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重建科学释疑:北川县考虑迁址重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11:26 北京科技报

  在灾难发生后,救灾过程中,吃住都是由大家救助。但是今后的建设还是要依靠灾区人民自己的力量。如果还靠政府来分配,就会走回到计划经济时期去,这个地方还是没有希望。

  □文/本报记者马佳谭娜 唐逸

  □供图/IC CFP

  房子会分配吗?

  一个被地震严重摧毁的地区如何将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环节有序有力的恢复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告诉《北京科技报》,目前,各有关的专家都在研究让灾区在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家园。

  台湾大学社工系教授冯燕在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地区发生了7.6级大地震后,参加了从救援到重建的一系列社会工作。她告诉《北京科技报》,通过台湾“9·12”的经验,参考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的一个体系比较完整灾难应对方案后,她认为,灾后重建分为了三期。第一期就是紧急救援期,在一个月之内,包括生命救援,预防灾后的次生灾害发生和控制灾情稳定。

  1到6个月后进入第二期,此时虽然受灾群众居住在一些临时住所,但是他们应该进入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包括孩子们正常去上学,一些人们可以去正常工作,同时要让受灾群众了解到他们会得到哪些帮助以及政府的抚恤政策。对受灾群众的帮助也应该从一些民间团体的救助逐渐转为政府的责任主导。政府责任大于民间,而地方政府的责任要大于中央政府。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受灾严重的乡镇政府机构还没有能力,冯燕说:“我们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就是政府认养模式。让一些能力比较强的政府机构去灾区建立临时的政府单位,临时接管一些乡镇。在台湾“9·12”后,台北市就立刻在5个乡镇建立了临时指挥,帮助能力还未恢复的灾区政府很快站起来,”冯燕说,“我们发现如果能安然度过平抚期,灾区的重建很快可以进入正常轨道。”

  处在过渡时期,简易住房对于受灾群众来说是替代帐篷非常好的方式。2008年5月21日,首批6000套安置房起运灾区,6月30日前到达25万套,三个月内到达100万套。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地震协会会员孙进忠告诉《北京科技报》,所谓的过渡安置房就是外层利用塑料板或是薄钢板等轻型材料所搭建的临时住所,这类房屋中间会专门加入一个隔温层,用于屋内的保暖作用。而过渡安置房的关键部位会用角铁和螺丝牢牢固定住以保证房屋在受到较大的灾害时能够安然度过,孙进忠强调说,即使这种房屋在受到极大的灾害发生倒塌时,由于它所采用轻型材料的原因,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人员伤害。而正常情况下一处过渡安置房能使用2到3年的时间。

  而在第三个阶段,大约是灾后几年时间里要长期复建。冯燕表示,她也在积极筹备,在6月12日左右,同一个台湾大学专家组组成的队伍开赴四川,帮助这里的重建工作,计划进行时间为3年。

  无论是在台湾“9·12”灾后重建还是美国的灾变管理周期,最后一个阶段都涉及到了一个地区是否迁址的问题。冯燕告诉《北京科技报》,外面进来的人,肯定不如当地人自己了解自己地区的环境,资源条件。除非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还是以原地重建为先。对于小孩儿来说,只要有大人在他就有依靠。而大人对于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都不愿迁走。灾后虽然房子倒塌了,但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这在受灾群众的心理上也是极大的安慰。

  但是对于本身处在不安全的地方,就要考虑迁址重建了。此次地震后,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川就考虑到原址本身所处地段的不安全性而准备迁址重建。

  北川隶属四川省绵阳市,紧邻震中汶川,是此次地震最严重的灾区之一。北川老县城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当地没有一栋楼可以继续居用。北川县许多干部在地震中遇难或失踪,其中六位副县长中一人遇难,三人失踪;县医院的160名医护人员,仅存4人;原本拥有144人的北川县公安局,仅幸存47人,折损三分之二;北川县民政局20多名干部仅幸存5人。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凤麟告诉《北京科技报》,此次四川大地震所处地带,正好是由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推移时,所形成的青藏隆起地带与平原低地交界处,而这一处地方也正好是多条并列地震带所处之地。

  北川县城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并且位于高山与第山的过渡带。有过多年实地考察经验的李凤麟说,北川县河道不宽,水流湍急,并且速度极快,致使两边冲击形成的河岸积地极为窄小,而北川县就是沿着这条极为狭小的河岸而建,况且这里河岸的冲击物所形成的地质极为松散,两岸的高山峡体经过上万年的地震等灾害后,山体内层已经存在了无数条裂隙,当地震来袭时,山体的碎石以及松动的岩石会一并滑落到底下的县城,再加上松动的地层,北川县的房屋更不堪一击。

  “如果要在此处重新建设要花费两个城还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选址,李凤麟给出的建议是,这个地区地质结构要稳定,不能是地震频发区,最好选择在冲积平原或是较开阔的地方,房屋尽量建在坚硬的基岩上;寻找山体较矮,避免高山峡谷之地。

  而对未来四川灾区要重新兴建的房屋,孙进忠说,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远比要建一处房屋重要的多。单个建筑物会建设的很快,而前期的规划却会用去很长的时间,而最为首要的问题就是,建设前要先进行地震破坏的调查,其中包括当地房屋、场地的颠簸情况;地形、地貌的破坏程度以及所有可能危及到房屋安全的潜在发生情况。

  老家是四川的彭志刚是美国乔治亚科技学院地球和环境科学院的副教授,他认为,在一场大地震过后,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修正地质活跃地区建筑标准的机会。尤其是公共设施,比如学校。他举例说,1933年4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矶长滩的一场里氏6.3级的地震,彻底摧毁了70座学校,而还有120所学校的建筑主体结构都受到了严重损坏。此后,美国《土地法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要求提高公共设施的抗震级能力。

  孙进忠也建议,汶县周围的县、镇的农村可以选择轻型结构的材质来搭建房屋,并且这种结构的造价也相对较低,一般一个十几平方米的轻型屋造价在2万元左右,而对于工厂,因为工厂车间的跨度大,占地面积也大,那么相对楼层的高度就不会太高,建议不要建在场地过软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土层厚实的场地。

  对于房屋倒塌,没有住所的灾民,新建的房屋政府是否应该给予分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告诉《北京科技报》,在灾难发生后,救灾过程中,吃住都是由大家救助。但是今后的建设还是要依靠灾区人民自己的力量。如果还靠政府来分配,就会走回到计划经济时期去,这个地方还是没有希望。“要知道,天灾不是政府的错,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贷款扶植,但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去办。而且只要有一定扶植,四川人民一定能够更好的重建家园。”徐滇庆动情的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