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震使映秀回到39年前模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05:47 人民网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地震之魔,从汶川映秀镇的北部钻出地面,半个中国感受到了震动。这一震,小镇39年的荣耀和繁华,瞬间化作泡影。 这一震,映秀又回到了39年前的模样。 1969年,30岁的电工谢方钦从绵阳市三台县一家电厂调到映秀镇,参与映秀湾水电工程。此后,理发师郝玉平和厨师肖四也在此扎根。 谢方钦来映秀之前,厂长曾经给他交过底——“映秀那地方,一片乱石瓦,走路踢到脚,没有小洋房,农民住草房。” 【编者按】 很多人走了,他们的生命原本还应延续。 他们所生活的小城,也遭受重创。汶川映秀、北川、彭州、平武、什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它们时,已满目残垣。 那些小城是有生命的,他们的年龄以百千年计,原本生机勃勃。 好在,重伤之后,惊恐逐渐过去,生命开始重构,学习和农忙都已继续。 从今天起,我们的系列报道将怀念小城的过往时光、记录小城的现实痛楚,并将展现—— 它们正在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擦拭伤口、护佑子民。 我们坚信,城市不只是一群建筑的集合体,甚至可以不局限于地理,即使异地重建,它们的光辉仍然能和自己的历史汇合。 是为“城记”。 人到映秀 谢方钦到映秀的时候,山上的树还没有那么多。 “那么大的树,砍下来就拖回去烧了。”5月26日,老谢比划着碗口粗的小树说。 那时候,映秀做饭、烤火的主要能源就是山上的树木。 后来,映秀成了水电之乡,电力成为最廉价的能源。除了熏制腊肉,人们很少用植物当燃料了。 即使在地震之后,顺着岷江西岸,一路沿都江堰到映秀的213国道向北,两岸青山仍然树木茂密,只是地震引发的一道道山体滑坡,像一个巨大的怪兽用利爪猛地抓过山体,留下惨白的伤口。 山腰和山脚下一块块平地,当地人称为“坝子”,小的坝子是村庄,大的坝子就是乡镇。顺着盘山的213国道一路北行,村庄和小镇迎面而来。 映秀镇有100多平方公里,213国道穿镇而过,镇中心步行也要不了20分钟。镇的西北角,道路分为两支,向左走是卧龙,向右走是汶川县城、九寨沟。 通往九寨沟方向的一小段213国道,是镇里最繁华的秀平街。镇里最有名的“肖四饭店”和最早的“映秀理发店”在这条街上,隔路相望。 镇里的红白事,多在肖四饭店办;不知多少人的发式是在映秀理发店老板郝玉平的手下焕然一新。 多年前,映秀对于郝玉平、谢方钦和肖四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1965年,在服务业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下,17岁的理发员郝玉平从成都沿着岷江东岸的老成阿(成都到阿坝)公路,北上汶川。 1969年,30岁的电工谢方钦和9名同事,从绵阳来到映秀湾水电工程。 1989年,17岁的肖四跟随母亲从都江堰而来,开了个早餐店。 他们定居在这里,在这里成家生子,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见证了映秀的繁华。 大地震时,他们幸运逃生,但大半生的心血几乎全部毁掉。大地震后,他们一路向南,回到了成都、都江堰,有人到了更远的地方。 当年他们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映秀时,怎么也想不到,离开,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