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受泄洪前绵阳一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3:00 北京晚报
记者感受泄洪前绵阳一日
航拍绵阳涪江泄洪道

记者感受泄洪前绵阳一日
一位没去参加联欢的孩子与母亲一起进入梦乡

记者感受泄洪前绵阳一日
南河体育馆原先为灾民安置防潮准备的木板被撤走

  14时

  南山街道

  涪城区南山街道御营一社区居委会内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这个社区管辖着13个小区、9个单位,总人口超过1万人。

  四名工作人员在用复写纸抄写着“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涪城区疏散撤离回执指南”,一旁的赵清副书记更是没闲着,一直在和相关指挥部通话商谈疏散事宜,嗓子听起来都喊哑了。考虑到社区内有一些残疾人、老人,赵清已经将疏散撤离的车辆联系好。

  工作人员个个“奋笔疾书”,据他们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涪城区疏散撤离回执指南”要填写3978份,填写完毕之后还要挨家挨户发送下去。

  疏散撤离回执指南上明确了该区的疏散撤离路线——洞天山顶,那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快走十多分钟就能到达。指南上还将赵清的小灵通列上了,她说万一发生什么紧急事情,居民可以直接跟她联系。

  居委会外看似一潭平静的湖水,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急切地喊着一个“跑”字。10岁的张玉对于撤离的第一印象就是“到时候跟在爸爸妈妈身后跑,带上雪米饼”;御苑巷街头摆摊卖西瓜的老赵说,紧急情况一旦出现,开上自己的三轮摩托一溜烟5分钟就能到达高处;卖手机的店主说,自己也简单,卷帘门一拉就可以“溜之大吉”。

  15时

  沈家坝街道

  宽约百米的街道显得冷冷清清,偶尔有一两辆车疾驰而过;银行、邮局、超市、小饭馆、服装店……所有沿街的店铺全部大门紧闭,密闭的卷帘门、拉紧的窗帘、门前台阶上堆得高高的沙袋,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场灾难似乎正在慢慢逼近。

  这里是涪江沿岸的一块风水宝地,但又是绵阳城里地势最为低洼的区域,按照三分之一溃坝方案,两天以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全部被疏散到城市边缘的高地。人去楼空、繁华不再,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虽然十字路口那家诊所的外墙上,用红笔标示出的三分之一溃坝、二分之一溃坝和全溃坝的水位线分别达到了一楼中上部、二楼小部分和三楼的高度,但是眼下似乎没有几个绵阳人会认为这是即将发生的真实的事情——他们宁可相信,为了防备万一,大家只是暂时出去避一避而已。

  “人走了,安全不能松懈,各家各户的东西还得有人看,”坐在久安社区大铁门里面守卫的大爷这样解释自己一个人孤零零驻守在这里的原因,“前两天疏散得匆忙,很多人都没有带够生活用品,白天回家取东西的人也不少,我得给他们开门,还得随时辨认进出人员的身份,不能稀里糊涂地把小偷放进来。”

  16时30分

  御营一社区居民楼下

  居民陈阿姨隔着社区药店紧闭的玻璃门看了好久,神情有些失望。贴在门上的告示写道:“因堰塞湖事件,本店暂时将药品及人员安全转移,大概三天以后营业。”陈阿姨原本想来这里领些免费发放的板蓝根,有些扫兴的她一边背着手蹒跚走开,一边不停地抱怨:“又没有人来通知,逃得那么快做啥子么!”

  几乎每座居民楼前的树荫下,都有人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旁边还有不少观战者。正午泛起的暑气此时仍在蒸腾,有人额头上已挂上豆大的汗珠。麻将桌不远处的楼门口,张贴着居委会五天前发布的通知,这里属于二分之一溃坝时的撤离范围之内。

  “只看到电视里面的通知说要做全面溃坝的撤离演习,怎么现在还没消息?”一位居民问道。有人答复说:“刚才都广播了,演习改在明天下午了。”有人回答说。“那到底还撤不撤?”那人又问。“管它呢,打牌打牌。”大家七嘴八舌地劝道,“警报响了再说嘛。”

  19时

  富乐山公园

  夜幕初上,这里的帐篷社区一派热闹景象,大家三三两两的高谈阔论、或者围坐在一起听广播看电视、或者支起桌子摆开“龙门阵”……平时习惯于将自己封闭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么亲近,灾难中的漂泊让人们找到了共同的话语,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里是绵阳市民疏散后最大的安置点之一,截至昨天,据说已经有两万多人在此“安营扎寨”。

  22时40分

  烧烤一条街

  这里算是绵阳人的世外桃源,即使是余震或堰塞湖险情最危急的时候,这条街的露天桌位仍然是座无虚席。晚风中似乎夹杂着些许下雨之前的土腥气,却丝毫没有影响饕客们的食欲。谈笑风生的人群中,除了本地居民外,有穿着地方电视台工作服的媒体同行,有操持着山东口音的援建人员,还有的人短袖T恤胸前印着“志愿者”字样。不时从邻桌随风飘来异乡口音念叨“北川”的零星话语,似乎这一切正在渐渐地离所有人远去。

  席间,几名身穿迷彩服的军人显得格外特殊,他们脸上似乎还挂着疲惫的神情。几个当地青年举着酒杯上前询问道:“请问你们是来绵阳支援我们的子弟兵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青年们兴奋地敬酒:“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简单的问候话语却令人感到温暖。

  安详而宁静的夜色中,绵阳城又结束了并不寻常的一天。

  本报特派记者 丁肇文 周健森 于建 绵阳专电

  刘航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