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海泡沫”启示录:经营城市概念却浮出水面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0:39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李峥/北京报道 北海“沉没”了,“经营城市”概念却浮出了水面 “治理北海泡沫,要掉几颗脑袋!”1994年,朱基总理以他的个性化语言,为北海20世纪90年代初的土地开发热画上句号。 因为遭遇那场史上最严肃的宏观调控,身处西南一隅的广西北海暴得大名。这个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最不显眼的一个,引来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和资本,指点出一个“北海奇迹”,或者叫“北海泡沫”。 16年光阴,足以让人的思想焕然一新,北海那一场喧嚣,到底是只留下一个“泡沫经济的博物馆”,还是首开风气,从土地市场入手,拉开了中国要素市场改革的序幕?当年“北海泡沫”的主要策划人、原国家发改委试点司对外开放处处长王飞欣对北海特区的成败有一番评判。 “北海的金钥匙是土地” 1991年底,时任国家体改委对外开放处处长的王飞欣,由东北至西南沿海岸线对14座沿海开放城市进行考察,北海是最后一站。第一次踏上北海土地的王飞欣,看到的只是北海与沿海开放城市称号的不协调。当时的北海只有三四 家“外资企业”,还都在以“出口转内销”的模式运行。这些中资在香港的窗口企业,只能算得上是些“伪外资”。 在国家审批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北海规模最小。城市人口仅10多万,占地面积也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王飞欣对本刊回忆,当年批准北海为对外开放城市,中央文件上还有一个括弧,内写“含防城”,足见北海市分量之轻,必须再加上另一个城市。“北海被列入14分之一,主要还是体现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照顾。” 北海的天然劣势也让当地政府头痛不已,总觉得缺少一个切入点,让北海飞起来。王飞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遇见了任玉岭。这个口才极佳的北京人,当时挂职北海市副市长。 任玉岭更具浪漫情怀,离开北海多年以后,他写下了《我爱北海》一书,书里充满了对北海情感充沛的描述。气候多么宜居,土地多么平坦富饶。但这一切,在王飞欣看来,都对北海的经济开发意义不大。 任玉岭告诉本刊,与王飞欣见面前,北海市也邀请过几轮专家来出主意,“大家纵观几大要素市场,发现人力、技术、资金,北海均无优势。唯一的可能性是作为大西南的出海口,充当连接内地与东南亚的桥梁。” 王飞欣则向任玉岭直陈,这种可能很难实现。北海虽是大西南的出海口,面向东南亚,但西南地区并没有外向型经济,王飞欣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就是到现在,这个区位优势实际上仍然没有作用,将来也不会突出,只能当成一个概念。“在资本家眼里,概念不值钱。” 政策出海口 “北海真正值钱的,是体制上的位势差,也就是政策上的特殊性。”王飞欣帮助北海找到了他们视而不见的机遇: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北海的政策相对特殊。别的开放城市,比如广州,享受政策优惠的开发区仅有1平方公里;北海则是全市享受特区政策,正是因为北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太不重要了,所以允许它全市都对外资开放,全市都是开发区。这是北海最特殊的地方,是“北海现象”也好,“北海泡沫”也好,最终得以形成的政策根源。 “北海唯一的优势是这一大块土地。开放城市的附加价值怎样放在土地上,是北海发展的关键。”王飞欣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搞土地成片开发。土地成片开发不是北海的专利。当时,海南洋浦、天津、厦门都在尝试,但都是经验丰富的外资在做。王飞欣大胆提出,既然外资一时还瞧不上北海,能不能让中国人自己来做,就在这儿,在北海,允许内资也搞土地成片开发,就以土地要素市场吸引别的要素投进北海。 王飞欣、任玉岭的设想是,如果北海开这样一个口子,西南地区,甚至全国内地城市就能在这里打开一个窗口。 大家都想在开放城市搞个窗口,挣点活钱的想法,果真被他们猜中。各内陆省份,尤其是西南各省,对北海出台的土地成片开发政策非常热心。小平南巡之后,北海马上公布了允许内地资金来北海成片开发土地的政策,“霎时间北海变成了万众向往的自由世界。” 王飞欣介绍说,“你们已经很难理解,在旧体制下,每个人都被定格在一个坐标上,基本上不允许个人开拓事业,那时候大家多想要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你们是想象不到的。”而北海的低门槛,真正给了那些跃跃欲试的内地创业者一个机会。 后来的事实证明,北海这个出海口不是物质的出海口,而是变成了一个政策的窗口。 一边设计政策,一边自己动手 就连土地成片开发政策的主要设计者王飞欣,也自己上阵搞开发,成了在北海搞土地成片开发的第一批人。正是这一点,让北海的改革遭遇了最多的质疑。 第一个与负责北海招商引资的副市长任玉岭签土地开发合同的人,就是当初制定北海土地开发政策参与者之一马小林。马小林代表一家民营公司“四维集团”与北海市政府签约,这家公司在北京注册,资金来源和公司实力都不甚明了,却搞成了北海第一个土地成片开发,总面积达到将近3平方公里。 王飞欣自己参与的“乡镇企业城”更是后来居上,这个乡镇企业城首批规划就达5平方公里。当土地出让方案摆在北海市委书记王庆录办公桌上时,他提笔批示:“此事事关重大,宜抓紧抓紧再抓紧。” “事关重大”,不是要谨慎从事,反而要“抓紧抓紧再抓紧”,地方官员当时的急迫心情可想而知。 王飞欣身为国家公务员,他哪里来的钱去搞这个土地成片开发呢?15年后,王飞欣向本刊记者解释说,合同虽是他签的名,但他是代别人签的。“我在海南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人,他名下有一个名义上的国有公司,他委托王飞欣处理这家公司在北海的事务。”就这样,王飞欣代表这家公司与北海市政府签下了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的“北海乡镇企业城”成片开发合同。 王飞欣说,他签下那块土地的时候,什么价格、承诺都没有谈,只是说负责5平方公里的开发,就大胆写了个25亿的引资总额。 甚至他和马小林签下的北海最初的两个土地成片开发项目,连协议书都是市政府方面任玉岭起草的。“这岂不是意味着甲方、乙方的立场高度一致,有这样做生意的吗?谁来照管北海国有土地的利益?” 王飞欣解释说,给予土地成片开发者很多优惠,并不等于无偿交出土地。“当时,土地只是名义上给开发商,开发后还是需要拿钱出来买的,签订正式土地出让协定的时候,最终也要按市场取向来定价。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