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大 帐篷等救灾物资紧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09:21 中国经济周刊

  乡党委书记:

  “我们已经开始恢复生产生活”

  5月24日中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碧口片区玉垒乡,看到乡政府所在地的公用民用建筑全部被地震摧毁,乡办公楼张着大大的裂缝,被专家鉴定为重危房。

  玉垒乡党委书记黄华文告诉记者:“当时,地震持续了约3分钟。乡上1个小时内派出了三个工作组,赴各村查实灾情。”

  据他介绍,到5月15日,乡干部已全部入村入户。“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结束,第二阶段排险、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开始。”

  据了解,玉垒乡5人遇难,重伤14人,轻伤28人,受灾5681人;倒塌房屋107163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1370.98万元。灾后,乡政府给予5名死难者家属每户500元慰问金,发放帐篷646顶,方便面29吨,大米8吨,还供应了其他急需物资,基本保证了灾民当前生活的稳定。

  由于当地群众居住分散,灾民安置困难很大。黄华文书记说,玉垒乡急需帐篷1000顶,彩条布600条,大米、面粉50吨,人饮供水管网1万米,水泥100吨。

  中庙乡也是碧口片区的重灾区。地震发生时,由于通讯中断,乡里无法给县上汇报情况。中庙乡党委书记王维春决定,在乡上的干部一个不留,全部下去,及时摸排情况,开展抢险救灾。

  据王维春介绍,由于反应迅速,中庙乡在震后两个小时内就摸清了全乡的人员伤亡情况。据了解,地震共造成中庙乡6个村15人遇难,受伤50人,其中重伤4人。该乡的房屋大部分倒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被压埋在废墟中。为了保证人民群众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乡政府、党委通过各种途径紧急调运各种救灾物资,截止5月23日,已累计调运大米30吨,面粉28吨,帐篷1800顶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确保了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暂时缓解了住宿和吃饭问题。

  在震后,中庙乡先后召开村级动员会38次,社级动员会200多场次,安排带领群众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一边清理房屋废墟,排除危房险情,收集可用建筑材料;一边开展夏收、夏种。同时建立了粮食加工点15个,逐步引导群众重新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记者了解到,由于灾情重,破坏面大,中庙乡直接经济损失近6亿元,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大,帐篷、彩条布等救灾物资紧缺,次生地质灾害隐患严重。

  教育局长:

  “学校复课,帐篷紧缺”

  张玉忠是文县教育局主管考试、教学教研的常务副局长,接受记者采访前,他正与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参谋长商量军民共建震区帐篷学校——地震发生后,如何让灾区的孩子,尤其是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的毕业班的学生尽早复课,一直是教育部门面对的一大难题。

  “核心问题是帐篷的紧缺。”张玉忠对记者说,没有帐篷,学生无处上课,教师无处安家。为了解决帐篷问题,中庙小学的校长都哭了几次。

  地震之后,文县教育局办公楼也成了危房,由于对教育部门上级不专门发放帐篷,张玉忠每天都是露天办公,材料随身带着。经过张玉忠几次争取,县上答应额外发放一部分帐篷,作为帐篷学校专用。

  5月26日下午,尖山乡政府所在地公路下面的一块油菜地里,六个小帐篷拼凑起两个帐篷学校,里面传来了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这是尖山小学六年级的两个毕业班,共87个学生。帐篷的外面,放着几箱子方便面,不远处用彩条布搭起几个简陋的帐篷。

  尖山小学校长杜德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最发愁的还是帐篷,把9个班级全部复课需要40个帐篷,但我们没这么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