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官兵不顾余震危险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9日17:11 新华网
新华网四川唐家山6月9日电 题:在颤抖的“悬湖”上——新华社记者唐家山抢险现场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 9日11时4分,唐家山地区再次发生强烈余震。记者在堰塞湖坝顶明显感到大坝颤抖。乱石,从周围高山上飞滚,在湖水里激起滚滚巨浪…… 在大坝的底部,20多台大型机械正穿梭忙碌,100多名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在争分夺秒地抢修一条新的导流明渠。 也许是他们对不断发生的余震习以为常,也许是他们在震动的挖掘机、推土机上没有感觉到余震,没有一名官兵停下来,或者表现出丝毫的惊诧。 就在8日16时51分,这里同样发生了一次强烈余震。记者所在帐篷里,一只系在铁杆上的灯泡,因猛烈摇晃而在瞬间被碰得粉碎。当时,正在施工的官兵们同样没有停下来。 8日傍晚,余震过后,下起了雨,起先是小雨,雨量逐步变大。官兵们驾驶着挖掘机、推土机,小心翼翼地在因被雨水浇湿而打滑的乱石和泥土中施工。 不到10米远的地方,就是正在泄流的导流明渠。轰隆作响的流水不断冲刷着堤岸,官兵们稍有不慎,就可能连人带车翻入渠中。 雨,越下越大……晚上11时30分,施工不得不暂停。 9日一早,天还没有放亮,大坝上又响起了轰隆隆的“黎明奏鸣曲”。8时不到,所有官兵衣服已被汗水湿透。 “我们已把因下雨耽搁的工程进度赶了回来!”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九支队政委徐强国略带欣慰地说。 就在前天,这位左臂上戴着“共产党员”红色袖标的党员突击队队长,第一个冲入激流,冒死排除了导流明渠中妨碍水流下泄的树木等杂物。胳臂和腿上多处受伤的他,只经过简单的消毒和包扎,又投入紧张的抢险施工之中。 徐强国冒死排险时,导流明渠的泄流量只有不到5立方米/秒,而到9日中午,泄流量已经超过了50立方米/秒。 “这样的速度,还不能完全解除‘悬湖’对下游群众的威胁。”余震发生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正在坝顶的简易帐篷里和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水利部部长陈雷等有关领导,商讨下一步的施工计划。 猛烈的晃动,并没有影响到会议的进行,甚至没有引起与会者的太多注意。 “快些,快些,再快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增大泄流量。”葛振峰将军的观点得到了一致赞同。 方案很快确定——双管齐下,爆破、施工并举,在增大现有导流明渠深度和宽度的同时,加紧新的导流明渠的开挖进度,努力使两条导流明渠尽早汇合。 山顶巨石飞落,官兵鏖战正酣。爆炸声声,导流明渠里的水流速度逐步加快;机声隆隆,一个新的导流明渠的轮廓已经清晰显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