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汉旺灾后重建样本:弥补政府难以细致入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03:13 第一财经日报

  邢陌眼中的NGO作用:灾后重建过程,将很漫长,政府精力有限,无法做到细致入微,NGO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6月5日,当午后的阳光不再毒辣,汉旺镇武都村十四组的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新九公路一旁的空地上,平整土地、铺沙、浇铸水泥,他们开始为搭建一个崭新的“办公室”而忙碌。这里,是汉旺镇政府划给“NGO备灾中心(筹)”的办公场所。

  此前,由全国40余家NGO倡议发起的“NGO四川地区救灾联合办公室”,在完成了价值1000余万元紧急救援物资转运等工作之后,开始酝酿成立“NGO备灾中心”,试图探索中国NGO在参与受灾群众安置与灾后重建的道路上,究竟还可以走多远。

  远处的白云山,安静地守护着这个山脚下的村庄,再过20天,从这座山的另一端,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天池乡、清平乡的村民,将来到这片土地上,在搭建好的过渡性安置板房里,开始新的生活。

  根据相关规划,汉旺镇武都村十四组的一部分农业耕地被征用,作为汉旺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区,这里将安置近3万灾民。

  提供“软服务”

  “我们之前在运送物资过程中,就开始考察各个受灾区安置点的规划,一直在思考,紧急救援阶段结束之后,NGO还能做些什么,”攀枝花市东区志愿者协会原秘书长、NGO备灾中心主任张国远说,“所有的考验都是第一次,我已经从原来单位辞职,全职做这件事情。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做多少,只知道自己的人生被这场地震改变了。”

  1979年出生的张国远,脸上带着几分稚气,以及连日睡眠不足所带来的疲惫。但是,当他说起自己这段日子参与NGO联盟工作中所经历的一切,眼睛立即炯炯有神起来。他说:“现在我要考虑的问题太多,如何跟政府合作开展项目,怎么样去筹款,备灾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时候想想,真是头都大了。”

  两天前,NGO备灾中心和他们的首批志愿者们,从成都买了一台5000瓦的汽油发电机、两桶20升的汽油,一路颠簸着带到了他们驻扎的大本营。晚上,他们拉亮了几盏灯,为这里的受灾群众放映了地震之后的第一场电影——周杰伦的《大灌篮》。

  这也是NGO备灾中心第一次为受灾群众安置提供“软服务”,这一台发电机,一场电影,为至今尚未通电、通水的武都村带来了一阵喧嚣。在绵竹南轩中学读高一的余何春说:“村里来看电影的人很多,大家都很开心,没想到志愿者过来,除了给大家发东西,还做了这么多事。”

  “其实,这正是我们NGO的强项,也是我们未来要提供的服务方向,”云南发展培训学院院长邢陌说,“大规模的紧急救援阶段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将很漫长,政府的精力有限,无法做到细致入微,我们NGO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事实上,在NGO备灾中心正式驻扎汉旺镇武都村的项目点之后,邢陌所提及的“细致入微”的工作即迅速展开。

  “现在我们跟村民已经越来越熟,每天都去聊天,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开展后期工作,”来自河南淮阳的志愿者黄凯杰说,“很多村民的孩子每天都跑到我们的大本营来玩儿,他们被我培养成了小信差,经常帮我们志愿者给村长、队长带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