政府庞大的救灾体系,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为NGO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公信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