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s:为世界讲述中国企业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3日10:24 《小康》杂志

  在美国,企业通讯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该行业的运作规律,但在中国市场,新华美通还是一个新面孔。

  ★采写/《小康》记者蒋卫武

  “新华美通展现了帮助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方面的推动力。我们对它在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表示由 衷地赞赏。”2008年4月19日,公司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战略论坛获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贡献奖。

  John.M.Williams先生,新华美通的董事总经理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这是对全体新华美通员工在过 去5年中工作的褒奖,我们将继续开拓企业新闻传播业。”

  “让投资者了解你”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这位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美国人笑言 “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是新华美通公司的 口号。而能够放出这种豪言,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全球性传播网络托底:新华美通的传播渠道通达17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的 新闻稿件语种达40多种,同时与各国24000多家媒体有协作关系。

  “为什么要向全球来讲述中国企业的故事?”对于记者的提问,Williams举了个例子。“一个陌生人向你提 出借500元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而如果有一个人,你对他的经营思路非常熟悉,知道他的赢利能力,同时对他的品信也 有一定的了解,这时,你是否会考虑向他投资这500元钱?”他曾是花旗银行的公关老手,同时在新闻传播业做了近30年 之久,如何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打动人是他的长项。

  帮助企业销售并且获得投资者的兴趣,是新华美通吸引企业的地方,也是其设立在美国纽约总部的信条,凭借这颇具 诱惑力的口号,美通社历经50多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信息发布机构。

  “美通社是我们的总部,成立于1954年”,Williams介绍时不无得意:“我们是这个行业的先锋”。

  据Williams介绍,1954年曾在二战中担任无线电报务员的HerbetMuschel认为企业有向多 家媒体发布消息的需求,而同时媒体也需要更多、更及时的素材。于是,他创办了美通社。深谙电传技术的Muschel运 用新技术使美通社与当时普遍的邮寄和人工送信区分开来。有评论家称Muschel其实创造了一个行业,“他最大的过人 之处就是跳出圈子想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通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信息发布机构。“美通社为全球超过40000家的公司、 组织和政府机构提供服务,其中财富500强的公司当中有60%以上都是美通社的客户”,Williams说。

  在美国,企业通讯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设置了该行业的运作规律,但在中国市场,新华美通还是一个新面孔。 “前几年在招聘会上,我们必须派出专门的人员来解释我们的工作以及运作方式”,与人交谈时Williams很有耐心, 这或许体现了他的职业特点。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5年的打拼,新华美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Williams稍稍将身体往后靠了靠, 希望对紧张的工作有个暂时的休息。

  据新华美通中国区总监陈玉吉力介绍,现在中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几乎100%都是新华美通的客户, “对中国本 地的企业来说,以前可能没有信息传播的需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外投资者越来越需要了解国内企业的信息,国内企业也 需要把自己的消息及时发布出去。以前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但现在中国企业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它们越来越需要一个全球 性的网络来帮助它们与世界沟通。”陈先生坐在Williams一侧接受采访,大有左膀右臂之势。

  新华美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新华美通已累计为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提供全球新闻稿发 布服务,包括180多家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大型中资企业以及国内众多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中海油、中移动、联想、华为 等中国品牌企业赫然排列于新华美通的客户名单里。

  但是新华美通有更大的野心。“我们关注哪些行业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Williams说。而陈玉吉力说得 更为直接:“我们更注重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按照市场的二八定律,企业老大尽管身份显赫,但终究是市场中的少数。新 华美通将自己的客户群定位在大多数,希望用遍布全球的信息传播网来捕获更多属于自己的“鱼”。

  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Williams称其总部在会议上表示 “有足够的耐心来培育中国市场,并且对它充满信 心。”

  “坚持是因为信念”

  “刚开始时很艰难,”谈到创业过程,Williams迟疑了一阵,像在回忆,最后缓缓地说到五年前刚进入中国 市场时,“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努力地向企业解释我们的运作模式,但他们还是很疑惑。因此刚开始的第一年,我没有做 成一笔业务。”Williams说当时经常在半夜时分接到总部打来的电话,询问中国市场的盈利前景。 “那时候我觉得 压力特别大”。

  但Williams坚持下来了。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以后规模或许将超过美国本土”,Williams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个零的突破者 。在美通社工作了二十多年的Williams,早在1990年代末就开始注意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力主进军。2003年 ,与新华财经合作创建中国第一家企业通讯社——新华美通。

  但一个开拓者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来拓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除了勇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商业技巧来迂回渐进。 “企业通讯社在当时对中国市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公关公司是他们刚开始认识到的一个创建公司品牌 的专业帮手。”而企业通讯社是公关公司职能的细分或外延。“我们并不与公关公司竞争,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广泛并且 专业的传播渠道,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事半功倍。”Williams就这样不断地向企业或者公关公司重复讲述新华美通的功 能。

  他会经常参观一些工业经济园区,了解企业的品牌建设需求;同时,他去拜访各大公关公司,寻找与他们合作的机会 。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在招聘会上需要说服那些应聘者来挑战自己。而一些销售人员在工作三四个月后,并不是因为 公司对他们施加了压力,而是他们自身的迷茫而成批的离开。”陈玉吉力在新华美通创办后不久就加入了这个一切从零开始却 怀有雄心要“向全球讲中国企业故事”的团体。他见证了新华美通艰难的蜕变。

  是什么使一个美国人以及他在中国组建的这个团队坚持了下来?“信念,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念,同时我们对自己 公司的意义与作用也同样自信。”Williams说。

  信念是坚持下来的原因,而公司发展的动力则是不断地开拓。美国人最初的故事就是一群拓荒者的故事。Willi ams是一个温和而亲切的老美,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大多的表情是微笑与频频点头表示赞赏;但从他义无返顾地来中国 开拓市场,将客户从零发展到以千计,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桀骜。他是一个挑战者,总会向自己,向市场下战书,并且会全力 去赢,尽管在备战时他也有老猎人一般的耐心。

  5年后,新华美通在中国从一个陌生人摇身变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传媒大亨,数据表明,新华美通在中国大陆 已经拥有一万多名媒体人员,业务已经涵盖到国内的3000多家媒体。

  “我们现在是以200%的速度在增长,对于目标,我希望是把中国做成美通公司最大的一个市场。”Willia ms称美国总部对新华美通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由中国人自己来管理”

  Williams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他每个月都会回一次美国的家,这和许多美国老板将家迁到投资地点 的做法不同。

  “外国公司要在中国成功,一定是中国人自己管理公司”,对于记者的惊诧,Williams回答说,任何一个西 方的公司来中国做市场,有一点最根本,就是他们要了解本土市场的需求,以此来开发他们的业务。如果说他来了以后用自己 的观点、自己的成见、以自己为核心开展业务的话,肯定会失败。“我坚信,新华美通要在中国做成功的话,一定要以本地的 员工或者以中国人为主导的团队才能做成功。”Williams称倾听当地市场的声音,依赖当地的员工是外企海外创业的 关键。

  本土化策略,受到新华美通的中国员工的欢迎。

  “我觉得自己是在与新华美通一起成长”陈玉吉力说。这位新华美通的中国区总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在北 京电视台初次进入新闻业。后去美国留学,获得MBA学位。2003年进入新华美通。

  他曾经“不愿意过年”,因为当时公司业务还未开展,而放假之后,一腔工作热情无法施展,“因为每个单位都找不 到相关的负责人”。他向记者讲述自己与老板Williams怎样一起冷清地度过了2004年的春节。

  那时,他会带领两个同事为企业逐个地打电话,挨家挨户地去拜访媒体;同时,这位留洋的MBA还被老板派去做销 售。“那是一项很考验人的信念的工作”陈玉吉力回忆说。他称自己坚持下来,是因为对Williams、对新华美通以及 对自己的一种信念,就因为他觉得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梦想。

  5年过去,陈玉吉力用一种平和的心态谈论自己在新华美通的点滴感受。尽管当时他也曾困惑甚至为艰辛发过牢骚, 但现在,对于公司客户以200%的速度来递增的成绩,他庆幸自己的坚持。他承认跟随Williams“学到了许多”。

  Williams将美通社数十年来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操作规范带到了中国。即使是新闻稿件的撰写格式,他也建 立和完善了细节标准,“他注重细节到了一种苛刻的地步,但正因为他对细节的着重赢得了客户的认可。”陈玉吉力说。

  “保持竞争力是一个长期而琐碎的工作,它要求全身心的投入。”Williams总会强调对客户的承诺永远是第 一位的,并且无论公司大小,新华美通的服务品质不会有任何偏见,陈玉吉力说。

  有人曾说老外办事很死板,不会变通,而与Williams共事的陈玉吉力理解为这是西方人的商业原则:“他们 更懂得遵循规则,形成信用市场”。

  Williams主持下的新华美通会为每一个员工进行认真的培训,让他们懂得信息服务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这是 美通社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淀的经验。

  “我希望很快能回到美国,将新华美通交给他们来管理。”Williams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当他们 能够熟练地运作这个公司时,我就该放手了。”Williams所说的“他们”,是指新华美通的中国员工。

  魏助仁Williams有一个中国名字

  尽管Williams强调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最终会放手新华美通回到美国,但他还是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 魏助仁。作为一个商业老板,“助仁”这个名字多少让人感觉有点牧师的意味。

  在采访的两个小时里,Williams谈话中总是避免使用商业竞争的字眼,他认为只是在做一件促使大家互赢的 事情。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赢利是不能避免的话题。即使记者的提问尖锐到这种地步,他也会说“不着急赚钱”,而是希望 让新华美通帮助企业树立好自己的品牌,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与产品。“如果说我们需要收取费用,那我们也会让企业认 为是物有所值”。

  他喜欢用“平衡”这个词来谈公司的发展以及对自己生活的评价。这种稳健作风与西方的激进不同,而更接近“中庸 ”的中国人。

  他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公司老板,他最爱看的书却是人文科学;他的员工说他很善良,讲到他会因为上班途 中见到一个乞丐而心情不好……

  两个小时的采访,Williams友善而温和。温和或许只是他的表象,因为要挑战一个近乎于零的中国大市场来 说,只有温和肯定是不够的,但他却始终无法让人看到他的咄咄逼人。而且,在他看来,即便眼下有另一家公司掠夺了他的这 个“概念开发”成果建立起本土的企业通讯社,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有良性的竞争。

  他说其实自己喜欢宁静的乡下,喜欢带上自己的狗在乡间小道上漫步;他也喜欢观察老年人脸上的皱纹以此猜测他们 经历过的人生故事。或许,Williams的内心真的就如他的名字一样,希望通过帮助人的方式来使自己生活得更有成就 一些。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