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西: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4:27 新浪嘉宾访谈
李宇西: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华西都市报总经理李宇西(左)接受主持人文刚访谈。

  主持人文刚:李总,我看到华西都市报的报训是6个字:新锐、责任、主流。在平时的报道过程当中,新锐可以放在第一位,那么在这一次大灾害面前,怎么理解新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李宇西:应该说在这次整个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报社把责任放在了第一位,因为我们有责任来第一时间报道整个灾区的情况,让大家了解这个情况,这是我们的责任。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记者不仅在报道,而且他们很多人也自觉地参与了救人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很多记者,一方面在报道,在写稿,在拍各种新闻的图片。同时,他们直接在里面去把有些人刨出来。我们有一个记者讲,刚开始灾难发生的时候,因为那时整个交通不通,很多部队还没有上来,包括老百姓,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比较慌乱,我们的记者去了以后,就组织他们一起给他们讲,怎么能够把人救出来,或者是送水,或者是递进去,来延长他们生命。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报社把我们的责任放到了第一位。

  主持人文刚:在整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平时作为都市报,服务市民也是你们的一个重要职责,现在你们推出的“寻亲报平安”的活动,是不是也是体现了你们的责任?

  李宇西:对,第四个责任是,我们报社是最早推出“寻亲报平安”的一个报上活动。因为我们是作为灾区的媒体,灾区的媒体有很多人在大地震中跟亲人失去了联系,我们当时就联络了包括新浪网在内的,还有一些媒体,一起刊登,有的人找人,有的人就是我已经活着,我需要告诉我的亲人,我们就最早在全国的媒体中间推出了报送平安寻找亲人的“寻亲报平安”的栏目和平台,开通了留言平台。而且我们报社用大幅的篇幅,最早来开辟这个平台。

  因为当时大灾发生的时候,包括我们的记者,有很多人的家就在灾区,而且甚至有的人家就在重灾区,就在北川,就在汶川,他们当时很多人都失去联络,我们开辟这个栏目,也为大家提供这么一个平台。

  主持人文刚:第五个第一是刊登医院,这跟当时也是同样的责任。

  李宇西:实际上也是公布信息。有很多人收治到医院里,谁受了伤,在哪个医院,怎么联络他,这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是第一个刊登伤员名单的媒体。

  主持人文刚:打断您一下,作为前线的记者,报社怎么还有摄像机呢?是不是作为报社现在平台整合经营,就像电视节目、网站的经营?

  李宇西:多媒体的发展是整个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媒体发展过程中也要走多媒体的道路,我们现在报社也配有摄像、平面摄影,我们报社还有手机报,华西都市报是在全国最早创立手机报的媒体。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反应来报到很多情况。所以,这次记者也带了摄像机。

  主持人文刚:第六个第一是刊登文学作品,鼓舞民众士气。的确,这次地震灾害有很多文学作品非常感人。

  李宇西: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晚会《爱的奉献》。我们报社刊登了一个叫成都市园林剧的副局长叶浪写了一首诗《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首诗刊登在我们报上,因为很感人,所以被中央电视台选用,在当晚爱的奉献赈灾晚会上被姜昆、赵本山等申请朗诵这首诗,我们作为第一个刊登文学作品鼓舞民族士气,被中央电视台选送了。

  主持人文刚:登载的记者是庞山岚。

  李宇西:我们很多记者在现场拍回照片。

  主持人文刚:男记者多一点。第七个第一是第一个抵达重灾区信息孤岛茂县采访。

  李宇西:当时茂县通讯不通,情况不明。我们的记者经过千辛万苦,根据当时大陆希望集团有一个抢险车,他们第一个到达茂县。到达茂县了以后,就意味着所有的救灾现场已经全部覆盖,没有信息孤岛,这是5月16号,发生灾难后四天,基本上达到了所有的地方,华西都市报都覆盖了。因为整个受灾的地域非常广阔,华西都市报一百多个人,要把所有的地方全部都覆盖,还是比较困难的。

  主持人文刚:照片里的记者叫徐进军。

  李宇西:对。后面报道青川的也是我们的记者,因为当时大地震发生以后,都认为震中是在汶川,后来发现映秀和北川大地震的影响是最严重的,后来有些人提出来,大地震应该叫映秀北川大地震,因为从受灾最严重来说是映秀和北川。后来发现往北走,往上走青川的灾情也非常严重。所以,我们报社是最早推出对青川灾区的报道的情况,后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后来余震发生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个情况,8级地震以后最大的一次余震,6.4级的余震就发生在青川,青川的情况也是我们报社对它进行重点报道的。

  主持人文刚:这位记者叫涂进军。

  李宇西:对。这位记者在整个报道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感人的事迹,而且有很多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主持人文刚:第一家因刊登救人照片受到表扬,哪里表扬?

  李宇西: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主要是中宣部表彰。我们的报社因为在大地震中间派了180多名记者奔赴前线,写回了很多感人的文字,拍回来很多感人的照片,而且发回了大量的东西,我们的几个主题报道,以及本报独创的战地日记的报道,都受到了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表扬。

  主持人文刚:第十个,第一个为5.12遇难者设立哀悼日的倡议。

  李宇西:我们在四川的媒体中间,第一个提出来,当时有一个叫梁平的人发起了为汶川地震落难者的诗歌,我们第一个提出来呼吁为5·12大地震设立哀悼日,后来很多全国的媒体也提出来这个倡议和建议。

  主持人文刚:实际上你们在提的时候,国务院也在想这个事情。

  李宇西:最后国务院在5月18号夜里面就公布,5月19号、20号、21号定为全国哀悼日。

  主持人文刚:这位记者也是涂进军。您在数十个第一的时候,我特别想把您记者的名字都念出来,我特别羡慕一线的记者,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第一时刻赶到现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