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接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3:59 SMG《七分之一》

  SMG《七分之一》2008年6月1日播出:生命的接力(焦点),以下为节目内容。

  片花一:

  专机转送地震灾区伤员

  实况:1840你指挥它 让它往前一点 它太慢了 我现在滑出了

  上海18家医院 精心救治

  采访:肌腱也有缺损 骨头也有缺损 我们要分期给他不同的修复

  本周《1/7》敬请收看——《生命的接力》

  正文上:

  (字幕:5月28日下午6点 成都双流机场)

  (飞机滑行 乘务员准备开门)

  实况:

  所有机门 待命已解除 可以开门

  实况:

  开门 舱门口插上国旗

  解说:

  这是东方航空公司的一个特殊航班,每次打开舱门,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在舱门口插上国旗,因为他们负责运送的是四川地震灾区的伤员。从5月26号开始,这架经过改装后,全国最大的全担架救护飞机每天都从四川向全国转运伤员。而本次运送,已经是5月28日这天第二次从上海飞往成都,他们要把53位伤员,转运到上海接受救治。

  现场:(担架进机舱门)0617头低了 当心 几号(病人) 叫什么名字

  实况:

  这架大型宽体客机上原本有274个座椅,现在已经被拆掉了174个,腾出的空间可以安放54个担架,担架旁对应的座椅可以安排陪护家属,为了方便担架通过,所有座椅都是可折叠的。

  实况:

  1310慢点 慢点 抬高抬高 不要碰到椅子 好的好的

  解说:

  伤员被抬上飞机后,机组人员立即对担架进行固定,除了帮他们系好安全带外,还用绳索固定,增加担架的稳定性。对很多四肢受伤的伤员,机组人员还会和医护人员共同商量,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固定方式。

  实况:

  1620 脚伸不开 你的脚是伸开的嘛 没事这个(安全带)很松的

  解说:

  转运上海的每一位伤员,都允许一名家属跟随。

  实况:

  1022 你不要担心 (家属)他不到 我们不走 放心

  解说:

  这些即将运送到上海接受医治的伤员大都伤情复杂,很多人身上都有多处骨折,而从成都到上海需要3个小时的行程,他们能承受住吗?

  采访: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唐承薇教授:2902至少主任 教授都看过这些病人 认为路途上是安全的 然后再报到医院的院长那个地方 然后医院再核实一下

  解说:

  唐承薇教授解释说,转送到上海治疗的伤员虽然伤情较重,但目前生命体征平稳,飞行3个小时基本没问题。在大量的伤员被转运到其他省市之前,成都的各大医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位医生平均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

  采访: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唐承薇教授:2626现在全国各地来支援我们,分流了一部分病人 对成都的医院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字幕:5月28日下午7点 成都双流机场 )

  解说:

  一个小时后,病人和家属全部登机完毕。

  实况:(驾驶舱 飞行员与塔台通话)

  1840你指挥它 让它往前一点 它太慢了 我现在滑出了 可以

  解说:

  为了把伤员安全舒适地运送到上海,东航这次派出了最有经验的机长,在全程飞行中,提出了高于普通客机的技术要求。

  采访:

  东航应急部主任:3140起飞的时候 飞机的仰角还是存在的 所以为了防止他们从担架上滑落 希望(飞行员)起飞的角度小一点 同样的道理 落地的时候刹车比较大 人就要往前冲 在担架上 这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滑跑的距离长一点 冲力就小一点 病人的痛苦就小一点

  解说:

  在转送的这些伤员中,包括他们的家属,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乘坐飞机,而且因为刚刚经历过大地震,稍有晃动,就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怎样让他们适应飞行,对于乘务人员来说是一场考验。

  实况:

  乘务长:0520 起飞之后,马上巡视客舱 关注这些客人 尤其是遇到颠簸 我们一定要到客舱安抚他们 告诉他们我们是安全的,一切都没有问题

  (字幕:7点30分 飞机转入平飞)

  实况:(客舱播音播音声:(减弱)

  1000祝你们早日康复 只要人在 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战胜这场重大的自然灾害 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解说:

  起飞之后,飞机飞行得很平稳,伤员和家属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乘务人员还用数码相机把舷窗外的云朵拍下来拿给担架上的伤员们看。但飞机上,记者看到一位小伤员却显得有些烦躁不安。

  采访:

  唐建花的母亲 黄金琼:1150双腿挤压坏死,在成都做了四次手术,昨天该做手术的时间,根本就排不上她的手术了。

  解说:

  这个小女孩名叫唐建花,今年12岁,来自绵竹市汉旺镇。5.12地震当天,学校教学楼倒塌,唐建花被埋22个小时。她妈妈说,希望到了上海的医院后,女儿的双腿能被保住。

  采访:

  唐建花的母亲 黄金琼:1620我最大的愿望 我女儿生命在 腿也在 连脚趾也没有一点点损伤。

  解说:

  这次运送的伤员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只有1岁半,他们都在期盼1700公里外的上海,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看窗外,满天的云彩。)

  (字幕:5月28日 晚10点 上海虹桥机场)

  实况:2545家属拿着行李跟着病人 一起上我们的升降梯 2722 一二三 来

  解说:

  此时,上海医疗急救中心的54辆救护车早已等候在停机坪上,伤员们将被送往上海各大医院。

  采访: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 徐建光:

  3000上海医院的病床非常紧张 医疗任务也非常多 但是我们做了非常有效有序的安排 腾出空间 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3140第一批 总共上海有18家三级甲等医院 应该说可以代表上海的医疗技术水平 甚至是国家的水平 我们希望给伤病员最佳的医疗技术服务

  片花二:

  伤员病况复杂 医务人员面临挑战

  采访:把这个胸腔积液的问题 稳定了才能做骨科的手术

  精心施救 凸显人性关怀

  采访:2350多学科联合会诊对一个病人来说 对生命来说是最负责任的

  稍后《1/7》继续——《生命的接力》

  正文下:

  (字幕5月28日 晚11点 新华医院)

  (现场:门口转下担架 )

  实况:

  0030当时意识有没有丧失过 昏迷了两三天

  0210左足骨折 肋骨骨折

  0309 她已经在那边初步处理了一下 0240她伤口植过皮 但是伤口情况不是很好

  解说:

  这些地震灾区的伤员,很多人已在当地经过多次转院,多次手术,伤情复杂,因为灾区条件有限,不少伤病元的病史资料不齐全。

  实况:

  0440这个上面没有产品的编号 因为我需要专用的工具 当时的片子也没有吗 赶紧给她拍片子

  解说:

  这位来自德阳的薛萍,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曾经被埋在废墟下5个小时,右腿伤口面积很大,对医生检查的动作特别敏感。

  实况:

  0520我们看一下伤口 好吗 看伤口 会好痛 医生你轻一点好吗 我好怕痛

  (丈夫守在妻子身边画面)

  采访:

  新华医院 骨科主任 陈晓东: 0850皮肤缺损 肌肉缺损 骨头外露,还有并发感染 第一步要把创面的感染控制好 控制好以后 给她做植皮 0910我了解到 这个病人还有轻微的脑震荡 是的 我们要请神经外科的专家来做评估

  解说:

  为了确保对伤员的准确诊断,新华医院在第一时间对所有伤员进行了必要的血液、B超、CT等补充检查。

  (5月29日 零点10分 新华医院 )

  实况3秒

  解说:

  虽然已是半夜,但会议室里,新华医院全院专家联席会议正在进行,所有相关科室的主任和专家全部到位,甚至一些离退休多年的老专家也都专程赶来参与会诊。

  采访:

  新华医院院长:2345地震造成的损害是多系统的 比如一个骨折病人 会造成其它系统的损伤 如果一个病人他还有基础疾病 比如他有心血管疾病 遭遇地震 那么心血管疾病会不会有发展 2350多学科联合会诊对一个病人来说 对生命来说是最负责任的

  解说:

  针对伤员复合性伤病的特点,上海18家接收灾区伤员的医院,都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另一家三甲医院长征医院共收治了34名伤员,来自汶川县映秀镇的农民王沛才,身上多处骨折,是病情最为严重的,急需马上手术。

  采访:

  长征医院地震综合救治科 主任 仇明:3304他有大量的胸腔积液,3309这时候胸科医生说 我们必须先处理 把这个胸腔积液的问题 稳定了才能做骨科的手术 否则在手术会造成呼吸循环方面的异常变化 甚至影响到生命。

  解说:

  为了科学地救治伤员,长征医院专门成立了地震综合救治科。尽量保全这些来自农村的伤员将来的劳动能力,是医生们考虑得最多的。这些天,各大医院分别为地震灾区伤员进行了多台手术,长征医院最多一天同时进行了十台手术。

  串场:(手术室环境)

  从四川5.12大地震的第一天开始,我们每天都在被生命的坚强所感动,两个星期之后,灾区的伤员到了上海,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废墟下,顽强地与死神抗争过,每一个人身上都浸透了伤痛的血水,救援官兵的汗水,和家人的泪水,现在,他们到了大后方,到了我们身边,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减少他们的伤残,尽快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康复,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解说:

  这位正准备接受手术的伤员叫喻林昌,是阿坝的一位藏族农民,在地震中,他的右手手掌几乎完全被石头砸烂了。

  采访:

  长征医院 整形外科主任 江华:3801 不仅皮肤有缺损 肌腱也有缺损 骨头也有缺损 我们要分期给他不同的修复

  解说:

  江华医生介绍说,对喻林昌的手术要分三期进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得他的右手掌达到功能和形态的修复。

  采访:

  长征医院 整形外科主任 江华:3327我们给创伤病人的治疗应该是最终和确定性的治疗 3801就拿手来说 要让他能活动 能工作 能完成基本生活 3655在前线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来完成这样的手术的。

  (特技转场)

  实况:

  0705 比较大面积的损伤之后 皮肤肌肉骨骼神经都受伤了 所以做手术要分好几次 你在成都做的手术是应急的处理 通俗地讲 是救命 那是前方 这是后方 到后方来我们要对你的肢体 做比较细致的处理 有多大希望 我觉得非常有希望把腿保住 将来还可以走路

  解说:

  在新华医院 骨科主任陈晓东在第一时间把会诊的结果,告知了薛萍夫妇,听了医生详细解释后,担惊受怕了十几天的夫妻俩总算松了一口气。

  采访:

  薛萍丈夫:2801出来就有心理准备 但是要面对现实还是有压力 医生说了这些话 你心里面踏实多了 毕竟还要活几十年 能健健康康是最好 还要为生活打拼

  (特技转场)

  解说:

  唐建花的母亲黄金琼在飞机上就一直充满了担忧,到了上海儿科医院后,马上向医生打听女儿的病况。

  采访:

  儿科医院骨科主任 马瑞雪:尽管进行乐切开(什么叫乐切开?查实)和减压,但肌肉仍在坏死,有毒素被肝脏肾脏吸收,有可能造成肝、肾脏的异常

  解说:

  在组织了肾内科、消化内科等对唐建花做了专门的会诊后,医生们决定在保全唐建花的生命前提下,尽量细化她的治疗方案,保全她的双腿。而和唐建花住在同一个病房里,年仅一岁半的邓鑫柯,病情却比较乐观,他左手受伤的手指目前情况稳定。

  (特技转场)

  实况:0229 我不去换药 我不去 阿姨陪你一起去 好吗 很勇敢的

  采访:

  上海儿童医院骨科护士长 毛蔚:1730 只能安慰 1935他除了身体的痛苦还有心理的痛苦 2100他们心理上承受得太多 同他们的年龄不能相比

  解说:

  毛蔚护士长介绍说,目前他们医院接收了8名来自地震灾区的小伤员,其中有的孩子在废墟下被埋了二三十个小时,之后又经历了手术,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着太多的伤痛。

  实况:一个小孩叫疼 旁边的小孩默默地哭

  采访:

  上海儿童医院骨科护士长 毛蔚:2100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从头开始 慢慢和孩子接近距离 让他们觉得我们也是他们的亲人 才能相信我们 更好的配合治疗 2030他们现在的想法就是 去看上海的高楼 看东方明珠 看外滩 去海洋公园(后半段贴孩子笑的镜头)

  字幕:6月1日 儿童医院病房 小伤员们在庆祝地震后的第一个儿童节

  (贴画面 无解说词)

  解说:

  从5月26号到5月28号,上海共分4批,接收了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301名伤员,预计接收数量将在400名左右,横越东西,生命在接力中焕发希望。

  (特技+音乐)

  梁天玉: 97岁 上臂骨折 目前情况稳定

  唐建花: 12岁 双腿伤情复杂 需要进一步会诊

  邓鑫柯: 1岁半 左手受伤手指 目前情况稳定

  薛 萍: 28岁 正准备接受右腿手术

  王沛才: 胸腔积液引流成功 等待骨科手术

  喻林昌: 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整形手术 等待下一次手术

  (转黑)

  爱心妈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