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大学生参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16:31 中国网

  王旭明:

  我们相信,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手毫不松懈抓抗震救灾,一手坚定不移地抓户籍教育改革与发展,战胜种种困难。我想有全国教育系统的支持,我们夺取抗震救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双胜利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教育部提出来的十大重点工作,我们将很快上网,也很快提供给大家一份书面参考,供参考。今天为了就有关工作大家有一个了解,我们请来了教育部有关司局的同志向大家介绍情况,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副司长高洪先生介绍有关灾区中小学恢复上课的情况。高司长也刚刚从灾区赶过来,这方面的感受一定很多,有请高司长。

  高洪:

  我刚从灾区回来。灾区中小学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推动临时学校建设,让灾区,特别是重灾区的中小学生能够安全、健康的复课。第二,加强对学生在复课过程中的心理援助工作。关于临时学校建设,我们在地震之后的一周之内,教育部派出工作组到灾区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抗震救灾部门的统筹领导和协调下,在全国各方面的支持下,于5月19日正式启动了第一批帐篷学校。首批开设的帐篷学校主要安置从重灾区转移下来的学生。

  高洪:

  帐篷学校是根据抗震救灾的整体进程来陆续安排开学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所以,使一大部分,特别是从重灾区转移下来的学生都能够安全的复课。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向已经复课的学校免费发放了《心理援助手册》和《防疫手册》《我们在一起渡过—献给地震灾区的孩子们》,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向灾区免费提供了复课学校和所有帐篷学校。

  高洪:

  从临时安置到过渡安置的过程中,帐篷学校还在变动中。有条件的地方,灾民已经按步骤返回家乡,所以帐篷学校的教学点也在变动过程中。新规划的板房集中地区正在新建临时学校。所以总的来说,根据抗震救灾的总体进程推动临时学校建设,特别强调安全和健康。

  高洪:

  第二项工作,我们启动了心理援助工作。教育部委托已有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学校公共卫生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了中小学灾区心理援助专家工作组来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的工作目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统的心理援助工作,努力使学生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还有一个任务,鉴于因灾害造成严重心里创伤的学生,要将他转接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心理治疗。

  高洪:

  我们坚持的原则有几个,第一坚持科学性。因为心理援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这样的工作,必须在有资质专家指导下,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实施,避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再次伤害。特别是刚才提到的防止不同人员对同一个学生反复进行心理援助。

  第二个原则,面向全体。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知道地震之后出现的各种心理,叫做心身表现,都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映。要了解和接受心理援助的必要性。

  高洪:

  第三个原则,分阶段实施。我们将根据学生震后依次出现的反映,开展比如说指导、鉴别、升华为重点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四个原则,分人群开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创伤程度进行开展。特别要关注丧亲致残的学生,同时还要对今天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高洪:

  专家工作组一个是要制定进入中小学校的专业性的标准和要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教育资源。我们要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根据实际需要实时或者整合已有的工作。一个是培训当地的老师,第二是对老师开展心理援助进行现场指导,第三是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项工作是长期性的,我们将根据学生复课的情况来实施。

  同时,我们正在收集灾区中小学生在抗震救灾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互助、感恩等感人事迹,我们准备编辑成册,免费发放到全国中小学,作为德育的生动教材。谢谢大家。

  王旭明:

  高司长,现在灾区的中小学能够有一半以上已经复课了吗?

  高洪:

  据我们了解,重灾区是将近一半能够复课。具体数字由于在不断变化中。同时,新建的板房所在地也正在建临时学校。准确的数字要以四川省发布的为准,我们有昨天的数字,但是仍然在变动中。

  王旭明:

  帐篷学校或者临时房作为校舍是不是还不够?

  高洪:

  和实际的需求量还是有差距。特别是板房,夏天热了以后,在学校上课更需要板房的这种形式。

  王旭明:

  昨天总书记到了河北板房厂房考察,要求他们加快生产。

  高洪:

  可能重建学校过渡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板房来保障。

  王旭明:

  下面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刘贵芹先生给大家介绍一些大学生和大学在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刘贵芹: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星期六晚上,我刚从灾区回来。全国大学生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令人难忘。下面,我介绍有关方面的情况。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质灾害以后,广大高校学生心系灾区,情牵祖国,及时行动,奉献爱心,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涌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我分四点介绍。

  刘贵芹:

  第一,受灾地区高校学生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特大地震发生以后,绵阳、德阳、成都等受灾地区高校学生在各自高校党政的领导下,沉着冷静,理智镇静的面对灾区,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一是坚守岗位,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地震发生当晚,按照成都军区命令要求,西南交通大学第一批30名国防生迅速前往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进行抗震救灾。学校有一名藏族学生,也是国防生,叫郭冬阳,他的家在都江堰,在救灾任务和被埋在近在咫尺的亲人面前,他依然选择了前者。得知他的爷爷和外婆在地震中已经遇难,他强忍泪水,依然继续投入到艰苦的救助工作。得知郭冬阳亲人遇难、家庭受灾仍坚守岗位的事迹以后,学校的领导将生活补助送到郭冬阳手上,他立即将2000元钱捐给灾区。

  刘贵芹: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生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灾后的四天时间里保障救灾飞行任务239架次,投放救援物资13.3亿吨,抢运伤员30余名。

  二是互帮互助,积极开展救灾援助活动。地震发生后,电子科技大学23名学生自愿者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协助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同时,全校学生积极参加为自己亲人贡献自己力量为主题的活动。西坝学部分校区近邻地震重灾区,距离震中映秀镇仅75公里,在校舍受损,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下,西坝大学的学生一方面积极开展抗震自救,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奔赴重灾区,开展救援服务。为把救援物资尽快转送到灾民手中,7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跑步前往阿坝灾区的救灾物资的中转站,不辞辛劳,连续作战,大大提高了该中转站的物资运输效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