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会影响存款人在村镇银行的权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11:26 北京科技报

  存款会消失吗?

  5月19日8点半,刚刚从北川县返回绵阳市的北川县富民村镇银行行长郭峰在地震后第五次进入北川县城,“今天是去与当地政府确定帮助村镇银行的对口单位”。郭峰说: “我这几天每次遇到存款人,都会告诉他们,地震不会影响存款人在村镇银行的权益,请他们放心。”郭峰说,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富民村镇银行就在绵阳市商业银行的大厅里接通了系统,开始处理业务。

  富民村镇银行是去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以来四川省成立的第二家村镇银行,也是全国首家民族地区村镇银行,设在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地震发生时成立不足10个月。地震发生前,富民村镇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均超过300万元。

  四川银监局表示,这次地震对于试点中的北川富民村镇银行来说损失非常大,尤其是贷款客户的损失,监管部门已经在考虑灾后重建,肯定要给存款人和村镇银行的股东一个交待,这次灾难也将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配套制度的完善。

  而受灾群众可能都会担心到存款问题和按揭贷款的偿还问题,遗失了存折或其他的存款证明该如何挽回经济损失。徐滇庆告诉《北京科技报》,如果受灾群众存款的存折或有关的证明在灾难中遗失,这个经济损失只能由保险和捐赠两条途径来弥补。徐滇庆说:“银行的规矩是不能改的,不能提供证明,钱就是不能动的。银行本身的账目都在保险柜中,灾后可以找到,只要储户能够提供证明就能够核实。”

  那么不能提供证明取出的存款,或是遇难者无法取出的存款,银行将如何处置?“这都将成为银行的本金”,徐滇庆说,“但这并不表示这些钱就归银行所有可以随便取用。瑞士银行至今都保存着曾在瑞士银行存款的“二战”遇难者的钱。这些钱,只要储户有一天能够提供证明,或者遇难者的家人、后人能提供证明,还是可以提取的,而且这些账户都是保密的。”

  另外灾民的贷款也是不可能抹掉的,徐滇庆说:“如果是遇难者,那么这些贷款只能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将来由银行自己的利润冲销掉,国有银行就由政府来付钱。如果说账目很大,银行不能承担,银行都有保险,就由保险公司来赔付。而幸存的灾民,如果说贷款购得的房屋倒塌,那么这就要由保险公司来赔付。但贷款得必须还,是不能抹掉的。因为这些钱不是政府的钱,也不是银行的钱,而是13亿老百姓的钱,是涉及到他们利益的。不可能因为受灾而抹掉灾区的贷款。如果政府认为某人非常困难,那就由政府财政补贴拨款或者捐赠的善款,把补贴发给个人,再还贷款就是可以的。”

  目前,各大银行除了积极恢复在灾区的营业网点,针对地震发生后,许多灾民和企业无力及时偿还贷款利息的问题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除细微差别,大多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如建设银行,对客户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无法在原合同约定时间归还的各类本外币贷款,不再计收逾期罚息,不再计收复利。对客户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无法及时归还的信用卡透支款项,顺延免息期或减免利息。其他一些银行也有类似政策相应出台。

  对于整体金融系统的恢复,徐滇庆举例说,北川县有个村镇银行,在一个月以前他们就和徐滇庆联系过,由于各种政策的约束,使得北川银行很难发展,业务一直做不大,去年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现在几位经济学者就在研究,应该从政策上来扶植这样的银行,让更多的本地重建的贷款项目由它来做。按照以前,像这些小银行是不可以做的,但是现在就应该由他们来做,如果他们在业务上有困难,“我们可以从全国金融系统中抽调最精锐的人员去帮助他们,在救灾过程中扶持他们,让他们熟悉这些业务。这样的话,等到救灾过了,他们就可以留下一个很好的金融体系,打通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融资渠道。 ”

  徐滇庆告诉《北京科技报》:“四大国有银行五六年前已经从全国县以下的机构撤出来了,像汶川、北川这样的地方都没有了,而其他的像股份制银行,又觉得那些地方很穷,所以依靠外地银行是做不久的,也很难管理。扶植他们自己的金融机构,让他们有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这个是我们救灾工作中应该做的。”

  徐滇庆建议,应该考虑把一部分捐款、赠款作为这些地区银行的自有资本,长期的为地方服务。这样可以使得当地金融环节运作的更快,走上正轨。而只要有一个很好的金融环节,那么当地的灾后重建中,老百姓要凭自己的双手建立一些小企业来挣钱就容易多了。

  曾参加过2003年海啸遗体鉴定的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专家汪建告诉《北京科技报》:“目前,救灾人员正在挖坍塌的映秀镇小学,现场至少有10名法医在工作。“我看到,学校生还的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家长都站在挖掘现场的不远处,只要有一具遗体抬出,马上有老师和家长过去进行辨认。确认了身份的遗体被放置在裹尸袋中运往殡仪馆火化,如果不能确定遗体的身份,现场工作的法医就会先编号,随后打开尸袋,进行拍照。而后,法医会用镊子取下一枚牙齿和软骨的组织,装入专门的密封袋中。”

  汪建解释,提取的这些组织,是为了进行DNA检验。随后DNA样本汇同遗体编号、照片等资料,形成每一个遇难者的档案。

  基因包含着一个人所有与生俱来的遗传信息片段,并终身保持不变,而人的骨骼、毛发、血液等所有人体组织或器官中都包含这些遗传信息。根据国际惯例显示,只要对基因片段中的13个核心位点进行DNA检测,综合这些位点的信息,个人的个体识别率将超过千亿分之一,即1000亿人之中,不会出现两个个体相同的基因片段,是目前准确率最高的个体识别鉴定。

  汪建说,遗体做完上述认定,会被集中运往殡仪馆火化。骨灰和上述资料就成为每一个遇难者的最后档案。以后清理认定,或是亲人寻找,都全靠这些档案了。因为有DNA鉴定,可以确保每一个遇难者的身份不会出错。

  华大基因的邓亚军博士告诉《北京科技报》,“目前来看,我国法医提取DNA监测样本采取的是最科学、最人性的方法了,因为牙齿的大小不同,所含的DNA的成分也有差别,而且牙齿的检测时间也比较长。而取得的软骨组织是肋骨和胸骨相连的那一段,它的检测时间比牙齿的检测时间要短一些,应该说双重的样本提取保证了DNA识别的准确性,也尊重了遗体的完整性。”邓亚军介绍,在2003年海啸现场,她看到欧洲一些国家的法医将尸体的整个下颚骨打开取出样本,因为在一些国家,社保部门一般有百姓的全部牙齿的口腔记录。而且,当时在海啸遇难者识别中,不少国家把整个遗体都剖开,取大腿腿骨中的一段来检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