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40%灾民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14:44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2008年6月5日播出:重建心灵家园,以下为节目内容。

  这次的汶川地震,让很多人致伤、致残,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如今不少人还在沉浸在那种痛苦悲伤的情绪中,很快,灾后的重建工作就会全面展开,那些倒塌的房屋家园很快就能恢复,而地震给人们尤其是受灾群众带来的心理伤痛该如何抚慰,心灵家园又该怎样重建?

  记者:这里是华西医院肾病内科,我们以前采访过的女孩刘轶就住在那个病房,现在她的双腿已经保住了,目前的精神状况又如何呢?

  我们见到刘轶的时候,她正在接受医院安排的专职心理医生的心理干预治疗。

  四川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李静:今天是第二次对刘轶进行干预,所以我给她用的是松弛训练的技术,通过让她冥想、调整呼吸,然后全身肌肉放松,然后达到神经功能的自我调试功能的一种恢复。

  刘轶在地震废墟中被埋了22个小时,获救时肾功能严重衰竭,双腿几近坏死,目前依然没有完全恢复功能。从入院第10天起,医院对刘轶的心理干预治疗就同步展开了。

  四川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医生刘芳:通过这些治疗以后,感觉她目前的情绪比原来好一些,她现在能够跟我们笑一笑,我们可以给她开开玩笑,感觉情绪要正常化一些了。病人精神状态好代表她在走向一个恢复的过程。

  但是,就在刘轶病床的隔壁,我们见到了这位悲痛欲绝的母亲,她17岁的女儿已经做了双小腿截肢手术,而她刚刚获知女儿的一条大腿恐怕也保不住了。

  四川华西医院肾病内科主任付平:我担忧他们在这种打击之下,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怕她心理上会产生厌世,觉得生活起来没有意思,可能今后的生活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在四川华西医院先后接收的2千多名灾区伤员中,骨伤病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当中很多都面临着身体残缺的重大打击,而这种内心的伤痛恐怕更加难以愈合。据了解,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全国各地的心理干预医疗队和志愿者都纷纷奔赴灾区,投入到为灾区百姓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当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心理救援队是第一支进入重灾区茂县的心理医疗队,到达后,为了摸清当地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他们开始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调查范围涉及一万多人,并与其中的1000多人进行了面对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千人中有40%的人已出现各种初步心理问题,其中成人约占40%,儿童约占60%。成人的主要问题包括焦虑、容易激动和紧张过度,儿童的主要问题包括紧张过度、反应过敏及无助感。

  过度紧张表现为听到或见到的很正常的事会非常恐惧。比如有的孩子每当汽车经过时都会表现出异常的恐惧,总以为是地震了;反应过敏表现为对很多事的反应超出正常范围,不该哭的事情哭,不该闹的事情闹;无助感表现为,平时全身心依赖父母的孩子突然发现父母也无能为力后,感到很无助。

  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在早期及时给于干预,则将发展、恶化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在晚期会出现:1、自残或伤害他人,对社会治安产生危害;2、本人的劳动效率下降;3、占用浪费社会医疗资源。

  马弘,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常务副主任,心理危机干预专家,5月17号,她作为卫生部派往灾区的心理救援医疗队队长对灾区群众展开了心理救援工作。

  记者:您到灾区去了,实实在在跟他们接触之后,发现他们是否有这种愿望,强烈吗?

  马弘:肯定是有的。比如说一个孩子不在了,对父母来讲,不光是一个孩子没有了,作为父母把一个身份也没有了。这我可以给你举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六一的时候在给小朋友发小书包,后来有一个老奶奶过来说,我也想要一个小书包,她说我孙子没有了,所以,小书包就没有给她,因为小书包是发给孩子的,她说但是我特别想要这么一个小书包,后来就赶紧给她找了一个,所以对这个老人来说(哽咽)…她这个奶奶的身份已经不存在,她特别特别难过。我回来之后我也没哭,我想找个机会哭一回,因为在那儿我觉得没办法哭,也没有时间哭,必须得把难过压下去,必须得把事情做下去。

  记者:其实不仅仅是灾区的群众,包括到过灾区的人,医生、救援人员,包括您也都需要心理治疗?

  马弘:需要。

  记者:那您观察这个人群的范围、规模有多大?

  马弘:我这次自己有一个感觉,我不太感去刻意地碰,因为身边任何一个人几乎都受伤了,跟过去不一样。过去比如我们去过大连空难,一个飞机掉下来,也是很巨大的,但是我们服务的人群很特定,或者像我们去克拉玛依火灾那次,它的人群也很固定,但这次不是,这次影响面太大太大了,所以就觉得个人的力量很渺小,怎么能都服务到这些人?

  记者:您觉得这项工作现在是不是很紧迫了?

  马弘:现在很紧迫,因为从专业角度讲,前一个月我们叫急性应激障碍,现在麻木、惊慌还有一些焦虑、恶梦,这种闪回总在出现。那天我们在安昌镇的时候,正好发生6.4级的余震,震感还是挺明显的,余震发生的时候,我觉得不是那个振动特可怕,是振动带来那个声音特别可怕,就是玻璃、墙很多东西在响,一响心里就特别慌张,大家都跑出去了,还有一个人他没有跑,其实他就是一个特别特别沉重的打击,他双胞胎的儿子才3岁,都没有了,同时这个家里还有10个人都没有了,他还在工作,他就处于很麻木的状态,他就没有跑,如果从专业角度观察,他的创伤就非常重,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也是,这种需求到处都是。

  在那些受灾群众中,孩子是最让人牵挂的群体,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同学、老师,从孩子们的那一个个眼神和表情中,我们就能看到这场灾难对孩子们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今后的路还很长,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如何把灾难给孩子心理造成的阴影减到最小,是我们更是目前在灾区的众多心理干预专家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次地震后,有一支来自唐山的心理救援队就来到安县,专门为那里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岳静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和他的唐山心理救援队已经在受灾严重的安县工作了十几天。在刚到灾区时,岳静玲第一次走进帐篷时就发现了一个行为十分反常的小女孩。别的孩子在帐篷外玩耍,而她却一直躺在帐篷里,眼神里充满了忧郁和惶恐。

  岳静玲:我就问她,地震的时候你在哪儿?她说我在学校。你还能记住地震的情景吗?她跟我描述了一下,我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她说我很难过,我很心痛。我说为什么?因为地震中我失去了妈妈,我出来之后,我就去找妈妈,但是我没有能力去救妈妈,妈妈永远离开了我。

  然后呢,我就扶了扶她的头,擦了擦她的泪,我说你非常想妈妈是吗?是。我说妈妈非常爱你?是,我也很爱妈妈。然后我跟她说,你坐在这一边,假定你是你妈妈,你坐在你妈妈的对面,如果说你是你的妈妈,你应该对你的女儿说什么?看到女儿伤心,妈妈会怎么样?她说,我妈妈肯定会说,孩子不要伤心,妈妈很爱你,妈妈永远爱你。我说你会说什么?她说,我会说妈妈我很想你。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希望你坚强地活着,妈妈希望你活得快乐。我说你还有什么对妈妈说的?她挺了好长一段时间,她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一定快乐地活着。实际上我在用了一种空椅子对话的疗法,在矫正女孩的不良认知,她对她妈妈承诺,她一定好好活着。然后我就对她说,你妈妈很爱你,你也对你妈妈进行了承诺,你一定好好活着,我相信你一定会遵守你的承诺,让你妈妈放心的。女孩点了点头。

  我之所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女孩谈了这么多,实际上我就是想让她把对母亲的思念表达出来,然后让她对母亲承诺。实际上,她自己对母亲的承诺,比任何人强加给她的东西效果都要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