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面临公共卫生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3:59 SMG《七分之一》

  片花(上)

  (解说)灾后面临公共卫生挑战

  (采访)如果我们不采取严格的掩埋的话,也会造成非常大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解说 防疫队伍第一时间介入

  (采访)从当地反馈情况来看,疫情还是比较平稳的

  《1/7》对话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郭常义

  正片(上)

  [实况](字幕 2008年5月22日下午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记:现在我们这里在做什么样的工作?

  答:做物质的准备,为前方做物资准备。

  记: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答:可以,像这个就是含氯的消毒剂,它可以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环境的消毒,甚至是尸体的消毒。/粘鼠板也是一种,还有一种是粘苍蝇的,粘蝇板。/这是用于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的,现场没有水嘛,抹在手上,可以防止感染。

  【定格 滑像】

  郭常义,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环境危害研究专家。汶川地震发生后,上海疾控系统迅速派出了多批疾控队员,坐镇后方、统筹指挥的郭常义在工作间隙接受了《1/7》的栏目专访。

  [采访]

  记者:从5月12号地震发生,一直到现在过去有十天的时间了,现在他们那边整个防疫工作的形势,您个人认为是一个什么样现状?

  答:我认为还是比较严峻的。

  记者:为什么?

  答:四川整个这个区域是一个山区,整个这个山区由于受到的灾害非常严重,很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停电停水,清洁的饮用水不能及时地供应上,现场的废墟处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最近的天气时晴时雨,都为我们的防疫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记者:我们整个灾区,他们反馈的情况疫情怎么样的?

  答:从当地反馈情况来看,疫情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传染病的流行,也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解说]

  5月14日中午,在上海首批救灾防疫队出发前一小时,疾控中心的6名卫生防疫人员被紧急召集,临时随队出发。目前,上海疾控系统已经累计派出13支防疫队,共134多名防疫队员。

  记者:那我们援川救灾的医疗队,现在主要是在哪里展开整个疫病防治工作?

  答:我们三批队员,目前全部齐集在汶川。/汶川有三个镇。

  记者:在这三个镇里面我们整个防疫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在哪里?

  答:主要是为了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控制虫霉传染病的发生。还有一些比如说皮肤病,还有一些急性出血性就是眼结膜炎的发生。

  记者:他们遇到了哪些最大的困难?

  答: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这次地震灾情非常严重。/另外就是我们工作的点,需要我们去的点特别分散,就是大山,往返一次要好多小时。/235330它不是成片的,它如果分散的话,我们这些队员效率就不是那么高了,很多时间可能花在路上。

  [解说]

  上海防疫人员主要负责汶川县周边村镇的防疫工作,这些村镇大都分散在群山之中,队员们只能肩背手扛,把消毒药品带到村里。而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所在地区受灾民众的饮用水安全。

  [采访]

  记者:在这样一个四川的地震灾区,您觉得最有可能发生的流行传染病是什么?

  答:可能性最大的还是肠道传染病。

  记者:为什么?

  答:因为当地的水源,就是平时正常供应的水厂供应的水源全断了,要靠灾民点自己去就近选择,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来进行控制,没有很好地进行净化处理包括消毒的话,很有可能大面积地引发一些肠道传染病的爆发。

  记者:我在灾区有一个最重要的感觉,就是说他们说地震之后的水是不能喝的?

  答:从目前有关方面检测的情况来看,很多地面水还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应该说在一些大的水库这方面,还是能够保证我们做饮用水水源的。

  1320

  记者:那怎么(识别)它受到污染了呢?

  答:这个可以识别的,是不是这个周边是不是有废弃物,是不是有废墟,废墟下是不是被掩埋了一些尸体。还有一个从感官上也能看,最好像这些水源要到地势比较高的寻找,周围没有明显污染源的。同时我们把这个水取以后要放到一定的容器当中要经过消毒,/消毒以后我们才能使用。喝的水最好还要煮沸,烧开。

  记者:这点是不是防治疫情......

  答:非常重要,尤其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被污染的这个水源,我们选择这样的水源的话,会很快在灾民点一些感染性的腹泻或者一些传染病会传扩。

  [解说]

  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大量防疫人员在第一时间动员、介入,目前在汶川等地虽然有腹泻、感冒、皮疹等偶发,但并没有重大疫情发生。然而,毕竟到了初夏时节,灾区晴天时的最高气温往往高于30度,如何清理灾后废墟,控制环境危害是摆在防疫人员面前的大课题,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遇难者遗体的深埋处理。

  [采访]

  0256

  答:因为现场废墟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置的话,一些腐败的一些尸体对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地加大,再加上雨水的冲刷,会把这个面逐渐逐渐地波及开,不断影响周边的环境,还会影响我们的水源。

  2327

  记者:对于在地震灾害当中遇难者的遗体,作为防疫工作来说怎么处理的?

  答:有很多技术要求。/甚至要把下面的废墟也要掩埋。/要选择比如说离开水源比较远的地方,还有就是不太容易被雨水冲刷的地方,起码要两米深,在掩埋之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掩埋之前要对坑底要铺设一些漂白粉或者石灰,/掩埋以后在周围也要撒一些漂白粉,然后才能掩埋。

  2422

  记者:为什么在地震灾害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这么多的技术要求呢?

  答:都高度腐败了。/会出现很多病原,如果我们不采取严格的掩埋的话,也会造成非常大的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2612

  记者:那么有没有可能这种深层掩埋的遇难者遗体,在两到三年后甚至多年以后会污染相应的埋葬区域,以致对当地的水源以及土壤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污染呢?

  答:通常情况下不会。/因为在深埋以后会降解有机的变为无机的,应该说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只要我们科学地采取卫生掩埋的技术措施,对环境对生态是不会造成破坏的。

  [解说]

  目前,参与灾区防疫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了16000多人,其中专业人员近8000人,累计消杀面积近10亿平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还是什么?),卫生防疫工作已经覆盖了重灾区的全部受灾村和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水源消毒、环境消毒、灭虫灭鼠工作全面展开;大批临时厕所被从全国各地调运到这里,灾后防病教育广泛开展。

  片花(下)

  (解说)大灾之后易发大疫

  (采访)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教训,当年会有一些疫情。/在第二年第三年还会出现。

  (解说)全民动员,建设防疫长城

  (采访)我们走了以后,能够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防疫队

  稍后请继续收看《1/7》。

  正片 (下)

  [向进出人员和车辆喷洒消毒药的实况]

  [解说]

  这是5月25号记者在北川县灾区拍摄到的画面,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所有进出的车辆和人员都要经过消毒。这样的小心是有理由的,大灾之后有大疫,曾被认为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历史上在很多次大灾之后,的确出现了大疫。

  (图片+音乐 节奏快)

  1920年,宁夏海原发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人,第二年的春疫再次造成了大量受灾民众死亡。

  1931年,长江发生大洪水,灾情遍及7省205县,死亡14.5万人。随之而来的饥饿、瘟疫致使300万人死亡。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中遇难人数超过15万,灾区出现霍乱疫情。

  但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1998年的特大洪水后,中国却都创下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成功先例。

  [采访]

  记者:地震灾区没有发生大的疫情的标志到底是什么?

  答:应该是控制在常年水平。

  记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唐山大地震是我们不得不去联想的经历了。/当时好像对于国人来说,很多方面都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没有大的疫情发生。

  答:对。

  记者:怎么做的?

  答:就是卫生防疫工作的早期的介入,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一些策略和措施。/包括设置临时的灾民点,对环境的消毒,对掩埋尸体的卫生填埋。/另外一个就是当时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当时采取了用飞机播撒杀虫剂这个办法来大面积(防疫)。/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以后整个疫情控制是非常好的,甚至地震后的第二年当地的传染病的发生率还要低于往年。

  [解说]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环境卫生问题造成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中央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紧急从全国调集21个防疫队1000多人,甚至动用多架飞机在空中喷洒消毒药品。尽管大面积的消杀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还是最大程度控制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3444

  记者:那么结合这样的经验,在这一次地震灾区四川,我们有没有可能采用这样的方式用飞机播散药物的方式?

  答: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是个山区,另外就是它不是沿片的,它的点都非常分散,甚至连大型的喷洒的机械都很难进去。还需要我们通过人力的办法一个点一个点、一块一块地进行防疫工作,所以现在的难度,比唐山那时候难度可能还要大一些。

  3600

  记者:那么面对这样大一个形势和压力,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答:还是要根据卫生部的部署来合理地分配这个防疫资源,同时我认为还是要发动当地的受灾群众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通过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使他们掌握这些技能,然后一起来参与这个工作。

  [解说]

  郭常义告诉记者,如何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防疫机制,对大灾之后防大疫至关重要。重大自然灾害后的防疫工作往往是一场持久战,甚至可能持续几年时间。例如唐山大地震后,防疫队伍直到三年后的1979年才最终撤离。而长效防疫的最好方式,就是教会每一个灾区群众如何自我防护。

  [采访]

  记者:对于一个地震受害者来说,他在灾区参与防疫工作,他怎么参与呢?

  答:我们就把一些最简单的一些技能交给他,让他把身边的这些活干好,就能起到我说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产生的一些废弃物/送到指定的地点。然后积累了一定时间以后然后清运到更集中的一个地方,然后采取集中的消毒掩埋。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对自己的帐篷每天要注意经常通风,自己帐篷内的一些生活物品经常拿出来晒晒,太阳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消毒剂,这些就是最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只要教给灾民的话,能够对我们防病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2146

  记者:如果这次地震灾害整个救援救治工作,/已经完成一个阶段以后,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这次防疫工作就已经结束了呢?

  答:不是的,我们的队伍可能撤回来,但是防疫工作一直要持续下去的。

  记者:为什么呢?

  答:因为遭受这个地震以后,当地的环境和整个生态破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恢复的。所以对一些疫情的预防和控制的工作,需要持续地做下去。/就像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教训,当年会有一些疫情,/在第二年第三年还会出现。/有专业队伍和群众来共同参与的这么一个格局,这样才能使得我们这个防病工作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记者:为什么说这样的一个格局是最有效的呢?

  答:因为救援队、防疫队不可能永远呆在当地,我们希望就是我们要把这些防疫的知识教给当地的群众,是我们走了以后能够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防疫队,使这些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一直进行下去。/0126我认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科学规范地来做好我们的工作,防止灾后没有大疫还是有可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