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口述甘肃陇南地震 帐篷等救灾物资紧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09:21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包锐 ★李开南/甘肃陇南报道

  在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中,甘肃省部分地市灾情严重,当地居民生活、经济建设遭受极大破坏,尤其是位于甘肃南部的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居民伤亡甚大,财产损失甚巨。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展开了积极的抗震救灾工作,目前灾区社会秩序平稳,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在地震发生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迅即赶赴陇南。在采访中,记者收录到了在巨大天灾中真实上演的真情与惨剧,也记录下了在灾情中自救者和施救者的感人情怀。

  电信职工:

  “到岗位是唯一的选择”

  地震重灾区——陇南市文县碧口片区有三乡一镇:碧口镇、范坝乡、玉垒乡、中庙乡,位于川陕甘三省的交接处,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震后,碧口片区一度与外界音信隔绝成为“孤岛”,且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大批建筑物垮塌,死亡数十人,碧口镇大街裂开了几条大大的口子,镇上游的大坝位移30厘米。紧随而来的是绵绵的余震,三级、四级、五级余震可谓是家常便饭,最近的一次发生在5月25日,6.4级,震中在四川青川,距离碧口极近,震感强烈。

  于永祥,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出生,老家甘肃岷县,他曾是四川某部队的一名侦察兵。2000年退伍转业后,于永祥在兰州的一家中专学校读了一年书,然后来到文县碧口镇电信传输局工作。

  地震那天,碧口镇阳光灿烂,天气格外的晴朗。于永祥短短的午休之后,走出家门去上班。下午14时28分,正走在大街上的于永祥忽然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眩晕,站立不稳,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民房、楼房都开始剧烈的晃动,两面碧绿的山峰上冒起了烟尘。

  大地经历了长达数分钟的颤抖,人们纷纷跑到街上,一片恐慌。房屋倒塌,呼救声、哭泣声齐来,那一瞬间让于永祥感觉自己不是生活在现实里,而是身处一部虚构的灾难大片中。

  那一刻,他的心中产生了犹豫:退一步,他可以迅速返回家里,妻子,三岁的女儿,还在二楼的房子里;停下来,可以帮助那些呼救的人、哭泣的人;但于永祥却加快了脚步,他知道,那一刻,他必须坚守在通讯传输局,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他也明白保持通讯畅通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

  地震导致碧口镇通信线路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于永祥迅速加入了单位的灾情线路抢修队伍,直到当天夜里,终于接通了当地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线路,碧口镇震区灾情得以向上报告到甘肃省政府,甘肃省政府的救灾指示也逐级下达至陇南市、文县,灾区人民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终于盼来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关怀慰问和即将到来的救援。

  学生:

  “要是转移到操场就好了”

  碧口镇文县二中初三七班学生张伟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在镇上同学的家里看电视,因为学校实行了夏时制,下午三点上课。

  地震发生时,电视机从桌子上直接掉了下来。“我感觉不对,赶紧从房子里跑了出来,我看见巨大的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街上空荡荡的。我应该是地震后全碧口镇第一个跑出来的!”这个14岁的男孩对《中国经济周刊》回忆当时的场景。

  跑出来之后,他向学校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恐慌乱窜的人群和倒塌的房屋让他很怕,他加快了速度,一路小跑着,赶到学校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我学校旁边小学的教学楼,有一边就像被谁用手摁了一把,被彻底摁掉了!而整个教学楼也像被人用刀子割过一样遍身裂缝。教学楼前面的雕塑粉碎了一地,小学生们纷纷从校门口涌出来,有两个学生和一个家长被校门口倒塌的围墙当场砸死!”他回忆说。

  学校边上的教师宿舍也全部倒塌,成了废墟。路另一侧的文县二中学生宿舍也一片狼藉。当他走进二中校门,看见新建时间不长的教学楼裂开了大大的口子,他的同学们被老师组织到较为宽敞的操场上,大家都满眼的惊慌,老师们在大声的喊叫着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清点人数,直到确认大家平安。

  碧口小学四年级三班的侯飞告诉记者,尽管那天地震持续时间较长,但他们还是安全撤离了教室,并没有学生被埋在教学楼里,但当大家冲出教学楼,一齐涌向校门口,挤向大坡时,悲剧发生了。“要是我们转移到操场上,可能就不会死人!”

  记者在碧口小学看到,现在倒塌的教学楼已被挖掘机拆倒,老师们在宿舍的废墟里清点能用的东西、存折、书籍等物品。由于帐篷紧缺,老师们四五家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凭户口本每人每天只能领取两袋方便面。

  乡村社长:

  “看了电视大家就安心了”

  记者采访高永平时,他正穿梭在被地震震塌的文县中庙乡肖家坝村漩滩社的房屋废墟里。他是这个社的社长。

  “太恐怖了!地震时我在碧口镇街上理发,等我赶回社里,全村的房子倒的都差不多了!”高永平说。当天下午,他从村基金里拿出钱组织人买来6卷塑料棚布,搭了十几顶帐篷,将村里人安置进去,又从附近工地上借来发电机,解决了照明问题,让村民看上了电视。“通过电视,我们知道党和国家也在关心、救援我们,这样大家就安心了!”

  高永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从文县到碧口的道路被塌方、泥石流阻断,县上的人第三天才下来,陇南市的领导也在第四天赶来,带来了帐篷、食品。

  他说,目前村里最需要的是帐篷、大米、蜡烛、手电、塑料布等物资,上级救援的60顶帐篷、1000多斤大米均已运到,村里正在展开积极的自救工作,通过从废墟中刨出粮食,抢夏收,“粮食总体上还可以再坚持几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